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
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剖析了人物纠结痛苦的内心的非典型复仇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父亲的幽灵口中得知娶了母后的新国王克劳狄斯正是将父亲毒害的篡位者。想要复仇的哈姆雷特却因为多虑而犹豫的性格无法直接向克劳狄斯复仇,他假装发疯来给自己伪装,通过排演一出类似克劳狄斯毒死自己父亲的戏观察克劳狄斯的反应,又在向母亲质问时意外杀死了大臣波洛涅斯。波洛涅斯之女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在哈姆雷特发疯与父亲被杀的双重打击下发疯最终意外溺水。企图把哈姆雷特送往英国杀死的克劳狄斯在阴谋没有得逞后,联合想要替父报仇的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设计在一场比武中害死哈姆雷特,最终王后误饮毒酒,克劳狄斯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则与雷欧提斯双双中毒剑而亡。
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人文主义思想,思想深邃,行动却顾虑重重,与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者。他是本剧的中心人物,而剧中大量的独白在一层层的剖析这个角色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也具有人文主义者的弱点。他富有修养,为人谦逊,重视友谊,看重人的价值。他曾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有他的理想,自然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和平美好,人与人之间有爱的完美社会,因此当父仇的担子落在他的肩膀上时,就像是约瑟夫坎贝尔在神话学中提出的“英雄拒绝召唤”,他的理想与现实全然不同,让他无法适应。哈姆雷特知道父亲的仇要报,但他在本我的逃避与自我的理智之中受着折磨,他才会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因此他不可能像是雷欧提斯那样果断造反杀入宫中,他不可能像绿林好汉一样毫不在意的去杀人,他会考虑人的价值是不是真的那么轻能够轻易剥夺,同样的,他哈姆雷特的价值,甚而至于一个人生前身后的名誉,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这所有问题都困扰着他,就如同在第三幕第三场中无法向正在祈祷的克劳狄斯下手一样。因此他顾虑重重,“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哈姆雷特的悲剧正是人文主义者的弱点所在,不能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轻重。同样的,在他的眼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恨也被抽象化,母亲的不忠在他看来已经上升到了女性群体上——“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而他的所作所为在他眼中也不仅仅是代表的一个哈姆雷特,而是代表着一个思考主体、一个行为主体的世界观,他认为他对此是负有责任的。因此一个复仇的事件在哈姆雷特头脑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无论是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安康,家族的名誉还是个人的责任。一个身体拖着如此繁杂又沉重的思想,自然很难行动。
哈姆雷特是一个缺乏行动力的人。在父亲死后,他怀疑过克劳狄斯是弑君的凶手,他才会在得知时喊道:“我的预感果然是真的”。但他只是怀疑,如果没有鬼魂出现,他也不可能去着手调查。当他心里一方面决定要复仇后,他装疯、排戏,迟迟不能动手,最终被送往英国。回国之后他更是停止了复仇的行动,反而是在雷欧提斯与克劳狄斯对他的反复仇中,他得到机会将克劳狄斯杀死。因此绝不可能说哈姆雷特是在“按部就班的复仇”,他没有一个明确的复仇计划。以舞台表演做比喻,哈姆雷特这个演员知道了“做什么”,但他不知道“怎么做。”在第四幕第四场哈姆雷特看到福廷布拉斯行军时,他感慨道:“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大言不惭的说:‘这是该做的事情。’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时的哈姆雷特仿佛受了大的激励,决心行动起来:“从这一刻起,让我摈除一切的疑虑妄念,让流血的思想充斥在我的脑中。”但事情恰恰相反,但他从英国回来之后,他不但没有着手复仇,反而几乎把复仇忘了干净。
哈姆雷特对于生活的环境,就像是一个异类。他看不惯挪威皇家的礼仪与铺张浪费,看不惯大臣们阿谀奉承。在全剧中第一次出现时,正是宫廷婚礼普天同庆,他却一个人“笼罩在愁云里”,说:“有些超乎常人的亲人,却又难以苟同。”之类的奇怪的话。而他几乎比每一个人都更有修养,更有内涵,但就因为举世皆醉我独醒,反而让他成为了一个异类。甚至可以说,莎士比亚在塑造克劳狄斯、波洛涅斯这些角色的时候几乎是将他们设定成喜剧角色,要么利欲熏心,要么多嘴多舌,虽然是王公贵族却像是市井小民一样几乎从不谈论国家民族大事,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唯独哈姆雷特,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深刻的人。他会考虑“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因此他可以说是一个孤独者,他的母亲他无法信任,“我也不能禁止您因为他给了您一两个恶臭的吻,或用他玩儿的手指抚摸您的颈项,就把您所知道的事情一起说给了他”;他的朋友们一个个的背叛他;大臣们只会奉承拍马,而他心爱的奥菲利亚却太过于单纯甚至被当作这场斗争中的棋子。哈姆雷特以一人之力在对抗整个环境,他孤独的走在复仇的道路上,却还要忍受着内心中更大的斗争。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个内心及其复杂的有血有肉的人。行动力不足,可以说他是优柔寡断,也可以说他是谨慎小心;过多的独白,可以说是不沉稳没有决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波澜冲破了嘴巴的堤岸。说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未免又过于夸大其词,哈姆雷特并不懦弱,当幽灵出现在城堡上时他毫不犹豫的追了上去,当雷欧提斯提出比剑时他也毫无畏惧,但就像是给一匹千里马套上了过小的鞍鞯,驮上了过多的重物,它只会止步不前,想着:“怎么办?”
奥菲利亚
奥菲利亚是一个被卷入这场斗争中不幸牺牲的单纯天真女孩子。她一方面没有任何行动来挽救无论是她所爱的哈姆雷特或者她的亲人,但她的存在或去世却给了哈姆雷特、埃涅阿斯、雷欧提斯等人行动的心理依据。她在无意中成为了本剧许多事件间接的推动者。
奥菲利亚是个生长于花园之中的贵族小姐,在父亲与哥哥的呵护之下对社会上的事情一无所知,在全剧开始前哈姆雷特向她表白了真挚的感情,但在第一幕第三场雷欧提斯出发前对她叮嘱年轻人的情感可能只是一时冲动,加上父亲严厉禁止她继续与哈姆雷特交往,乖巧顺从的她只好答应并推回了哈姆雷特的礼物,还充当了父亲与国王试探哈姆雷特的工具。
哈姆雷特是爱她的,在奥菲利亚的墓前他愤怒的喊道:“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抵不过我对她的爱。”甚至要不顾一切的要与雷欧提斯拼个你死我活,但哈姆雷特也是无奈的,在复仇的重担之下,他无法兼顾对奥菲利亚的爱情,毕竟奥菲利亚的父亲埃涅阿斯是站在克劳狄斯一边的,如果继续保持对奥菲利亚的感情,反而会对她产生威胁。失去了爱情的奥菲利亚变得郁郁寡欢,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教育之下她不可能具有自觉意识,她无力改变,只能接受不幸的“命运。”
在男权社会下,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女儿奥菲利亚在国王与父亲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她只能按照别人的要求来履行自己作为子民女女儿的义务。在这场斗争之下她无力干涉,只能看着自己的心爱的人痛苦或死亡。她所受到的教育让她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这个局面,但对她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挣扎而自己无力帮助。在这场斗争之中,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她的内心中的痛苦,先是美好爱情的破灭,恋人的疯狂,再到父亲的惨死,各种世间的苦难向她劈头盖脸的打过来,但哥哥不在身边无处诉说,她最终走上了一条与她所爱的人一样的道路“发疯。”奥菲利亚的发疯,可以理解为在男性社会下女性的解脱,她不用再受到礼仪、道德、名誉的束缚,她能畅所欲言,想唱就唱,得到了一种可悲的自由。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奥菲利亚不幸的遭遇反而从社会批判的角度上证明了这句话。一个在当时社会环境之下的女人,无力面对政治上的大风大浪和男人们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能像是一只绵羊一样坦然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悲惨境遇。当她投水自杀时“她的衣服都散开,她就像美人鱼一样漂浮水上”,安详的离开了这个无力抵抗的监狱般的时代倒也算一件幸事。
结构分析
哈姆雷特是一个锁闭式结构的剧本。其闭锁式的特点主要通过如下几个特点表现出来,
1、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第一幕鬼魂出现向哈姆雷特讲述秘密作为开端,引入了哈姆雷特的人物行动线:复仇;发展部分主要围绕着哈姆雷特的种种复仇行动:装疯、排戏、与母亲对峙,但非但没有向复仇靠近还使得自己被送到英国,悬念被进一步提升;在高潮部分,渴望复仇的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两人比剑,在外部动作达到高潮的同时,观众知道克劳狄斯与雷欧提斯在比赛中暗中设计要毒害哈姆雷特,悬念也被提到了最高。结局最终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双双中毒剑,王后误饮毒酒而死,哈姆雷特临死前将克劳狄斯杀死,所有主要人物基本死去。哈姆雷特成功复仇,但也换来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2、情节有突变突转。哈姆雷特在第一幕决定复仇后,全剧最大的悬念就是他能否复仇。观众能看到他的一个个行动,但在哈姆雷特误杀埃涅阿斯后,克劳狄斯有了正当的理由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并暗中指使英国国王将哈姆雷特杀死。哈姆雷特似乎彻底断绝了复仇的可能,而且性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这将逐渐进行的复仇行动忽然急转直下,观众的悬念被提了起来。但哈姆雷特在幕后展现了他另一方面的性格:机智、勇敢,他偷看了使臣的信件,并跳到海盗船上得救,他重新回到了丹麦。这个突转的结局使得让克劳狄斯的形式更加紧迫,才设局暗害哈姆雷特。所有人物都被逼到将要剧烈碰撞的高潮上。
3、剧情一般从临近高潮的地方开始,前事用回叙的方式引入。全剧开始时时值老丹麦国王去世,新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乱伦娶下嫂子,新婚的快乐气氛在掩盖丧葬的悲伤,哈姆雷特作为一个聪明敏感的人,已经开始怀疑克劳狄斯,并对母亲的不忠大感不满。愤怒与憎恶在他心里酝酿,即将爆发但缺少一个契机。鬼魂的出现成为了全剧的导火索,它将克劳狄斯毒害老国王哈姆雷特的前情告知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开始复仇。
本剧有多条线索贯穿,最主要的一条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另外还有雷欧提斯的复仇与福廷布拉斯的复国。雷欧提斯的复仇源于哈姆雷特将埃涅阿斯误杀,由哈姆雷特而起,最终将哈姆雷特直接推到了杀死克劳狄斯与被杀的结局上,是本剧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而福廷布拉斯两次直接出现,多次在人物的谈话之中谈及,他与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行动力,福廷布拉斯为了向丹麦复仇在国内秣马厉兵,由带着军队为了荣誉与瑞典人争夺一块弹丸之地,哈姆雷特夸他说:“统帅的是一个娇养少年王子,勃勃的雄心振起了他的精神,使他蔑视不可知的结果。”在第五幕结尾哈姆雷特复仇成功但已经搭上了太多不必要的生命的时候,福廷布拉斯班师回朝,哈姆雷特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可以预言福廷布拉斯将被推戴为王,他已经得到我这临死之人的同意,你可以把这儿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告诉他。此外别无它言。”可见哈姆雷特的眼里,福廷布拉斯是值得肯定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己所理想的,勇敢、果断,有行动力。
之所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非典型的复仇故事,因为《哈姆雷特》围绕的并非是“哈姆雷特的复仇”,而是“想要复仇的哈姆雷特”。如前所述哈姆雷特不是有果断的行动力的人,他复仇的最大障碍并非是克劳狄斯有多么多的护卫或者多么提防他,而是他自己——思想与行动之间的不调和。作为主角他是被卷入整个事件之中的,他“不得不”复仇,他才会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全剧主要围绕的不是他的复仇行动,而是他的内心变化与挣扎:他得知父仇后的气愤但又不情愿,装疯,向克劳狄斯排戏试探,责问自己的母亲,看见英勇的福廷布拉斯自比后的懊恼,心爱的奥菲利亚死时的痛苦与愤怒。哈姆雷特对抗的并非是一个个人,而是作为一个异类在与环境抗争,因此他选取的行动似乎不能为大众所理解,他为什么要排戏看克劳狄斯的反应?为什么把自己装疯的事情告诉有可能报告克劳狄斯的母后?但实际上他的踯躅不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有着不似世俗的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这是理解哈姆雷特这个人物最需要深入角色体会的复杂情感。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