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07 18:08

在我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大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篇一

《 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渗透 》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创造性以及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作用重大。小学数学教师深入了解数学语言的方法、种类及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小学数学教师艺术性、形象性以及幽默性的语言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育渗透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同一个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语言类的知识在语文课本中是不曾教授的,这就表明了小学数学与语文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例如前一个三声的动词读音,后一个四声名词读音的“数数”练习在语文教材中是不曾出现的,或者多音字“奇数”这一词,绝大部分小学生都了解“奇怪”这个词,然而通过数学教育,他们才了解到了不同的字音等。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循环小数的定义,即“假如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任何一位起,如果是几个或者一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那这个小数被称作循环小数”。如果小学生不明白这些语言文字,那么他们也难以理解定理。因此,将语言教育渗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数学定理或者其他部分的理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于数学情景的创设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采用情景创设性的语言教育,可以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促使小学生掌握圆柱体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几个小朋友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棵被暴雨冲倒的树木,有同学提出说要算这棵树主干部分的体积,因此他们测量出树干长a米,大头直径b厘米,而小头直径c厘米,那同学们可以帮他们算一算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告诉学生,虽然树干不规则,但它近似圆柱体,可以用圆柱体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树干的高当然是肯定的,但其中树干两头直径不一样,不管采取那个作为面积,都会出现误差,那如果用树干中段的截面作为底,是不是就可以减少误差呢?而这个截面的半径可以采用树干两头半径的平均数来计算。这样采用语言情景教学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加深印象,从而使得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数学语言教育的规范性与艺术性的有效提升

小学数学语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于小学生理解、创新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言谈的精炼性、简洁性、逻辑性、艺术性等,如此才能引导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深层次、更全面地理解。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图像中与数字有关的信息有哪些?”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带着目的性对图像进行观察,而且可以使得小学生的答案具有针对性。通过这种明了、简短问题的引导,快速转变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采用鼓励性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亦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你真棒”“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等表扬或者鼓励性的语言。但这种表扬或者鼓励性语言也要适度,否则会使得小学生忽略掉数学学习的过程,对于结果较为注重。

(三)注重数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堂的逻辑性比较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授课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花昨天钓了四条半截鱼,三条无头鱼和两条无尾鱼,那么小花共钓了了几条鱼?这时就有小学生可能将鱼拼接为一条条完整性的鱼,从而将鱼的完整性给忽视掉了。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小学打比喻,问小学生是否见过钓上的鱼不是完整的,然后让小学生再次思考,给出正确答案。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确保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幽默性、艺术性以及规范性。此外,教师应该在言谈上给予小学生协助与鼓励,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兴趣性,从而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及质量得以最大化地提升。

作者:柏银山 单位:甘肃省玉门市柳河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宝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语言教与学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5).

[2]王海燕.语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4(10):78-79.

[3]刘娜琴.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风暴来临[J].新课程(小学),2015(12):113.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篇二

《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感悟 》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快乐获得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快乐教学法应该在于教师的乐教与学生的乐学这二者统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快乐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学、乐学、爱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乐见;乐学;乐创;乐练;乐练

根据在本校随机抽取学生,做了一份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中显示,只有不到30%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而对于“你对数学课感受”这个问题,“枯燥”、“乏味”、“单调”一类的词不觉于耳,其中某些胆大的孩子还悄悄的告诉我,数学老师天天板着脸,好严厉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个体而言,可怕的灾难在于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消极地获取知识上.对于初踏逻辑思维领域的孩子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其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新知.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怎样将“好知者”升级成为“乐知者”,首先要做的是落实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乐于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结合自身教学得失,对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浅谈如下.据心理学研究测试表明,情绪虽然带有主观色彩,但对智力活动能否顺利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调查中30%喜欢上数学课孩子,其喜欢理由之一接近50%选择喜欢数学老师.其实在人的内心深处有喜欢、自信、乐观等正能量情绪推动个体前进与发展;也有诸如消极的情感如厌恶、自卑、悲观等,则会阻碍人们正常的认知思维与活动.因此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正是从乐观情绪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出发而提出的.所谓的快乐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出发,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官中掌握新知.简而言之,即小学数学应该教者乐之,学者亦乐之!

一、阳光乐观,让学生乐见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如果校园里的老师有笑容,学生就有笑容;如果老师面容严肃,学生就惧怕他,那么逃课就是难免的事.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情绪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其他人的表情、言语对他们的情感表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授业解惑者,我们快乐,学生则快乐;我们焦躁,学生则焦灼.可见,阳光心态相当于一剂药方中的“药引”,“药引”恰当,当然水到渠成.在吴正宪、钱守望等众多教学名师的课堂上,教师以其渊博的知识、抖擞的精神、深厚的教学功底,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教学情感与教学语言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在40分钟课程结束后还意犹未尽,其中一个孩子在课后深情地拥抱吴正宪老师,并说我想一辈子跟你学数学.我想,要获得学生如此的爱戴,为师者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因此,每天进教室之前首先得调整好心态,让身心沐浴着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松自己的神经,伴随课堂教学推进,进入数学领地求知与探索,所谓愉快数学才会成为可能.

二、新颖导入,让学生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呈现“乐享其中”的艺术氛围,首先必须从导入这个环节切入.恰当、新颖的教学导入艺术,可以起到聚焦群体且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利用姚明,科比还有老师之间的较量导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带着好奇的心态进入学境.

三、尝试解决,让学生乐创

1.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如果你问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90%的孩子肯定回答“玩”.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脱离幼儿园“玩”的世界,课堂上他们活泼好动,行为约束力较差,有效注意时间短.因此低段课堂就得让他们“玩中取乐,乐中获知”,例如,执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时,教师设计了“凑十法找朋友”这个游戏环节,孩子头上戴着老师制作的数字皇冠站在讲台上,台下同样头戴皇冠的孩子,伴随着音乐,根据游戏规则———如果头饰上的数能组成十(如: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3”和“7”是一组好朋友,“4”和“6”是一组好朋友.)上台找朋友.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感知“凑十法”这个数学概念,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既巩固了新知学习,又适当调节学生注意力,便于接下来学习,一举数得,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2.在动手操作中,淋漓尽致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手促进脑的开发,使它更加聪明;同样脑亦促进手的发展,使之变成思维的表达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若结合课程设计,适时辅助教、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寻找结论等,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到圆柱、圆锥间存在倍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忽略等底、等高这一前提,为了扫清障碍,在小组中我准备了几组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实验结果汇报阶段,有的小组得不到理想中结论V=1/3sh.难道是书本的结论有误吗?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能“得偿所愿”,有的小组“事与愿违”,请认真观察、比较各组所用的学具,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与小组活动中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实验得到正确结论小组对比,然后小组成员分析、讨论,找出症结———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于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亲身体验中突破.我认为数学课堂应注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这一过程中既渗透猜想———验证数学思想,又让学生手脑得到发展,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的数学结论更加记忆深刻.

(一)在动画演示中,生动形象的学习

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其惟妙惟肖、色彩鲜明的图片及动画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它还将抽象的数学具体且形象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其动态画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其立体、直观特点更易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其重点是会读写钟面上的整时,难点是探索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如何直观形象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本节课执教老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借助哆啦A梦这个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贯穿整节课,课堂上以玩为主线,导入部分请出哆啦A梦,通过猜谜语得礼物(课件出示谜语:嘀哒嘀哒,嘀哒嘀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配合音乐,课堂既灵动,又调动学生身心细胞,又揭示课题,一举数得.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钟表店里各种钟表环节,依托课件出示哆啦a梦带来的宝贝:挂钟、手表、电子表......琳琅满目钟表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认识了解钟面的结构意愿.在自主参与,整体感知整时后,再次利用哆啦A梦一天时间安排,结合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间哆啦A梦在做什么?巩固了新知,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通过哆啦A梦这个动画人物,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恰如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掌握了数学知识,因此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在讨论交流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果数学学习活动单靠死记硬背或“依葫芦画瓢”则是无效的,有效数学学习之一应该是学生间合作与交流.在数学课堂中一个问题抛出,首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时间,紧接着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探讨,营造一种每个学生都是学习参与者氛围,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听与说的过程,还可以间接从倾听他人观点或方法中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以便于在解决问题时能对解题思路、过程理解更全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小组成员实际情况,结合学习报告单,开展有实效性讨论交流.在此过程,教师应深入小组,了解各组活动进展情况,对于存在困难小组适时予以点拨,并搜集各种信息,便于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时,通过设计玲玲出席晚会现在有2件上衣,3件下衣,如果只能选择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进行搭配,她可以有几种选择?导入新课.在探究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搭配并记录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选取了学具摆放法、文字书写法、连线法、算术法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新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又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四、理解运用,让学生乐练在学习新知后,通过层次性的练习可以达到对新知的巩固和检验效果.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童心未泯且好胜心强这一特点,在这一环节设计时,教师可采取竞赛的形式,将练习设计成阶梯型闯关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闯关夺宝,让孩子沉浸在披荆斩棘,勇于攀登,夺取胜利的学习氛围中.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还要精心挑选练习,编制竞赛题,避免太容易或太难两个极端,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都能得到发挥,让每名学生都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乐思

作为师者,我们不应将学生培养成解题机器,单纯让学生为了解题而学习,更多是应该教会孩子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知识成为生活的工具、帮手,即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比如在学习完《比例尺》后,让学生结合比例尺知识,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幅平面图.在学习完《比例的意义》后,设计一个思考题: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竹竿长2米,竹竿影长3米,铁塔影长15米,求铁塔实际高度.通过设计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去关注周围世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应用,这既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要求.快乐教学法实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状态.教师必须充满正能量,化身快乐使者,定位一种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抽象、枯燥、概括的知识理论转变为直观、有趣、具体的快乐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苦中作乐”,最终实现“顺纹劈柴,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名言.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开明出版社.

[4]《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5]李万祥.卡尔•威特的教育[M]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

[6]张成.儿童情商的培养[M].金盾出版社出版,2010-12-1.

[7]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12-1.JIAOXUEFANGFA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篇三

《 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也要随之改革,尤其小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更为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而小学教育不仅关乎到小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还是塑造品格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生的品格教育也非常重要。目前,小学教育还不完善,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适应时代的召唤,这是目前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希望对今后的小学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向前不断进步。但是,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也是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教育。小学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的初始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培养、文化基础、品格的塑造都将在小学阶段打下基础,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学教育也是最为深刻的,而小学教育的实施也是比较难的,这就使小学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可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吸取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但是,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融入先进的科学教育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小学生的特质认识不全面。小学生是刚刚离开家长的呵护,走入到社会群体中的一群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将从小学阶段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他便将反馈给社会,从而影响这未来社会发生的变化。它启示我们:小学教育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知识和技能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讲是不全面的,要在传授给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传统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有差距。由于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为了使学生达到高分,常运用题海战术,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却被忽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育推陈出新,而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内容、方法、创造力上,都较传统。教学内容不宽泛、少生动、缺新颖,与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

3.课堂教学模式化、缺乏趣味性。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常运用小组合作法教学,但是,有些时候,这种教学还只是模式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合作”、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使教学结果不佳。一般教学中,教师提前把教案备好,在上课时,按照教案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易消化理解,而在学生理解错误,或并未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却教授下一个知识点了,此方法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模式化教学,教学氛围呆板,教师没及时引导,学生不参与、不思考,所以不理解不吸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小学数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1.注重小学生的全面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和学同样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逐渐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而不只是被动接受。注重小学生的可塑性,培养荣誉感。培养小学生具有美感,吸引小学生主动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动力一旦形成且具有长久性,小学生就会爱上学习,主动寻找未知。从中培养小学生具有道德思想中的责任感,这也是人性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责任感的构建完成,为其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备责任感的孩子不论谁交给他的任务都能积极主动想尽办法去完成,这一良好心态和习惯的养成,使他能够成为对家庭、对朋友、对工作、对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打下坚石,从而完成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目的。

2.缩短与素质教育的差距。要缩短与素质教育的距离,就要减少小学生的数学习题,减少学习压力,课上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重视小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性,加强对小学生身体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加强课堂引导、互动和趣味性。教师提前准备教案没有错,但是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情况,对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找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再从实际生活出发,找到与之交流的方法。比如在教授“平均数”这个知识点中,教师首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询问学生喜欢什么运动,可能有些学生会喜欢足球,有些会喜欢篮球,而有些学生会喜欢排球。总之,学生大多喜欢的是球类运动。这个问题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再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即教室的大小,给学生解释为何这些运动暂时不能用到这节课上,然后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运动方式,将分组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提出让学生们以座位顺序自然地分为两组进行一场球类运动比赛,从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数”这个概念。假如教室内有四排座位,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从左到右的顺序,每两排座位的学生为一组,把全班学生平均分为两组。然后再根据场地的限制告诉学生,喜欢的运动暂时不能完全进行,但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球类运动,即拍球比赛。教师让学生找来球类中的任何一种均可,然后让学生们推举出各组的组长,再集思广益,给各自的小组取个名字。教师提出一个时间限定,可以让学生们指定一名学生专门记录时间。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动脑,商量比赛的规则。之后教师总结比赛规则,即在有限时间内,哪个组别拍球较多,哪个组即为胜者。在教师发出号令后,两组学生开始拍球,为了鼓励学生,最后教师还要对取胜的一组给予非物质奖励。比如组长给两组分别起名为蓝队和红队,时间限定为十分钟内。如果蓝队拍球为30个,红队拍球为29个,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组的拍球个数比是多少。当教师宣布蓝队为胜者时,红队的学生提出异议说,两个组拍球的机会虽然一样多,可是他们的组里只有六个人拍球了,而蓝队却有十个人拍球,这种比分不公平,要求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拍球数量多的才能为胜者。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好好想一想,在拍球机会相等,可拍球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是否能评出哪一组获胜呢?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学生的不断思考、回答,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主动探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深度思考中,自主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时间一久,学生就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对完成数学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小学数学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改变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策略,使小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现、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平.浅析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7):27~29.

[2]包永红.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若干问题的缺失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小学教育;2015,9:19.

[3]王玉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2(17):57.

[4]徐丽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1;4:111.

有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推荐:

1.浅谈小学生数学教育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论文精选

3.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4.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与作用分析

5.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论文

6.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7.小学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