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9 04:35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考试成绩的好坏,试题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依靠试卷分析解决。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范文一

2013-2014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于2014年4月16-18日进行,本次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共五大题型:选择20题、组合列举1题、辨析改错2题、材料解析2题、活动与探究1题。从题型来看,安排比较合理,与中考题型吻合。从题量来看,个人觉得可以适当增加,毕竟,这是100分值的试卷。中考70分值的试卷组合列举题都是2-3题,10分,而这张试卷的组合列举只有1题4分。

从题目的呈现方式来看,汇集实物图片、图表、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如选择第8题:地动仪模型图、曲辕犁、筒车、罗盘针,第9题人面鱼纹盆、骆驼载乐俑,第20题辽西夏北宋并立示意图,第25题《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等。

从试卷难易度来看,难度适中,基础题比例较大,适合期中检测。如组合列举题考查赵州桥、《金刚经》、孙思邈、火药。如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李白的代表作等。

从具体的考点来看,知识点分布较广,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如活动与探究题的最后一问:“你认为评价一个历史认为的标志或方法是什么?” 材料解析题24题的最后一问:“你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从考生成绩来看,差异很大。年级最高分99分,不及格的大有人在,二三十分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存在很大区别,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个体,因势利导,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总之,纵观这张试卷试卷,优点很多,但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的。如材料陈旧,与现实联系太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但结合教材内容来看,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联系现实,如“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知识点。由于整张试卷缺少与现实的联系,从而使得我们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难以体现。

其次是个别题目答案范围过广,没有考查的价值。如“李白的代表作”2分。

结合试卷和学生成绩,对后期教学的建议如下:一是,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减少因错别字丢分的现象。二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答题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命题思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我们的初中历史考试正朝着理性的深度发展,真正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轨。正是在这种崭新的理念指导下,这份中试卷既注重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检测。

二、对试题的客观认识

试题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双重功能的和谐统一。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题型与知识结构合理,试题容量合适。

从试卷上可以看出:有这两种题型,即:客观题和主观题。题型的优化,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题型分配恰到好处,选择题占了试题的50%,便于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材料分析题占了50%,又便于具体掌握学生的历史学科素质。因而,题型的配置真正体现了既重知识又重能力的双重功能。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历史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这种题型侧重学生分析、综合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必备的基本历史素质的提高,同时又能真正体现“学史明智”的史学功能。(2)从试题的知识难易结构上看,处理得很合理,是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3)试题的容量比较合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完全可以完成。难度不大,对于刚刚系统地接触历史这门功课的初一学生来说,能让他们从答题中树立起自己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2、试卷重点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从考试目标分布上看,考查识记内容约60%,分析、综合运用内容约40%,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突出了学科重点知识的考查。同时,试题注意挖掘题型考查能力的功能,加强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①在选择题中加强了阅读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保留了组合选择题和否定选择题等题型,加强了比较等能力的考查;②在识图题中加强了对概括、比较、识图等能力的考查;③在材料解析题中加强了对联系材料和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理解题意、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和知识迁移等能力的考查;

3、试题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较强的导向作用。

①试题编制严谨,出题目的设计科学明了,通俗易懂,突出了历史学科特色。材料分析题设计切口小,利于考生多角度、多层次递进式的启迪思维、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②试题严格遵循课标和考标,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全卷无一题超“标”,这既便于师生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试卷大大加重能力考查的份量,这就无形的诱导师生在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历史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所以本套试题又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

总之,本套试卷以基本历史知识为基础,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于我们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范文三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