有关中国对台湾的政策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12:17

六十年来,为谋求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中共对台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随着局势的变化,中共不再要求台湾放弃资本主义道路,立足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海峡两岸的统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国对台湾的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中国对台湾的政策的论文篇一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对台政策演变》

[摘要]六十年来,为谋求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中共对台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建国初期,中共试图以武力解放台湾,即通过战争方式谋求中国的统一;其后,中共对台政策从单一的武力解放变成武力和和平解放两种方式并存,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而后随着局势的变化,中共不再要求台湾放弃资本主义道路,立足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海峡两岸的统一。

[关键词]新中国;六十年;对台政策

国民党在大陆战败退守台湾后,由于美国插足台湾问题、给台湾方面武力庇护,大陆与台湾形成了两岸分裂和对峙的局面,尽管后来美国对台断交、废约、撤军,但实际上是有条件的不介入台湾问题。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做了不懈的努力,并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对台湾的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建国六十年来,中共对台政策几经变化,形成了当今“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以武力谋求“解放台湾”的政策时期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当家作主的百年梦想,全国上下对于维护领土完整、统一祖国的渴望十分强烈,共产党对于武力解决台湾的决心也显得十分的坚定。而国民党方面也不甘于失败,多次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骚扰、窜犯,制定了反共复国总方略。比如1950年5月16日,蒋介石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50年6月26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趁机把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对台湾海峡予以冻结,并于8月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1953年美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并在外交上孤立新中国。1955年2月初美国在台湾海峡集中了包括6艘航空母舰和近百艘巡洋舰、驱逐舰在内的数百艘军舰,意图全面封锁新中国。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面前,大陆实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1949年3月15日,我们的报纸首次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49年10月大陆进行了金门战役,但由于行动失利,也就延缓了对台作战的时间。1950年2月28日, 台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发扬台湾2.28起义精神。当年大陆提出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解放台湾,粟裕在师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做报告也谈到了对台政策的立场,并围绕渡海作战进行了备战部署。随后,1950年4月,大陆解放海南岛战役取得成功,但由于朝鲜战场形势危急,武力解放台湾的准备计划被搁浅,蒋介石也由此赢得了喘息的时机,开始推行地方自治,实行土改,由此缓和了台湾社会矛盾、推动了台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巩固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再次掀起解放台湾的高潮。1954年朱徳在8.1讲话中说“一定要解放台湾”,新华社发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1954年9月3日大陆炮击金门,出现第一次台海危机,同年大陆进行了浙东一系列岛屿的解放战役,但是,由于美国的庇护和帮助,解放军未能乘势解放台湾。对于我军在浙东的军事行动,美国国内曾刮起一股强烈的反华之风,白宫甚至宣称对华不惜“使用原子武器”。此外,从军事角度看,由于交通等原因,攻占金门的条件仍然不够成熟,于是,海峡两岸就形成军事对立和军事对抗局面。

二、 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政策时期

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胜利对各国人民争取解放、争取和平是个巨大的鼓舞,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的大国形象确立,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和平力量。1954年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作为大国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关于在朝鲜半岛恢复和平问题,另一个议题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不仅缓和了远东地区的国际紧张局势,而且还粉碎了美国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阴谋,使美国从中国南边军事逼近中国的战略遭到了挫折。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指出“为了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形势,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周恩来还就解放台湾的方式发布了谈话:“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式在内,亚非万隆会议召开,新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使得中国在国际舆论上处于有利的位置,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台政策,这是有利的方面。同时,远东问题仍非常紧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敌视中国、分裂中国,不断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中立论,试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这是不利的方面。但总得来说,国际形势已有所缓和。

这一时期由于美国想划台而治,美台之间矛盾开始暴露。美国利用第一次台海危机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这一举动遭到两岸的强烈反对,美台矛盾升级。为了维护其利益,蒋介石一边削弱在台亲美政治势力,一边不再继续反攻大陆的政治意图。大陆方面于1953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大陆的对台政策开始出现转变。

1955年4月,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时说如果美军撤退,我们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5年5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到1956 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召开,中共的对台政策逐步走向具体化。周恩来代表政府在会上正式宣布:“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1956年5月12日,周恩来在接见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时谈了两岸统一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我们主张爱国一家,团结对外。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曾经两度合作,并肩作战打败帝国主义。希望大家以民族和祖国的利益为重,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团结起来,争取第三次合作。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在会见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时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绝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

周恩来关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谈话,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应。1957年4月,蒋介石派“立法委员”宋宜山秘密访问北京。周恩来亲自会见了宋宜山,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政策:一是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是台湾作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三是台湾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央不派人前往干预;四是美军撤离台湾,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这一方案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途径、两岸统一后台湾的国际地位以及台湾国民党的政治地位等,都做了比较符合实际的设计和估价,其中已蕴含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960年,中共通过有关渠道向台湾国民党转达了更为宽大、更为具体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其内

容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对陈诚、蒋经国等人悉听蒋意重用;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约,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这个方案朝着早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的规定是充分考虑到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而不是急于改变它的社会制度。应该说中共的对台政策日渐成熟。

1962年,台湾当局利用大陆的困难局面,要反攻大陆,但美国不同意,蒋介石也不敢有大的动作, “文革”开始后,中共对台工作停顿,到六七十年代之交,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敏锐地抓住美国总统尼克松传出的谋求中美接近的信息,决定从改善中美关系着手,为解决台湾问题消除障碍。1972年2月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经中美两国政府的努力,于1978年12月达成协议,并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了中方提出的建交三条件: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军、废除“共同防御条约”。这样,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被扫除,一时出现了有利于祖国统一的良好国际环境。从此,台湾海峡基本风平浪静,海峡两岸关系形成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

三、立足于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政策时期

1979年9月,为纪念建国30周年叶剑英发表“叶九条”;1981年胡耀邦提出“和平统一”;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阐述了“一国两制”,1983年6月,邓小平跟美国代表谈话中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概念,完善了“一国两制”内容。而“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也推动了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改变。台湾当局对大陆实行的封闭、“三不”政策(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开始松动,两岸在探亲、奔丧、通学、通商上的部分、渐进性民间交往开始日益密切。

1988年,李登辉成为台湾第八任总统,开始谋求台湾政治实体的地位,搞宪政改革,树立民主形象,缓和朝野关系;搞务实外交,谋求双重承认,希望摆脱外交困境,确立政治独立实体;通过国家统一纲领,要求大陆承认台湾是一个政治实体、承诺放弃武力、放弃四项基本原则等,李登辉主政后,加紧培养本土政治势力,台湾政权本土化步伐加快,开放党禁,台独分子返台,民进党成立,台湾政局多党化形成。面对新局势,大陆方面不断完善对台政策。1993年12月,国务院第一次通过了《台商投资法》,保障了台商投资利益,扩大了两岸人民交往。两岸经贸交往不断密切,大陆成为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台湾则成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岸互利互补的格局形成。1993年两岸开始在新加坡进行了汪辜会谈,形成了9.2共识,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995年1月30日,为促进祖国统一,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5、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7、两干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8、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简称“江八条”。其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包容性更强;“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灿烂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纽带”把文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两岸融合摆在更重要位置;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尊重台湾人民当家作主要求”这一原则更加坚定,推进两岸谈判由事务性转向政治性。接着,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至此两岸问题找到了交汇点,不再是平行线。

四、新时期的对台政策

2000年台湾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民党腐败、分裂,李登辉暗度陈仓,陈水扁竞选策略得当,再加上美国等国际势力希望台湾政党轮替,从而导致了民进党上台。陈水扁上台后,国民党实力受损。2004年台湾选举,泛绿煽动“面对中国不能趴下”等台独意识,利用3.19两颗子弹等卑鄙手段,打败了连宋配的泛蓝。选举结果一是造成台湾政局持续撕裂、严重混乱,台湾社会分成两半;二是民进党成为独裁党,陈水扁强势执政,通过玩弄一系列手法实现从派系共治转到一人独裁,民进党内部矛盾增加,陈水扁成为唯一领导者,陈水扁提拔了许多台独顽固分子;三是泛蓝内忧外虑,士气严重受损,国亲两党合作被迫取消。04年后,岛内政治力量发生了严重改变、台独思潮蔓延,陈水扁更加肆无忌惮搞法理台独、一中一台。

2004年后,大陆对台问题看得更清,两岸和平统一是个过程而不是日程,沟通、谈判、交流都是手段。而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和平法律,我们对台政策由过去的倚重政治手段转向现在的依靠法律手段。该法公布了我们的底线,使台独持续扩张势头被阻断,恶性膨胀的局面被打破。这有利于在法律层面遏制台独,有利于对台交流合作,有利于对国际上其它国家阻挠我国统一起到遏制作用。我们做到了恩威并重,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两岸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建新家园。这个过程需要积累共识,务实进取,把双方优秀的东西学过来。2005年3月胡锦涛发表新时期对台政策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四个决不”反映了目前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所在与80年代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脉相承,与90年代的“江八条”高度一致。表明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追求国家统一的一贯决心,也体现了对台工作的新进展。

在新思维的指引下,2005年,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转机。连、宋、郁访问大陆,这是破冰之旅,和平发展写进了两岸公报。连、宋、郁访问大陆后,岛内势力对比出现了转折,一是国民党民调首次超过民进党,二是岛内民众58%对大陆怀有敌意降到30%以下,民进党认为制造外省与本省、本地与外地的族群之争,抹红、抹黑的手段失灵。而我们则继续倡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提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从而在两岸关系上把握了主动权。

综上所述,从建国前夕到1955年这段时间,是中共对台政策的第一阶段。在这期间内,中共试图以武力

解放台湾,即通过战争方式谋求中国的统一,并用大陆的社会主义取代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一制”。从1955年初到1978年底的这段时间,是中共对台政策演变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共对台湾从单一的武力解放变为武力解放和和平两种方式并存,并强调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但是仍然立足于非和平方式的准备,这种政策实际上沿用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方式”。这一时期的对台政策无论按哪种方式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其结果都是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一制”。从1978年底至今,是中共对台政策演变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中共实行了新的对台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再要求台湾放弃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实行“一国两制”,即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二是将和平统一祖国确定为根本的战略指导思想,除非出现外国势力将台湾分裂出去或侵占台湾、或台湾“独立”等局面,祖国大陆对台湾不会使用武力。

参考文献:

[1]钱振勤.美国对台政策的五次转变.南京社会科学,2008(6):68

[2]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1

[3]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7

有关中国对台湾的政策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