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用人智慧
把能力大小作为人才取舍的标准
能力是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标准,这一点古今皆同。但是在封建社会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个人好恶、传统的保守意识和落后观念等等,都给这一标准加上许多无形的羁绊,使能力之外的若干消极因素影响有时甚至左右人才的取舍。康熙皇帝被视为古今少有的明君之一,他的“明”体现在用人上就是果断剔除了许多附加在能力之上的糟粕意识,把真正能做事的人提拔到相应的位置。
越是地位低的人越有上进心
越是王公贵戚、勋爵子弟越有可能糜烂和无能,所以选拔人才不要在地位上设置条条框框。大凡励精图治的君主,多对地位较低者的进取心满怀期待。
秦王嬴政就是依靠这一明智的认识和实施策略建立不世之功的。
李斯是楚国人,年轻时曾任过掌乡文书的小吏。他身居统治阶级的下层,对高?厚禄怀有极强的欲望。一次,他见到吏舍茅厕中有老鼠以那些污秽之物为食,当有人或狗走近时,老鼠便慌忙逃窜。后来,他又看到仓库中的老鼠吃着粟米,住着大屋,却没有人和狗来惊吓。两相比较,李斯不由得大发感慨说:人“贤”或“不肖”,正像这些老鼠一样,就看各人处在什么地位,而且是否有靠山了。
由此李斯认为,要想出人头地,获得荣华富贵,就必须想办法提高社会地位。自己身为小吏,正如厕中之鼠,卑微贫困,任何人都可能欺压自己,所以只有改变现状,跻身于社会上层,才能被君王看重。但想要被君王看重,就得具有真才实学,所谓“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正是这个道理。这时李斯已经觉悟到:一个人若安于贫贱的地位,就和禽兽没有两样,这是“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于是,为了寻求登上高?之位,李斯到兰陵拜当时的大儒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荀子是战国后期有名的儒学大师,但他的学说却和孔孟学说颇有不同。例如,孔子要求人要“知天命”,而荀子反对天命、鬼神之说;孔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孔孟要求“法先王”,荀子则要求“法后王”,认为人不可一时无礼,无礼则政令难行,只重利而无法更是不行。总结起来,荀子就是主张性恶论,又主张礼法并重、德行并举,这是比较有效的帝王统治术,也就是说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理论基础。找到荀子,对于李斯来说,也是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才实学。
李斯以荀子为师,学得了荀子的这些东西,为他以后从政打下坚实基础。与荀子不同的是,李斯对法家思想显得更有兴趣,这也成为后来他帮嬴政建立完全法制的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离开老师荀子时,李斯对前途还是有些茫然,有了“帝王之术”这块敲门砖,该向谁家去敲门,卖货于何方呢?留在楚国,可楚王实在昏庸;留在韩、魏,韩、魏又过于弱小;投身赵国,赵国已经一蹶不振;而北之东齐也是自身难保。李斯放眼望天下,感觉只有西方的秦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犹如一只猛虎,虎视着关东六国的一举一动。
不久,身怀远大抱负的李斯走进了秦都咸阳城。李斯刚到咸阳时,正值庄襄王嬴子楚病逝,秦王嬴政刚刚即位,而秦国大权全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于是,惯于见风使舵的李斯就暂时投到吕不韦的门下做了一名舍人。舍人是战国时期高?显贵之人的侍从或亲信,而不是一种官员。李斯做舍人不久,吕不韦发现他极有才干,就把他提拔为郎。所谓郎,既无官署,也无职位,但在秦国却属后备官员,他们还能主持侍从宿卫,虽是一个小官,但也有接触国君的机会。当时的国君嬴政还处于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见习阶段,李斯便趁机向嬴政进献了他的“帝王之术”,纵论天下形势,让嬴政听得心服口服。
李斯对嬴政说:不能成功业的人,是因为他不善于把握时机;能成功业的人,在于能利用他人失误的机会而收获进取。从前秦穆公成就了霸业,却不能东进吞并六国,这是因为当时诸侯还有很多,周朝的时运还未衰败,所以春秋五霸相继而兴,都去尊崇周室。自从秦孝公以来,周室时运衰微,诸侯之间相互争伐兼并,关东存有六国,秦国乘势攻伐他们,居主导地位,已经六世了。如今诸侯屈服于秦,如同秦的郡县一样。如果大王能以秦的富强和自己的贤明去消灭诸侯,就像扫除灶灰那样容易。要想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此时是难得的时机。现在不抓紧时间,等诸侯强大起来连纵聚约,到那时就是有黄帝的才能也不能兼并天下。
嬴政对李斯这番话感受颇深,认为李斯真是难得之奇才,于是便拜李斯为长史,李斯由此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李斯对天下形势分析得十分准确,并且这篇宏论还在理论上为嬴政制定了一幅战略框架,嬴政以后的统一事业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战略的宏观指导下进行的。
接着,嬴政又多次召见李斯,议论天下大事。他还采纳李斯的建议,秘密派遣谋士去游说诸侯国的权贵们,施反间之计,让其国内分崩离析,然后再挥兵直取,里外应合,让诸侯国防不能防、攻无力攻,真正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对李斯的功劳,嬴政也记在心里,为了表彰他,还提拔他为客卿,使之也成了商鞅、范雎一类的名臣。客卿是秦国特有的一种官职,级别为卿,而又以客待之。历史上不少外来人才在秦担任此职,得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李斯能担任此职,足见秦王对他的重视。
李斯也确有真才实学,他以法家思想为主,兼蓄儒家一些思想而成的“帝王之术”,在秦国得到了充分运用。“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性构想将李斯和嬴政紧紧连在一起。李斯这时已成为嬴政不可缺少的助手,更成为嬴政统治集团内的关键人物之一。正是由于看到了李斯这种攀强欺弱的本性和极重功名之心,嬴政才愈加重用他。他知道愈加重用李斯,李斯也就会愈加发挥潜力为大秦效劳。这样的手下,除了目光短浅的人,谁会轻易放弃呢?这也正是嬴政用人的一个策略:不管你这个人原来如何,但只要有才干,并且有忠心,我就会用你,给你高?和厚禄,让你拼死为我效力。
领导者用人智慧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