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17-06-15 11:18

毛概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的考试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研究》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经历的曲折和快步发展,为我们解决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也为我们如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

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六十年进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远远高于世界上大多国家。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的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够快速推进,主要归功于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回顾中国城镇化建设风雨兼程60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大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施行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在这一阶段里,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经历了起步、调整、停滞、恢复发展四个时期。

从1949年至1957年,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起步时期。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从1958年至1965年,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调整时期。出现第一次逆城镇化现象。从1966年至1976年,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停滞时期。出现第二次逆城镇化现象。从1977年至1978年,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恢复发展时期。在1977、1978年,设市城市增加到193个,城镇人口增加到17245万,人口城镇化率上升到17.9%,但建制镇继续下降,仅有2173个。

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稳步前进、快速发展三个发展时期。从1979年至1984年,是改革开发后我国农村城镇化恢复发展时期。1984年,以《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的通知》两个通知的下发为标志,小城镇发展问题第一次受到中央政策的肯定与支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城镇化战略渐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从1985年至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城镇化稳步发展时期。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前,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从1992年至今,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问题。2000年6月,“小城镇大战略”被进一步具体化,特别是11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列为当前及“十五”期间必须着重研究解决的战略问题,使中国的城镇化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历程,在反复实践和艰辛探索的征途中,在城镇化建设的曲折前进中,我们终于有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建设道路,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解放思想是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①同样,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传统时期自上而下的城镇化通过城乡隔离的二元制度的构建来强制阻断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结果使得中国城镇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中发展十分缓慢,强制“抑制”式城镇化把农村人口限制在有限的农村土地上而把农业资金大量抽出,造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受阻而工业化和非农化却快速推进的不均衡局面。改革以来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把我国城镇化带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整体的城镇化进程,并逐渐缩小了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的差距。

政策的引导是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是中国城镇化稳定、迅速发展的时期。正确的城镇建设指导方针,稳定的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村城镇化的健康、顺利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加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1986年、2004年~2008年,中央连续两次下发共十个“一号文件”锁定“三农”,表达了中央对农业基础地位认识的高度统一,对农村生产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农民增收致富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也就“三农”问题强调五点:加大农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将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

借鉴成功经验,不搞整齐划一是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是新事物,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注意吸取相关成功经验。城镇化建设经验既包括国外城镇化建设经验,又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经验。在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时,由于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以及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上的差异,城镇化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果也很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可照搬。要根据我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功的保障。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这种体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一直沿着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各级地方政府向下层层放权的方向进行。在一定意义上,地方政府的权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与时俱进,科学地发挥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在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我国能否由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机构矛盾。”②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走新型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所谓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方向。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构建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使城镇化建设各个方面协同发展,形成鲜明特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建设体系,为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因此,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应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不能照搬别国城镇化发展模式,步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道路。我们的城镇化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一条健康的、结构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各有各的优势,谁也取代不了谁,只有相互间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要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创新、鼓励发展整理。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2月27日。

②《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1月,第55页。

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