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

发布时间:2016-11-12 15:21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我女儿读一年级,有一天她给我讲故事,说发明家瓦特很专心,一天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许多人都大喊,瓦特没有听到。火烧到他家了,消防队冲进他家里,发现他还在画图,嘴里还嘟囔着“蒸汽是水变的”。消防队要他快跑,他说“不要吵”,四处火光中,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慢吞吞地往外走,一出门就又靠在树想了起来。

我问这是从哪儿看到的故事,她说是学校发的书讲的。书名是《中图活页文选》,并标明“小学生素质育读物”。我不知这“小学一年级适用”的素质,到底有什么益处。要育孩子用功,就一定要找这样一个大难临头还“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故事吗?瓦特是否确有其事,我不知道,就算有,也不适于让小孩子来效仿吧。专心读书,固然是一种“素质”,然而对小孩而言,更有用的素质,应该是认清什么是危险,以及怎样设法远离危险。

小学一年级语文材里还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要小孩子遇事要机智沉着应对,但到底会给学生怎样的“素质”,也实在很有疑问。课文说,一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把缸砸了。我想,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有的砸缸,有的去叫大人,并没有矛盾,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

许多专门讲给孩子们听的励志故事,都是这样不知所云。比如用功的人一边读书一边吃饭,把馒头醮着墨汁吃下去了啦,读书时为了不打瞌睡把头发系一根绳子吊在梁,大腿扎一把锥子啦,分明有读书强迫症的迹象,比“恶补症”还要病态三分,却拿来作为孩子刻苦努力的素材。努力的人就要不去睡觉,不怕失火,吃墨汁,这样的素材,与其放到现在来让孩子们学习其“精神”,不如交到哪个人手里去编写《儒林外史》之类的小说。

“素质”教育,总要选取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行来进行,并且在其中明里暗里夹带着对正常行为的嘲弄和鄙薄,这种把孩子不当正常人来育的素质育,是否足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人类行为的正常理解,是否足以使学生获得正常的学习趣味与生活趣味,实在不能让人乐观。

浅谈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