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也只有科学有效的七年级生物教材分析才能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行为,从而最终实现成功而高效的教与学。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范文一
(一)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参考。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目标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二)知识体系
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19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供应、代谢废物的排出、自我调控和人体的健康生活,以及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三)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6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 92 幅图。另外,还安排了18个表格。
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
(四)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0个,其中有建议活动14个。活动类型与上册基本相同,活动数量有所减少[上册有59(16)个,下册有50(14)个];新的内容较多,36 个活动中有13 个活动是传统内容,23 个是新的内容;14个建议活动均为新的内容。
(五)检测体系
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安排了4类题。其中简答题62题;连线题5题;判断题5题;填表题1题,共73题。
检测体系中设置的一系列题目,注重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第18页第三题解释夏日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上的运用(如第49页第二题,公安部门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你如何鉴别它是植物体还是动物体呢?),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如第22页第二题,鲤鱼能产卵几十万粒,而一般小型鸟只产几个卵,这是为什么?),提醒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原理无处不在;注重环保知识的渗透,注重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如第22页第三题,饲养山羊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有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心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如第27页练习题1,生态系统组成图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并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范文二
一、知识体系
本册分三个单元,分10章20节内容。建议课时为37课时。主要学习有关生物圈,细胞结构、细胞生活、植物种类及植物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包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的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本章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本章重难点: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3、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难点:1、收集和分析资料。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实验探究:1、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现了培养学生从简单入门,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形成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认识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阐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本章重难点:重点:1、练习使用显微镜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异同点。4、细胞从外界获取能量的方式。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2、细胞从外界能量获取
的方式,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核的功能。第二章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框架。识别动物体及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说明其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本章重难点:重点:
1、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生活。
难点:1、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层次关系
2、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单元共安排了6个实验探究:
1、练习使用显微镜、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5、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6、观察草履虫。本单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一个模拟制作,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制作临时装片等重要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六章。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难点: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并区别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种子的结构。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种子的结构。
第二章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阐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本章重难点:重点:
1、种子的萌发。
2、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以及植物的生长。
3、花的基本结构。
4、受精的基本过程。
难点:
1、种子的萌发条件。
2、幼根的生长及芽的发育。3花的结构及受精过程。
第三章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认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已及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本章重难点:重点: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
难点: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绿色植物怎样参与水循环。第四章通过实验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讲述绿色植物已经其他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本章重难点:
重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条件。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五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章重难点:重点:
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3、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难点: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2、第六章了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章重难点:重点:
1、我国植被的类型。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难点:培养学生的环境安全意识。
本单元共安排了7个实验探究
:1、观察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5、观察叶片的结构。
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7、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3个演示实验:1、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以种子萌发为例,探究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个课外实践:
1、对某种植物进行无土栽培。
2、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1个设计活动: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本单元的学生活动非常丰富,数量大、类型多、有梯度。这些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册内容在生物学习中的作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外阅读资料14篇,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其中与“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的8篇,反映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3篇,反映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科学家的故事2篇,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生物学与文学的1篇,反映生物学与文学意思的联系,渗透了人文精神。并且本书插有大量图
片,比较客观的反映了生物学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每个章节都安排了练习题,这一系列题目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练习,而且注重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体现环保知识的渗透,注重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阅读与学习,我们比较清楚地熟悉了教材内容及知识体系。以上的教材分析是我们阅读教材后参考《生物学教学论》中的“生物学教材分析”章节、参考网上资料以及吸取其他小组分析优点后总结出来的。在教材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课程标准如何准确地找到本章节的重难点;基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如何设置课堂环节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如何把较厚的教材解读成几千字篇幅的文章;教材中设置的思考题、课外活动等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等......而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以后刚走上讲台的我们如何较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并且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努力增长生物及其综合性知识,而且要认真学习教师技能,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做足够的准备。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范文三
七年级生物学教材是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从装帧方面看,就像一本精美的彩色画报。从内容方面看,它突出了科学性,加强了直观性,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了灵活性,显示了实用性。它较好地体现了编写者的创新意识,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充满着时代气息。结构体系的目标明确,形式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语言贴近学生;同时,注重生物学与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以下特点:(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3)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下面我就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材的目标体系、知识体系、活动体系、图表体系、阅读体系、检测体系6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参考。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目标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二)知识体系
本册分三个单元,分12章26节内容。建议课时为37课时。主要学习有关生物圈,细胞结构、细胞生活、植物种类及植物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包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已经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四章。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第二章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认识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阐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第三章侧重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框架。识别动物体及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说明其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六章。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阐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第三章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认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已经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章通过实验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讲述绿色植物已经其他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了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三)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7个,包括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探究6个,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践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第一单元从简单入门,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形成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第二单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一个模拟制作,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拉进与学生的距离。第三单元的学生活动非常丰富,数量大(有30多个)、类型多(每一种活动均有)、有梯度(如探究活动,前3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3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的)。这些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9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188幅图。另外,还安排了10个表格。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非常有利于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外阅读资料14篇,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其中与“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的8篇,反映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3篇,反映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科学家的故事2篇,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生物学与文学的1篇,反映生物学与文学意思的联系,渗透了人文精神。
(六)检测体系
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安排了4类题。其中简答题62题;连线题5题;判断题5题;填表题1题,共73题。检测体系中设置的一系列题目,注重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第18页第三题解释夏日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上的运用(如第49页第二题,公安部门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你如何鉴别它是植物体还是动物体呢?),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如第22页第二题,鲤鱼能产卵几十万粒,而一般小型鸟只产几个卵,这是为什么?),提醒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原理无处不在;注重环保知识的渗透,注重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如第22页第三题,饲养山羊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有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心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如第27页练习题1,生态系统组成图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并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趋向人本化、人文化、人性化、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个性化、立体化、
过程化和主体参与化。突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体现了基础性,讲究了实效性,突出了时代性和求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加强和改进生物学实验教学,努力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