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硕士论文
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引导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硕士论文范文一:高等教育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摘要:高等教育是进行知识文化传输的重要场所,也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法治建设;有效措施
0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等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进而有效解决,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国梦,为努力建设新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法治建设方面
高校是进行文化传播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进行法治建设,不仅能够使高校更快地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更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的发展。在加强高校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高校由此培育出来的法治理念更是与我国的法治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关系。实际情况是,我国高校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校纪校规几十年没有变化,根本就不能有效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在高校中法制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这些都需要高校及时进行立法建设,对一些陈旧落后的校规校纪进行及时的清理,尽快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法律法规严重落后的现状。
1.2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我们一直重视把整个学科体系作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这样就导致理论知识非常系统完整,但是我们对社会需求的把握不够及时有效。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严重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中,理论性的课程非常多,必修课非常多,但是实践教学课和选修课非常少,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往往墨守成规,没有良好的创新精神,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
1.3教育机会公平方面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增加了入学机会,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使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高等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教育公平对于满足群众的接受教育需求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是实现了初步的公平,在很多领域和很多社会阶层并没有完全实现公平化。
1.4高等教育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高校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程度也比较低。许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主动性不高,在工作中效率低下,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5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
从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的不是理论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欠缺最严重的是职业素质。随着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在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招聘的时候,开始更加关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在高校教育期间,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整体质量和提高高校的社会声誉。
2解决高等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加强依法治校
(1)加强法治理念教育。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树立法律至上和公平公正的理念,高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应该带头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及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和依法教育,努力加强对学生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和理念的灌输。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如开展第二课堂或者是在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学校集体活动中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法规学习氛围,积极推进校园法治建设进程。
(2)完善学校章程与制度。要在积极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要尽可能地制定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在最大范围内合理地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进行法制建设。
(3)建立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进行校园法制建设的有效保障,在进行学校的法制建设的进程中,要积极建设民主的法制建设监督机构,有效发挥学校的监督职能。通过让学生和教师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校的管理部门中,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及时公开高校的校务建设情况,为民主监督提供便利。
2.2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高校在开展一系列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点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只有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高校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模式的转换,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要进行教育方法的深入改革,把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换为新时期的大课堂教学,充分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3高等教育要改革创新
(1)改革教育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和违法现象,特别是一些地区实行考生低分录取或者是保送录取等政策,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的公平,更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革除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的规章和制度,一定要在高等教育中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在高校建设中的监督管理作用,让学生成为学校和自己的主人,使高校真正实现教育民主。在学术方面,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学术的严肃性,完善学术评估的相关工作体系。
(2)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做好整体设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统一管理思想,做好重点管理,把教育实践和办学工作积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积极更新教育思想,创新管理理念。
2.4加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1)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队伍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在积极主动学习其他高校管理经验的时候,一定要切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到的先进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更新自己高校的管理工作制度,开辟适合自己的管理道路。
(2)建立科学的人员评价标准。每一个高校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高校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行政组织有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区分,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具有非常强的管理能力。高校只有切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高校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员评价标准,努力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才能不断完善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2.5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指导
一个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一定一个人格健全,思想健康,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人,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仅要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等课程作为课程设计中的一部分。此外,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高等教育的核心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高等教育中一定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作为重要目标,高校建设只有紧紧围绕这一方针,才能有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常艳芳.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0.3:45-50.
[2]张庆明.论我国高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方式的转变[J].民营科技,2009.3:105.
[3]王莉芬.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62-165.
[4]徐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245.
[5]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现代化,2002.2:79-80.
[6]谢延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
[7]张彪.浅析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3.14:250.
高等教育硕士论文范文二:高等教育教学主义理论创建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主要思想就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而生成的意义。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还可以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下去。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建构主义理论对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教学革命”。虽然建构主义是在认识发生论、智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从作用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于一体的教学理论。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支持,其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对其事物自身的见解。因此,建构主义是把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基本教学任务,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建构主义的分类
1.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有两条原则:其一,知识不是一时积聚而来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聚而来的。其二,知识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众所周知,知识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2.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该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里慢慢积聚而来的。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还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得来的,靠的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另一个知识点,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教师
部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见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部分教学者认为,这一解释太过笼统,没有更好地解释出何为知识。通过教学者的努力终于发现较为合理的解释: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所得到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吸取的。从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身见解,可以对教师和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反应,从而把吸收到的知识进行重组,生成新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发现不同的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逐渐形成一种主动求知、主动求问、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学习者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进学校之前,学生已经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吸收了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探索从原有的知识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点。比如说:在推导sin(A+B)=sinAcosB+cosAsinB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原有的知识继而推导出(a+b)/2与(a-b)/2。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不只是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体系,还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取知识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应该是关注学生获取结果的过程,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探索找到新的知识点。学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积聚而来的,当代心理学家古宁汉提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界的知识硬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探索,以得到更多的知识理论。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者建议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把理论知识逐渐转换成更多的实践活动,要尽量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全面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都大一样,对待解决问题也有自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因此,相关人员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不单单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人的互动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发觉自身不足之处,并不断改正自身缺点,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者和教师共同进步。建构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身份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我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比如,在分析课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冬天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呢?甲同学回答:冬天的树叶子全掉光了,春天来了叶子又长出来了。教师忙点头道:该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教师点了点乙同学,该同学说:四川冬天的树不掉树叶,反倒是夏天的树掉树叶。教师说:这是你的个人看法我不同意。上述教师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师必须要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建议,要让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4.学生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
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是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若教师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型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建议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视学生为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师必须要转换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国外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国内教师的支持与应用。部分中小学教师正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比如“满堂灌”“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前进的脚步。要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学校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构建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学生。
2.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编制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还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脚步,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同时还应该满足学生的各个需求,全方面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出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当然,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树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不断汲取国内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方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6.
[2]李改玲.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3]杨丽.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批判及另一种发展的可能[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孙丽媛.建构主义教学论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6]宋静.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乏力”现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高等教育硕士论文相关文章:
1.高等教育论文精选
2.高等教育论文参考
3.高等教育论文
4.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
5.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
高等教育硕士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