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差距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6 13:05

城乡教育差距是众多教育差距当中最令担忧的一种,人们一般把它的形成归于制度不合理,而有意忽视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地域性差距或自然差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城乡教育差距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乡教育差距论文范文一:农村教育和城乡教育公平的调研

摘要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我国人口农村比例很大,我国教育农村教育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看我国教育的现状,不能忽视我国的农村教育。目前,农村进行新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异。农村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有教育问题。因此,我们团队,在假期中,深入农村,了解城乡差异,从教育这一方面上一窥,来看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关注农村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差异正是我国在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障碍之一,调查城乡教育的差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教育平衡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团队此次调查就是为了初步分析家乡城乡教育差别,并对全国教育资源进行初步分析,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项目看似很大,做起来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队员采集到的数据均有该地区的代表性,因此分析全国的城乡教育差别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调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的中学阶段,对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一个锻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的我们通过调查活动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也在对比全国教育差别的同时,从中体会到我们也能做大事,并想着如何去做大事,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电力工程系发电三班第七组

活动简介

团队成员:李星星,胡飞,秦宏远,张波,段翔,孙万博,杨辅佐,刘咸博 调查时间:2011.7.20—2011.7.29

调查地点:礼泉一中,礼泉实验中学,周至中学,周至三中

调查对象:各学校的工作人员及在校学生

调查主要问题:关注农村教育和城乡教育差别的调研

调查目的:实地调查家乡所在地的部分中学教育情况,并与在校师生和周围人员交流,收集有关中学拥有硬件资源设备师资力量生源及毕业情况等资料和数据,初步对比家乡教育差别及存在的问题。之后利用各团队成员分布在我国不同市区所收集到的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教育现状。

教育在农村的障碍

农村教育资金薄弱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农村对教育不重视

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

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乡差异之城乡教育差异

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

教学方式也非常灵活,教师和学生在直截了当的沟通中交流思想、学习知识。不管在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美国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而会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国,教师鼓励学生追逐兴趣而不是追逐“热门”。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计算机领域的成就,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教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我读书时,曾提出过与导师的思路截然不同的技术方案。当时,我的导师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他的鼓励最终促使我沿着自己的道路获得了成功。这种因人施教、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美国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农村教育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大连市内的望海小学挂职3天,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

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学校是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硬件方面

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软件方面

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时间很短,只有短短几天;收获不多,却让人深思。从未感受过外面的世界,从不知道我们缺的东西原来这么多。

就像施奈德公司人事部经历说的那样:

1.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愈发严重,但是要记住:梦想离我们确实很遥远,但只要坚定步伐,朝着梦想一步一个脚印,梦想智慧离我们越来越近。

2.社会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公平,同样,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但是不管怎样,保持乐观,用乐观的心态去找寻阳光,找寻属于自己的乐园。

这不出校门的第一次就业,使我们人生的刚刚起步,每一次工作都是我们日后事业的一块铺路石,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积累的经验,不能轻视了任何一个丰富自己的机会,不要盲目地跟别人的脚步,冷静地对待自己的选择,走好自己的路才会让自己不后悔。要学会在逆境中磨砺自己,遇事先笑笑,用一颗灿烂的心去挑战一切。

城乡教育差距论文范文二:现阶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之我见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投入,使得我国基本扫除了文盲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国民的素质大大提高。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这一差距的出现让人十分担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教育更加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的教育,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差距的拉大严重制约了教育公平。是什么原因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一趋势在逐渐拉大?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来作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城市 农村 教育 差距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国家的城乡教育差距出现加大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教学设备

在城市,由于工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的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因而城市的学校可以享用先进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城市学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他们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面更广,了解更深入,甚至他们的教室、宿舍都安上了空调。而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他们在简陋的砖瓦房里学习。没有什么先进的设施,因此接受的信息比较少,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城市里的孩子在空调教室里暖暖地学习,而农村里的孩子只能冻的搓手跺脚。除此之外,城市里开办了许多培训学校,这些培训学校开设了许多早教班、补习班、兴趣班(舞蹈班、绘画班、书法班、乐器班等)来培训孩子的各种才能,而农村像这类的培训学校根本不存在,当寒暑假时,城里的孩子在开心快乐的学习时,而农村的孩子却不得不回家劳作。

㈡师资力量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跟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根本没法比。在城市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他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都是特级教师,有着丰富的阅历以及教学经验。而在农村学校,由于经济较城市落后,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质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等各种条件的制约,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教书育人,因此农村学校没能够吸收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这就造成了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出现了一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现象,农村的师资力量当然就会相当薄弱。

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低,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享受着优质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师资力量,自然城市孩子的整体成绩就会比农村孩子的高。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政绩,提高升学率,就会对强势学校加大财政上的投入以及政策上的倾斜,这些不等重的天秤称,使得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二、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

城乡教育差距之严重,是多层次的因素、多类型的矛盾、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必须理智、辩证、全面地看待这一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归应当多角度分析。

㈠从历史的视角上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民,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形成以“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明显偏向城市,国家资金、先进科技、雄略人才大量涌进城市,城市的经济水平欣欣向荣,而农村由于资金的短缺,使先进的科技以及人才未能涌入,未能扩展农村市场,因此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是大大的落后,尤其是相对东部沿海城市更是无法可比。在计划经济结构最初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经济步伐就跟不上城市的脚步了,城乡二元经济结严重构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内,一方面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需要高质量、高水平教育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滞后,无法提供大量资金、人才给学校,因而又降低了对教育质量、水平的要求,这就出现了教育水平供需的非平衡性,从而大大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㈡从经济的视角上看,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农村则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因此,政府在资金投入时就会向城市倾斜,而农村由于长期投入较少,因此教育非常落后。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占着大比例的优势资源。不管是从资金的投入、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来看,农村地区的教育都不及城市地区的教育。在教育资金的投入上,据联合国教科组的统计,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约占全世界的1.2%,而负担着三级正规教育学生却只占全球约20%。中国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现象严重。[1]在师资力量上,城市学校的孩子享受着各种精心授课以及辅导,有大量的培训中心,而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不敢奢望的。在教学设备上,城市学校的学生坐在宽敞的教室上,接受多媒体课堂教育,各种实验器材具备,各种不同版本的课外书充斥着每一个学生。而农村学生的许多学生连多媒体都没见过,不会上网,课外读物少,实验器材少,每天只能对着一本教材听老师上课,教师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因此上课接收知识的效果也没城市的孩子明显。

㈢从法治的视角上看,作为弱势的农村未能享有法律上的真正平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所需费用,在城镇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列入基本建设投资,或者通过其它渠道筹措;在农村由乡村负责筹措,县人民政府对有困难的乡村可酌情予以补助”。 [2]教育是百年大计,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本身经济基础就很差,但是还要肩负着沉重的教育负担经费。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贫困边远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扶持。但是涉及扶持的面并不是很广,中国的农民人口中占了全国总人中数的70%,这样一个大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应该放在首位思考,但是农村的受教育权却存在“老、大、难”的问题,在法律上未能享有真正的平等地位,而国家法律的制定把农村的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推给经济能力弱势的农村,明显偏向经济能力强的城市,这是不公平的。

㈣从文化的视角上看,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存在差距。

首先,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存在差距。由于城市的开放程度要比农村高,因此城市接受的各种外来文化速度快、创新能力高,城市居民的视野也比较开阔,看待问题也比较客观、全面。而在闭塞的农村,农民的文化知识程度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接收外来的文化速度比较慢、创新能力淡薄。这些存在的客观现实一时之间是无法改变的。城市人口与生俱来就有文化的优越性,他们的文化是先进的、开放的、工业的、现代的、进取的,而农村文化相对而言则是传统的、封闭的、保守的、农业的。因而,农村家庭教育孩子的意识比较淡薄,为孩子投资的文化资本远远比不上城市家庭的孩子,这主要表现在父母的文化水平上、教育方式上、教育投入上、技能和兴趣的培养上等等,呈现的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其次,在对子女教育期望值上存在差距。近年来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高, 这主要与父母教育以及社会上各自不良的思潮影响有关。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内化成城乡人口中不同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农业为主,有少部分外出务工,在教育观念上对教育重视程度低,对子女期望值不高,他们认为子女在教育上只要读完初中、高中,懂得耕种、懂得经商,掌握基本的生存手段就足够了。甚至有的目光短浅的家长会迫使自己的孩子辍学打工、经商。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全部希望,因而父母对子在各种辅助设施上也有天然的优势,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与衡量的标准,这也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差距。最后,农村受保守、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都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出现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这些思潮的影响。使部分农民产生“投资教育不划算的心理”,他们觉得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十几年,到头毕业出来还不能找到工作,或者是工资比不上不读书的人,从而就会减少对子女教育的投入,甚至在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情况下直接让子女进城务工。这些家长觉得读书不一定有用,还不如让子女到社会上去打拼,多赚点钱,多学点经验,多磨练意志。而在农村,家长对男孩的教育期望值普遍比女孩高,在他们的观念里,女孩是要嫁入别人家里去的,如果一个家庭比较贫穷,家长必定会让女孩辍学进城务工,从而支持男孩读书。

三、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案例分析

㈠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走上了城市务工的道路,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他们的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进城不便于照顾,就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家给父母照顾,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目前,据全国妇联2010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5800万[3]。这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自然非常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及管理。他们的性格就会出现缺陷,有的孩子沉默寡言、冷漠自私、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加叛逆,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导,经常出现打架斗殴、旷课、迟到等现象。长期下去得不到改正,就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众多,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捷的社会问题。

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有的农村家庭,迫于生计不得不到城市务工,而自己子女在家又没有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照顾,又或者他们想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照顾。于是就把他们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当中。他们的子女在城市生活,当然也面临着在城市的教育问题。在城市进城务工子女读书面临四大门槛:第一,受到户籍的限制;第二,公办学校高消费,农民工根本无能力支付所需费用;第三,公办学校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高;第四,公办资源紧缺,各地政府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当地教育局又是按照学校区内常住人口数量设置班级容量,根本没有为活动人口预留容量。即使他们突破了这重重门槛进到公办学校借读,也要交纳一定的借读费用及赞助费用,这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又带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另外由于教材的迥异、课程的难度进度不同、环境的改变、文化的底子不同,也会影响了借读的效果。因此大部分农民工都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一些民办的学校就读。而这类学校根本不能与公办学校相比较,教学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齐全,许多学校还存在安全隐患,这些状况都令人十分担忧。

㈢清华北大等高校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分析。 “2010级清华大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清华农村学生一直呈下降趋势,从原来的50%左右降到了现在不到20%”清华大学

一位老师透露,不仅是清华,北大农村学生比例也不断下降趋势。据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介绍,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北大农村学生占在30%左右,近年来已下降到10%——15%之间[4]。重点大学农村大学生生源为什么减少?这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自主招生中,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命题都比较城市化,而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知识不全面、不深入,并且课外辅导物少,自然在竞争中就被淘汰了;第二,除了高校命题的因素外,也与孩子的起跑线有关,城市的孩子在未出生前就有“胎教、早教、辅导班„„”而农村的孩子没能享受这些资源。第三, 农村学校投入,课外读物少,师资力量薄弱,自然难以应负当前与时倶进的试题。

四、实现城乡教育基础公平化的路径探讨

要解决城乡教育基础差距这一历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因此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有计划、有组织、有条理地逐步解决,越是症结所在越要看准点。

㈠政府要致力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虽然这是在短时间是难以完成的。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全方面扩宽农村市场,利用农村优势的自然资源吸引外地商人投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农村变成机械化生产。近年来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关注三农,家电下乡补贴,农业生产补贴,而在教育方面也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也出台了许多对农村教育有益的政策。只有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从根源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㈡政府在财政上要大力支持农村教育。

首先,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政府在对重点学校扶持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村学校,在财政上多支持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能够有资本用于校区的建设及教学设施的更新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教师授课育人。其次,要对农村的道路建设和城乡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要致富,先修路”而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学校也必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政府需要全面建立能够直接沟通城市和农村学校的交通路线,多置公交车或是出资建立学校免费班车。这样才能解决有的教师在城市住而在农村工作的问题。

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城乡受教育权的公平公正。 首先在政绩的考核上,不能单把一个地区的整体升学率作为考核的标准,要把更多的目光先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升学率上。其次,在教育制度上不能把城市学校跟农村学校不能一概而论,农村学校的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城市学校的学生,而高等学校在自主招生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出题,按照一定的比例录取,建立高校新型的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同时适当减免来自贫穷农村家庭学生的部分学费,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通助学及绿色通道制度。

㈣加快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较薄弱,从而导致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眼界不开阔,文化水平素质不高,进而在教育子女方面就与城市地区的教育产生了差距。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达到教育资源共享。因此,相关的信息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尽早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五、结语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能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这是推动教育公平、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公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社会、政府、企业、学校要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全力以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袁连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2

[2]王长鉴.教育法一本通[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09

[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N].上海教育科研2002.09

[4]袁松禄.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引发关注[N].北京日报2011.08.24

城乡教育差距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