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范文

发布时间:2017-05-17 17:27

“三严三实”讲修身律己、做人做事,不是从普通人的修身标准对干部提出的要求,而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道,以当代公民修养为基础,以党员党性修养为核心,坚持公民素养、官德修养和党性修养相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严三实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范文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三严三实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范文篇1

梦想的实现不会凭空而来,必有行动的引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正是引领“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

以严以修身督促严以用权律己,为实现“中国梦”营造风清气正的现实社会环境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而要将美好梦想变为现实,必须有一个干群和、政令通、人气顺的现实社会环境。作为推动和引领“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以高尚的情操积极倡导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择善而从的社会新风尚:一是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增强纪律观念,做到心存敬畏,慎微慎独,为政清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尚德”传统的民族,讲究“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党员干部只有心中有“德”、手中有“尺”,洁身自爱、守住底线,才能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才能在推动“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中发挥模范和表率作用。二是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修养,认清权力的来源与本质,做到用权为民。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终究是离不开理论思维的。”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有些党员干部错误地将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和利己工具,滥用权力,导致权力“异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理论修养不够,没有认清“权是谁给的”这一根本性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平时多读马列著作,努力增强党性修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观念,严格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从谋事创业要实落脚到做人要实,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要求领导干部“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党员干部必须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踏实谋事创业中养成老实做人、老实说话、老实干事的优良作风,做出一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一是从谋事要实落脚到做人要实,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党员干部谋划工作和事业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记心头,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讲真话,办实事,不搞“短期行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员干部的良苦用心、真情实意。二是从创业要实落脚到做人要实,做到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党员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创业实践中,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秉持对工作和事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既要像鲁迅那样“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敞开思想,直面问题,又要像包拯那样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严三实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范文篇2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党员干部要将“三严三实”作为终身践行的基本修养,体现到具体工作中,真心做个好党员好干部,用心做些实事好事。

实现外在约束与内在自觉高度统一

把党和人民的要求固化于身,是“三严三实”的基本指向,这一指向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用科学理论武装、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承载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先进政党,我们党对自己的党员干部不但有遵纪守法要求,而且有更高的理想信念、更严的遵规守矩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其要有更为严格的从政规则。只有践行“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三严三实”要求是制度规则、纪律规矩、组织要求,既需要从组织和制度层面保证贯彻落实,也需要党员干部自觉领悟践行。党员干部只有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才能自觉将其外化于行,实现外在约束与内在自觉的高度统一。具体到党员干部个人,就是要做到固化于身。固化于身是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统一。王阳明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就是说,圣贤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有“良知”的凡夫俗子也可成为圣贤。而“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不断修身律己,做到知行统一,践行为善去恶,努力格物致知,就能达到“好人善行”的境界。

当前,在充分肯定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或重或轻、或多或少的人格分裂现象。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光彩照人”、人后“污泥浊水”,左手反腐倡廉、右手贪污受贿,等等。可以说,这是当前领导干部身上存在违背“三严三实”要求最典型的表现。

党的理想信念、路线方针和党纪国法、制度规矩,是“王道”和“霸道”的统一。“王道”和“霸道”只有落实到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化外在的约束(他律)为个人内在的自觉(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坚决防止和克服各种灵肉分离、人格分裂现象,下功夫修身律己、健全人格、完善自我。“三严三实”给我们修身律己、知行统一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党员干部来说,“三严三实”是一辈子管用的,需要终身去努力践行。要坚决克服“三严三实”要求与己关系不大的念头,也不能有“三严三实”要求太高的想法,而要清醒看到自身不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反省自我、提高自我上下功夫。

时时事事践行严实标准

“三严三实”深刻揭示了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具体到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就是严格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修炼自我、提升自我,时时事事践行严实标准,尽自己所能多做实事好事。

“三严三实”强调修身律己、做事用权两大内容,前者是对党员干部的品德要求,后者是对党员干部做事的作风要求,两个方面内容的关键都是“严”和“实”。“三严三实”的基本要义,是党员干部要在修身律己、做事用权上有更严更实的要求,要更严格、更实在地做个好人好官、做更多更实的好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时一事做到“三严三实”比较容易,但言行一致并一以贯之地做到“三严三实”并非易事。可以说,党员干部领悟并践行“三严三实”,最难也最可贵的是时时事事都体现“三严三实”,终身都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宽厚包容的高尚品德,这已渗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最可宝贵的精神因子之一。“天行健”,就是永不停步、自强不息、奋斗终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终身修炼的座右铭,严于律己、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当前,有的领导干部职务高了、年龄大了,就有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松劲现象,觉得过去苦过、累过了,现在可以轻松轻松了,进取心丧失,满足于“保身体、保晚节”,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希望平平安安等着退休退岗,缺乏终身磨练、持续奋斗精神。这说明有些党员干部缺乏终身修炼自我“筋骨”、终身奋斗的自强意识,离“三严三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灵魂深处自我要求还不够严格。践行“三严三实”,必须时时事事践行严实标准。

用好手中之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权力是一把高悬头顶的“双刃剑”。对领导干部来说,是否真正践行“三严三实”,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为谁用权、如何用权。权力用得好,造福人民;权力用不好,就会损害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

领导干部手里大多握有权力,要决策行事。领导干部决策行事就会涉及不同人、不同群体的利害关系,自己也会面对各种诱惑考验,遇到大小泥潭陷阱。所以,对领导干部来说,大量的、实在的也是最主要的考验,就是如何决策用权。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源于党组织的培养、信任和重用,必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正确对待权力,不能严以用权,就会玷污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如果私心膨胀、物欲横流,目无党纪国法,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搞权钱、权色交易,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甚至祸国殃民。

领导干部如果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难以弥补、难以挽回,更谈不上“三严三实”。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时刻警醒自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努力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多做好事实事,决不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作为领导干部,不以权谋私只是起码的底线要求,仅仅满足于不想、不敢、不去以权谋私是远远不够的。践行“三严三实”,还必须运用手中的权力,积极主动有作为,尽心尽力履好职,更多更好地干事创业,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三严三实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范文”

三严三实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