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修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赋中的经典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必修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必修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问题探究
对于本文内容,写乐还是写悲?传统说法写乐,清李扶九即云:“此文只写田园可乐。”首段“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等四句,抒发归途之乐。次段描写归居独处之乐。“载欣载奔”四句写到家之乐,“携幼入室”四句写天伦之乐,“引壶觞以自酌”四句写家中独居之乐,“园日涉以成趣”四句写园中独涉之乐,“云无心以出岫”写独处安闲之乐。第三段“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等诗句尽情描写归耕之乐。第四段“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一边从事农耕,一边赋诗作文,享受着文人隐士的高雅之乐。最后写“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用一“乐”字收束全篇。因此,可以说,通篇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抒写了作者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是一首诗化的田园牧歌。
但近来有人以为此文忧乐相生,“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字里行间潜藏着人生的凄凉。《辞》以慨叹“心为形役”起笔,这里包含了几多辛酸。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固是“心为形役”,然后弃官归田,也是出于无奈,又何尝不是“心为形役”?“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终成泡影,诗人“惆怅而独悲”啊?第二段透过貌似逍遥闲谈的表象,能窥见诗人隐隐作痛的内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反衬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无奈,“景蘙蘙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用夕阳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凉情怀。第三段“欢乐其表,忧痛其里”。“乐琴书以消忧”,只有诗书琴韵才可以寓情传志,消愁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这是世无知音的隐忧。“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径丘”,暗示诗人隐而不发、深藏不露的遗世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就是一位遗弃世人也被世人遗弃的山林隐士。特立独行,遗世独立,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消消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而是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正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第四段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又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强调委心命运,其实是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实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天安命正折射出何去何从、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所以,《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
上述看法,娓娓道来,条条是道,但是你完全同意吗?你在细细品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高三必修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探究思路
上述两种看法,各执一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道理。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只是停留在表层意义的分析。为什么乐?为什么悲?为什么时乐时悲,哀乐交织?对这些根本问题,未曾深入探讨。因此,就没有真正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本书认为,对这首辞不能只从写乐写悲的角度来分析,他的时乐时悲,实际上反映了他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之时曲折起伏的心态变化。梗塞不通,则忧;茅塞顿开,则喜。“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非常坚定。但是,决绝官场,归耕田园,是前无古人的人生抉择。在儒家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仕”属于“劳心者”,“耕”属于“劳力者”。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陶渊明要摘掉乌纱帽,回家当农民,由“劳心者”变为“劳力者”,由“治人者”变为“治于人者”,不只是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是对传统观念的直接挑战,必然阻力重重,斗争激烈。不挣脱那些精神枷锁,心灵不得以解放,“归去”怎么可能“载欣载奔”?所以,《辞》是作者激烈思想斗争的实录。那么,陶渊明在归耕之前经过哪些思想冲突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里写的是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冲突,是必须挣脱的第一条锁练。陶渊明为什么出仕?他说是“心为形役”,这里的“形”就是《序》里所说的,“口腹之役”。既然出仕不是本心,那么,辞官归隐正好如愿以偿,应该欣慰才是,而实际情况却是失意悲伤?这是为什么?作者禁不住一再向自己的心灵拷问:你为什么还不归?你为什么还如此惆怅悲伤?我们也禁不住要向陶渊明问一问。其实,陶渊明所以出现这种矛盾心态,是因为出仕并不只是为了“口腹”,主要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离开官场,意味着理想的破灭,意味着对从小奉为圭皋的儒家功名富贵的人生观念的扬弃,怎么不会“惆怅而独悲”,犹豫而彷徨?陶渊明怎样从矛盾中解脱,由犹豫而变得坚定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别小看这几个句子,它的前一句引自《论语》,后一句出自《离骚》,这是陶渊明从前哲圣贤那里反复“悟”而“觉”出来的道理,是陶渊明自我解脱的思想武器,是陶渊明对十三年仕途生活的概括、反思和觉悟。他终于认识到,入仕是误入“迷途”,完全错误。经过了漫长的艰苦探索,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由数不清的痛苦、失望、屈辱、凶险凝结起来的绝望,使他与当年那位规劝孔子不要从政的狂人心有同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离开官场好比虎口脱险、绝处求生。所以,陶渊明对于儒家功利观的摆脱首先是基于严酷现实的碰壁。但仅仅这一点还不能够使他返归田园。中国的文人,个个都是奉行“学而优则仕”的信条,在仕途上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总是痴心不改的。陶渊明所以迷途知返,他独特的田园经历是一个重要原因。陶渊明曾经三次出仕,三次归耕,对田耕生活有切身的体会,文中对归途、归家以及家居生活的生动描写,既是他在行将归隐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也是他以往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因为他有过出仕和归耕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所以他才有离开官场好比羁鸟重返山林,池鱼得归故渊的狂喜。
但是,陶渊明在如释重负,一阵狂喜,想象中回归家门之后,看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下”,又触景生情,忧上心头,“抚孤松而盘桓”,这是为什么呢?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这些评说启发我们,研读这几个句子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才能透过景物描写窥视作者内心的焦虑。“云无心以出岫”,反衬作者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一次又一次有心出仕,“鸟倦飞而知还”,结果在宦海中一再搞得筋疲力尽,不得不铩羽而归。但是,陶渊明作为东晋元勋之后,曾祖陶侃是东晋初期的名将,他能对晋王室的前途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吗?“景翳翳以将入”,眼睁睁看着东晋王朝像落日一样衰微下去,却是无力回天,于是“抚孤松而盘桓”,那种独木难支的痛苦在内心煎熬!这是陶渊明归隐碰到的第二个难题。怎样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呢?“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这是作者心灵在几度犹豫,几度彷徨,一次又一次激烈碰撞之后再次作出的果敢决断,他决意不仅返归田园,摒弃个人的功名利禄,而且永远地诀别官场!是什么使作者又一次获得了解脱?是因为“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既然世俗与我格格不入,掌权者抛弃了我,官场没有了我的立锥之地,还出游求仕做什么!官场生活的惨痛经历是这样地使作者不堪回首,而另一个方面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在田园中曾经享受过的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是这样地让作者心驰神往,陶醉其中,于是他便再次唱出了“归去来兮”的心曲。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面对浩渺宇宙,欣欣万物,涓涓泉流,感到人生渺小,生命短促,又禁不住伤感不已。天地间万事万物,都能各展其才,各施其能,那末我呢?这是陶渊明必须突破的第三道思想障碍。对这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脱,一是道家的虚无消沉,一是儒家的激流勇进。“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很明显,陶渊明也曾像庄周一样,想过听天由命,破缸破摔。但是他做不到,“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他内心“惶惶”,不能平静,他无法放弃对人生的追求。这是为什么?因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永不停息地运动,万物勃发竞争,各逞其志,一个有道君子,怎能颓唐沉沦,无所事事?那么,陶渊明追求什么呢?“富贵非吾愿”,儒家功名不成了;“帝乡不可期”,道家成仙更是虚诞。陶渊明的可贵,陶渊明的伟大,陶渊明的非凡之处,就在于他虽然扬弃了儒家功名富贵的观念,但是坚守了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发见了一条可以施展自己聪明才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崭新的人生坦途:“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要做一个地地道道的田园诗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田园诗人啊!这是陶渊明开辟的一条光照千古的人生之路啊!良辰胜景,独自出游;除草培土,躬亲农桑;登山长啸,临水赋诗;一生之愿,于此足矣! “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系辞上》)这是人生的最佳选择,这是心灵理想的归宿,这是人生价值的所在,还有什么惆怅悲伤?还有什么疑虑犹豫?至此,作者的思想彻底解放了,作者的心灵完全自由了,作者的立场非常坚定了,他在大彻大悟之后,禁不住长啸高歌:“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所以,《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思想解放的宣言,一曲心灵自由的放歌。当新旧两种观念激烈碰撞的时候,当然会有忧虑,会有彷徨,会有悲伤,会有阵痛,但一旦挣脱了精神的枷锁,自然如释重负,心情舒畅。这种复杂的心绪表露出来就是时悲时喜,忧乐交织。
高三必修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