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阅读《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这篇文章,你会更加了解青蒿素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来看看《药送给世界的礼物》这道阅读题的正确答案吧!
《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阅读原文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10月5日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已经失效,但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历经380多次实验,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12%—40%。她重新翻查古代文献,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吸引了她的目光,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12%到100%,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
《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阅读题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中医中药文化走向世界。(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青蒿素发现过程中蕴含的认识论道理。(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屠呦呦获奖对人生价值实现的启示。(10分)
《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阅读答案
(1)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收集、研究传统中医中药文化资源;(3分)②对传统中医中药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中医中药文化进行创新;(2分)③利用大众传媒,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医中药文化走向世界。(3分)
(2)①常用药物失效患者持续增加,促使人们探索新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根本目的;(2分)②从传统中草药学中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分)③从12%到100%,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2分)
(3)①经过努力发现青蒿素,造福人类,说明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3分)②科研团队与机构合作,说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分)③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说明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分)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2分)(仅仅答出“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只给1分。)
屠呦呦青蒿素相关介绍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当晚,受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前往屠呦呦家中表示祝贺。
屠呦呦青蒿素
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了解到,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
“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振奋,衷心地祝贺屠呦呦首席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屠呦呦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青蒿素独特的结构和突出的生物活性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有机合成界的瞩目。1978年上海有机所开始了青蒿素全合成的探索,差不多同时瑞士Hoffmann-La Roche公司从WHO获悉青蒿素后也开展了合成工作。1982年初Hoffmann-La Roche报道了由异胡薄荷醇合成到青蒿素,稍后上海有机所也报道由青蒿酸合成到了青蒿素,关键一步都采用了单线态氧在烯醇甲醚上的加成,从而引进青蒿素的过氧基团。此后至2003年国内外前后共发表了十来条青蒿素的合成路线,但在引入过氧基团一步上总是产率不高,而且有时还很难重复。青蒿素的合成至今仍是有机合成界一个挑战性的课题,而其关键问题正是有待引入过氧基团新方法的出现。
全球数亿人受益于###“中国神药”
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她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前不久,沃伦·阿尔珀特奖基金会(Warren Alpert Prize Foundation)还将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她,以表彰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有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有2亿余人感染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彼时,因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
1967年5月23日,中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再一次转向中国古老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在190次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了。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猜你感兴趣:
1.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文
2.常见的中医十大名方中医药经典名方是我国传统医学的...
3.中国的中医和世界的中医
屠呦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