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发布时间:2017-03-20 22:24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本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

小本创业成功的故事1:

24年前,第一次来到天津的陈旺生并未想过,20多年后会在这片沃土创下自己的“服装王国”:从只有4个人的皮衣作坊,发展至如今拥有近850名员工,厂区占地53亩,年产值4个亿的国际皮草生产领军企业。服装大王陈旺生:7000元起家的小作坊 成服装集团

人应为经受过苦难而自豪,因为它终会是成功者幸福的回忆。如许多温商一样,陈旺生的创业路堪称一部“苦难史”。1999年,皮衣行业整体疲软,他辛苦积累10年的财富一分不剩地还给市场。为东山再起,他高额举债,壮着胆子从“负数”做起,终造就出大起大落的商业传奇。他常说,上苍给了温州一个贫穷的起点,所以温商面对挫折时不会怨天尤人,甚至会渴望苦难,因为苦难的背后才是财富的源泉。一个无依无靠的温州人,究竟如何发现商机?又如何在异乡成功创业?陈旺生的小本创业故事为我们诠释了答案。

七千元钱起步干起皮衣作坊

温商,世界惟一可与犹太商比肩的群体。虽没有数千年的经商史,但智慧却促使他们在短短二十几年间创造了全球商界奇迹。陈旺生便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1989年,20岁出头的陈旺生决定离开家乡,到正在发展的北方城市寻找机会。最初,他与同乡去了北京。但没多久,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便因那里的繁华与压力陷入迷惘。无奈下,天津成了他们的第二选择。

爱上一座城,并长久驻足,很多时候源于“初见”它的感觉。陈旺生亦不例外。刚下火车,他就被天津人与世无争的恬淡和朴素真挚的热情深深吸引。也许彼时那个年少轻狂的陈旺生尚不曾清晰规划出此后20多年的事业发展路径,但有一种安定的感受却准确无误。他当即决定,在这座城市落脚扎根。可靠什么为生?创业支点又在哪?

揣着几个人东拼西凑来的7000元“家当”,陈旺生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沉思。到工厂打工,积累些资金再单干。或者卖小吃,天津人喜欢美食。抑或凭年轻力壮组建个装修队。同乡的3个小伙七嘴八舌地出着各自认为可行的主意,却逐一被陈旺生否决。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鲜有人或没有人做的。对于这样的理由,其余三人面面相觑。

那年冬天,冷得出奇。某日,外出归来的陈旺生突然提议,要开个皮衣作坊。想法绝非空穴来风。一来,作为当时的“奢侈品”,皮衣正成为人们体现身份的标志。二来,皮衣的生产厂家有限,市场供需不对等。此时不做待何时?认准商机的陈旺生不出3天,就在何兴庄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添置了4台缝纫机,开始了“作坊生活”。与所有在津创业的温州人一样,陈旺生艰苦奋斗的日子就此开启。

买卖做大合伙人却分道扬镳

对于不懂设计、不懂面料的陈旺生来说,涉足服装业一切需要从零开始。本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他借来缝纫书,从裁剪开始边干边学。又买来大批国外时装杂志,力求在款式设计上紧跟流行趋势,先模仿再创造。尽管说着简单,可当真实践起来,这4个从未做过针线活的大男孩却做得一塌糊涂。皮料费了一筐,却只将就制出个大概,投入的原始金如冰般消融。

可即使如此,陈旺生仍旧不放松成品品质,哪怕借钱,也要保证皮衣质量。因为“做高端”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未来的目标。那段时间,他吃住在作坊。白天除了生产,就是扎进商场试穿别家皮衣,以改进自家产品;晚上除了看杂志,就是拉开木板在工作台上和衣而卧。渐渐地,皮衣有了陈旺生自己的设计风格,质量也出现了跨越式提升。服装大王陈旺生:7000元起家的小作坊 成服装集团

随着销售订单从无到有,由少积多,作坊从以前每天只做5、6件成衣逐步增至1600多件。陈旺生送货的工具也由自行车过渡到黄大发。最忙的时候,他顾不上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一天跑10多个地方送货,累了也只能在商场楼梯间的角落里歇歇脚。这样的苦日子一直延续至1994年。

那一年,白手起家的几个人终于走出作坊,成立工厂,也创设了自己的皮衣品牌。可令陈旺生没想到的是,这些一起踩缝纫机、睡裁剪台的合伙人,开始出现分歧。有的人提出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趁势而上;有的人提议要拓展投资领域,向其他行业进军;而偏于保守的陈旺生则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做服装,陪伴企业慢慢成长。

迥异的经营理念,终于让共同打拼的兄弟分道扬镳。但分开意味着新生。没多久,陈旺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个属于他的服装梦,又在赵沽里的小厂房中孕育开来。

十年创业打拼遭遇行业危机

依然本着“高端定位,只做皮衣”的生产理念,陈旺生带领新员工,严守质量关。他将一件皮衣分解成100多道工序,所有细节都亲自审查,稍有瑕疵就责令返工。同时,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陈旺生凭借毅力与坚持只身一人跑遍大江南北开拓业务,甚至独自赴欧洲采购原材料。至1999年时,已有1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商找他做贴牌,国外出口订单已达上千万元,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了8倍,生产车间也由小厂房迁至新开路原服装二十二厂。正当陈旺生自创的品牌渐在国内皮草服饰领域崭露头角时,一场致命危机差点儿摧毁了他辛苦耕耘的一切。

1999年,是陈旺生创业10年的一个结点,也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岁月。那年,皮衣行业遭遇系统性风险,出现迅速滑坡。一时间,所有皮衣生产企业都像漂泊大海的扁舟,被打入浪底。眼看着产品销售遇阻,企业迅速陷入亏损,陈旺生急得发起了高烧。毕竟年关将至,彼时的员工工资是年结方式,这意味着要支出很大一笔费用。可钱从哪来?要么借钱堵窟窿咬牙度过,要么遣散员工关门转行。

一番纠结、痛苦、挣扎过后,陈旺生选择勇往直前。他找老家拆借到了一笔钱,总算解决了工资问题。2000年春节,200多名员工欢喜过年,只有陈旺生黯然伤神。他深知,若不能尽快转型东山再起,一切将无法挽回。情势紧迫下,陈旺生不等出正月,就急急约见了一个人。而恰是此人,成为他二次创业的“助推器”。

转型皮草质量至上再创辉煌

香港的春节,处处张灯结彩。长途跋涉的陈旺生在一家咖啡馆找到了这位他最想见的人全世界皮草行业华人“第一把手”。那天,那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借给陈旺生2600万元,甚至连借条都没有打。因为10年的接触,彼此已建立了充分的信任。老人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外,还建议他放弃皮衣转做皮草,不仅利润空间更大,且市场更容易拓展。

只要心不死,再造企业并不难。春节后,老人亲自带着陈旺生去丹麦、芬兰、美国的皮草批发中心,耐心教授他原材料的甄别技巧,嘱咐他不论何时都不要放松对质量的要求。这一切,陈旺生都牢记在心。回国后,他即刻召集员工开会,并组织学习皮草的制作工艺,强调质量意识和品质把关,即在面料上刻意求精,在设计上标新立异,在利润上力求合理,在服装上争创一流。所有的皮毛原料均从国际四大毛皮供应商直接购进,不选其他渠道。因为他深知,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线。

二次创业的陈旺生投入了200%的精力,因为他始终告诫自己:只能比第一次更成功。为此,他设立了品质调查制度,即在每件服装出厂时都附一张“意见卡”,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市场动态,为公司抓生产和品质管理提供第一手依据。区别于那些利益至上的商人,陈旺生最大的不同是,无论亏赚都要先把产品做好。在他眼中,签订的任何一份合同都是责任,一定履行至最后。绝不会以牺牲品质降低价格来赢得市场份额,相反,近乎吹毛求疵的他对每一个生产线上的员工提出了更高要求“精貂细作”、“裁剪激情”。只要从他手里送出去的服装,就是品质绝对上乘的一等品,一针一线都精益求精。

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公司不出一年便再度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同时也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一种信用文化,继而使公司逐渐在国内众多服装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陈旺生的服装集团已服务国内外70多个知名品牌。未来几年,他计划对企业进行更为系统化的管理,不仅要建立一支由专家型经营者组成的团队,还要构建出实力主义评价制度与业绩挂钩的工资体系,并整理归纳为一套完整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陈旺生依旧如刚创业般激情四射,阔步向前。

陈旺生创富感言:

1、诚信是企业的生命。

2、宁可盈利慢,也不能降低对产品的标准。

3、只有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心。

4、与其冒着失败风险投资那些并不擅长的领域,不如继续做有把握而确定的事。

小本创业成功的故事2:

林坤,四川美术学院摄影系2014届毕业生,毕业至今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她通过售卖自己独立设计或二次改造的衣服,月均营业额已超过两万元,盈利过万元。12块一件的衣服买了10件,经过自己改造再卖出去,1992年出生的林坤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小本创业之路。两年时间,23岁的林坤有了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并开了第一家分店。100多元小本起家 90后女孩创建独立服装品牌

百多元 成了她创业的“注册资金”

从最初的100元钱小本创业到如今拥有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从广东到重庆求学的林坤似乎并没有过多的规划,“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原来,在林坤读大三的2013年,男朋友小麦也从广东过来“陪读”,“那时候我们去丽江采风,身上只剩下100多元钱,我们又不想向父母伸手,看到街边12元一件的T恤,就买了10件,想拿回重庆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也缘于从小就在自家服装厂泡大的林坤天生手巧,“那时候我经常在寝室改造自己的衣服,同学们很认可,让我帮她们也改改。”

回到重庆后,12块一件的T恤经过林坤一改,立马变了模样。“下午放学后,5、6点钟就拿去摆地摊,这10件衣服,3、4天就卖完了。”林坤有了六七百元的收入。

只想找生活费的林坤没想到,自己小试牛刀,居然能够挣到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于是,原本学摄影的她还是回到了父母定的专业,“偷偷跑到服装设计专业蹭课听。”

有了这次经验,林坤把父母囤积的尾货买了回来,经过自己改造再拿去售卖,“最高纪录半小时卖了300多块钱,如果不是下雨应该还要高。一般一天就摆4小时地摊,高的时候能卖到1000多块钱。”

近万元货积压 资金链差点断掉

看到这么好的生意,林坤放弃了地摊生意,把店面开到了川美的创意微企园,同时增加了进货量,“那一次就进了近万元钱的货,因为没有经验,7月份同学们都放假了,生意不好,近万元的货积压,这基本上是我们所有的资金,如果再卖不出去,我们几乎都没有流动资金了。”

为了解决存货,林坤在网上发起了免费同城摄影活动,利用自己学习摄影的专业优势,为参加活动者拍摄艺术照,前提是参加活动者须穿她店内的服装。林坤说,最后活动吸引了100多人,既提高知名度,还因此多卖出了两三千元的衣服。

这一次危机,林坤就这样挺过了。

准备聘请微信运营团队 走高端定制路线

回顾创业经历,林坤称,自己家里人就是做服装生意的,一直不太同意她创业。店内周转遇到困难,或者太累时,她也想过放弃。但她觉得,售卖自己设计的衣服,其实不光是生意,更多是分享自己的理念。如今,店内70%左右的生意都是回头客或是熟人介绍的顾客,林坤觉得,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展望将来,林坤说,近两年大学城开了不少风格相似的服装店,加之网上无数价格极低的淘宝店的竞争,坚定了她要有独立设计品牌的决心。将来,她计划聘请专业的微信运营团队,将实体店和网上运营结合起来,将来网店的营业额要占到总营业额的40%,实体店更多起展示和体验的作用。

林坤表示,目前她开在川美微企园的店内,70%的商品都经过二次设计后改装,或干脆就是她原创设计的。货源上,这些衣服是来自广东很多服饰厂家的尾单商品,质量上过关,但是款式上过时、过季。林坤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过时的衣服重新改造得时尚,比如将长款变成短款,或在衣物上加上小装饰。

除了二次改造,林坤还计划创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走高端定制路线。为此,林坤已经召集了校内服装设计专业的十多名学生,结合顾客们的要求,进行独立设计,然后交付广东厂家使用高端面料生产。

林坤说,这个灵感来源于有顾客在上门的时候,有时会提到自己想要一件连衣裙之类的衣服,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这让她想到,如果有设计团队为客人专门设计图纸,再交由专业厂家制作,肯定很吸引人。

拒绝近百万风投 要自己养大“孩子”

毕业一年多,林坤用100元起家到如今拥有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总店和分店月均营业额达到五六万,这样的成绩,也让风投找到了林坤。

“总投入不大,也就近百万元,开始说我们占股多少由我们来决定。”面对这样诱人的条件,林坤却坚定地拒绝了,“风投看重的是投资回报,但我看重的是品牌的发展和团队的强大,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独立品牌,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自己养大。”

小本创业成功的故事3:

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节奏紧凑、竞争激烈的办公室里工作,疲倦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袭来。此时,不少白领都想喝上一杯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提提神,可是丢下手头的工作去楼下的咖啡店又不现实。85后小伙放弃7万月薪回青岛创业 咖啡外卖

这时身边如果能有一位咖啡师在为你订制咖啡,是不是一大惊喜。在香港中路上的一座写字楼里,这个设想就被一位85后小伙图经经变成了现实。白领们只需在办公室里用手机在网上下订单,可口的咖啡就会被送到身边。

放弃7万月薪辞职回乡创业

回青岛创业前的图经经曾经在北京从事保险理财工作,已经做到了公司的二级主管,月收入可以达到7万,手下有一个30人左右的团队。“我2009年下半年去的北京,当时家里已经帮我找好了一份相当稳定的工作,所以父母都不支持我的决定。”图经经说,他到北京时身上只有爷爷给他的2000多块钱,自己去了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应聘并成功,但那之后就全部都要靠自己了。

为了省钱,他每天只能把10块钱的包子分成两顿吃,租住在北五环外每月租金只有50元的半地下室里。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然后花两个多小时到单位。因为没有经验和资金支持,在北京也没有人脉,没有办法的图经经就只能每天抱着调查问卷去“扫街”拉客户。

就这样坚持了8个月,他终于在和一位偶然遇到的优质客户合作成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图经经回忆起那一次经历依然觉得很兴奋。凭借这一次出人意料的 “壮举”,24岁的图经经成为了公司里最年轻的主管,之后进一步的成功也来得水到渠成。但是他还是想回家乡创业。

只买一杯也可以外送

走进图经经的BWG品牌咖啡店,整体装修风格和偏小资、文艺的咖啡厅有些区别。“我把店址选在高端写字楼,紧邻商务公司的办公桌,店面的装修布置不走文艺复古路线,而是更偏重商务。”图经经介绍说。明亮的落地窗使得店内光线明亮而澄澈,桌椅摆放整齐有序,厨具、设备简约中透露出年轻的气息,吧台里的咖啡师也是一身白领装扮,举手投足间都显现着干练的气质。

图经经透露,多数喜欢喝咖啡的白领由于白天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咖啡店里享受咖啡,而只能选择在晚上喝。但咖啡作为饮品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神,让人更有工作状态,帮助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市场上并没有提供工作时间外送咖啡服务的商家,于是他看准这个商机,将创业项目定为外送咖啡,并自创品牌BWG。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推出单价在30元左右的咖啡产品,在上班时间提供咖啡的制作、外送服务,并且接受网上订单和支付,“买一杯即可外送还能保证品质,这也是我们能够吸引顾客的一大特色。”图经经得意地说。

避开与大店正面竞争

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利用这种特色服务规避传统咖啡店的正面竞争。图经经把实体店定在香港中路一家高端写字楼内,供顾客能够坐下来喝一杯咖啡的地方并不大,同时整个楼里已经有两家实力大店,选择外送方式可以有效避开和传统咖啡大店产品服务上的重合。

有了想法,就得执行,经过一系列的张罗,今年年初,BWG咖啡店开张迎客了。此时,如何推广,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成了摆在图经经面前的大问题。那段期间图经经也策划了不少推广活动,比如旺季时在店内进行咖啡和甜品的免费品尝活动,建立会员制度,顾客可以用消费积分领奖,当然也包括最传统的方式——“扫街”发传单等等。

每月中下旬生意最好

图经经介绍,目前自己的咖啡店每个月的营业额可以达到六七万元,“咖啡销售的淡旺季周期很短,每个月的中下旬,大家刚开工资的几天里生意是最好的,而开工资之前的几天和每个周的周一生意往往不理想。”他分析出这个有趣的规律。

开店以来,图经经的难处还不止是品牌的推广,咖啡产品的物流配送也是一大难题。图经经说,因为店里的配送能力有限,使得自己的服务范围大幅受限,所以现阶段咖啡的推广宣传只能集中在香港中路沿路的写字楼附近展开。“距离较远的订单往往不能保证咖啡的品质,我们只能告诉客户实情,建议他们到店里来品尝。”图经经略显遗憾地说。

从刷盘子做起进咖啡店学习

“如今,小店经营情况不错,但小本创业最初还是非常辛苦。”图经经笑着说,去年他从工作了5年的北京回到老家青岛,在一家公司做了半年的网络市场销售主管,工作业绩稳步增长。“但这些并不能够让我满足。”图经经说,去年7月份,他辞去了销售主管的工作,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

没有相关经验的他先去了一家熟人的咖啡店学习,他是从刷马桶和刷盘子开始做起的,一个月后帮忙出单,之后被允许做果汁,一直到有资格进入吧台学做咖啡。期间,他也学习到了这个行业中的物流、培训系统、盘点和库存安排等方面的技巧。“真的是从零学起,重新体验了一次做新人的经历。过程很苦,但也很有收获。”图经经笑着说。

学到了开咖啡店的基本知识,图经经又面临着选择具体经营项目的难题。2014年初,他去自己奋斗过多年的北京寻找创业灵感,这期间一位好友提醒他,附近写字楼里的一家咖啡店比较有特色,不同于文艺的咖啡街店,服务员都是西装革履,整体走的是职业化纯商务路线。到店里实际参观之后,图经经感觉这种形式的咖啡店正是自己多年来所向往的,也非常适合在青岛推广。

未来欲创建网上咖啡联盟

“崂山的新店开业后会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去实现我的终极创业梦想。”图经经说,创建咖啡联盟是出于对自己现实情况的考虑,目前实体店面比较少,而且每家店的生产力有限,导致距离较远的咖啡配送保障不了高品质,所以下一步他会找一些产品质量达标的咖啡店合作,由BWG咖啡作为一个平台去接下各地客户的订单,再分配给最近的咖啡店去制作配送。期间,通过推出各类咖啡周边产品等方式,最终组成一个品牌影响力更大的网上咖啡联盟。

“对于合作的咖啡店,我们会严把质量关。”图经经说,想加入咖啡联盟,对方必须和自己一样,对咖啡有着非凡的热爱,并能够坚持产品高质量始终如一。他相信,只有这样的做事方法才能把创业做好、做大。

小本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