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对联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15 11:21

拆字联,意指将一个字拆开成几个字,或将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既要语句通顺,又要说明其中含义,还要对仗工整。文人相聚,常常吟诗作对,做一些文字游戏。而用拆字联求对,既清雅有趣,又开发智力,真是健脑益智之良方也。小编现将几则有趣的拆字对联故事整理,分享给大家。

拆字对联故事一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苏东坡到庙里游玩,看到佛印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

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

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拆字对联故事二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也多吟拆字诗联取乐。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作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园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唐伯虎一见客人来到,丢下手中活计,将他们请到客厅就座。丫环上齐茶水酒肴,宾主坐定,祝枝山开口道:“小唐,今天我们四个来作一个游戏,每人一句拆字联,组成一首诗,你意下如何?”

唐伯虎一听,揖手答曰:“祝兄所言,正合我意,请祝兄出首句。”

祝枝山说:“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在种树,就以此为题吧。我出的是:

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听完暗思:门中有木是个“闲”字,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好。有意思,有意思,思!对,有了,随即开口答道:

思耕心上田。

众人一听,不禁拍手叫绝。更被唐伯虎的巧妙构思所折服,小唐确比老祝技高一筹。

文徵明也不甘落后,连忙说:“我来第三句,我对的是:

秋点禾边火,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称妙。祝枝山指着周文宾说:“文宾,该你收尾了。”

周文宾忙站起来揖手曰:“各位种的种,耕的耕,点的点,到我这里该生长了。我的尾句是:

甜生舌后甘。

刚一落音,祝枝山击掌称妙。说:“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诗呀”随即从头朗诵起来:

闲种门中木,

思耕心上田,

秋点禾边火,

甜生舌后甘。

大家听后,齐声称赞。唐伯虎说:“我们江南四大才子聚会吟诗,各显其能,有种有收,可谓获益匪浅也。可喜可贺,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喝他个一醉方休!”

众人齐声称好。四人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拆字对联故事三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曰:

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他当即对出了下联: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说的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考中举人。在大考中被钦点为头名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相传,吕蒙正考中举人后,适逢大比之年。便决定进京赶考。但因家境贫寒,拿不出盘资,只好怀揣着老师给他的二两碎银上路了。一路上宵行夜宿,很快银子就花光了。只得沿路乞讨,靠卖诗卖字糊口,赴京而去。

一日,来在一个集镇,看看天色已晚,吕蒙正已饿的饥肠辘辘。一抬头,看见一位老者在路边卖馒头,便想上前买两个充饥。可是一摸口袋,却是身无分文,只好干巴巴地站着咽口水。老者看他一付穷书生打扮,看着又面生,知道他是上京赶考的。看他那付窘迫的样子,一定是饿了而又没有银子。老者便拿出两个馒头递给他,说:“吃吧,吃饱了你帮我对个对子,我便不收你的银子。”

吕蒙正接过馒头,慢慢地吃了起来。待吃完后,抹抹嘴对老者说:“请问老丈,是什么对子,且说来听听,看我能对否?”

老者接着说:“我将做馒头用的粉字拆成了一个上联,至今无人对出下联,待我说出来,你试着对对看。”:

八刀分米粉;

吕蒙正一听,心想:这个对子难对。苦思半晌,难以成对。顿时感觉脸面无光。寻思连个对子都对不上,还去赶什么考,干脆留下来给老者做个帮手,一来混口饭吃,二来也好把对子对上去。主意已定,他把想法告诉老者,老者满口应承,当晚,吕蒙正便在老者家里住了下来。

晚上,吕蒙正躺在床上,嘴里念叨着老者的对联,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直到五更鸡叫,天至将明,才迷迷糊糊欲睡。忽然“当”的一声钟响,把他惊醒。他侧耳一听,原来是隔壁庙里撞起了晨钟。吕蒙正听着悠扬的钟声,灵机一动,有了上联。他马上起身去叫老者的门:“老人家,对子对出来了。”

老者在屋里应道:“你说吧,我听着哩。”

吕蒙正出口吟道:

千里重金锺。

这是把“锺”字拆开而成的。老者出门来高兴地说::“大吉大利呀!敲响金钟一定能高中魁元,恭喜恭喜。”

吕蒙正听后大喜,他揖手对老者言道:“承蒙老丈抬爱,这次进京若能金榜题名,一定回来重谢。”

老者看他上路心切,忙进屋取出一包碎银,递给吕蒙正说:“此次敲响金钟,可别忘了米粉呀。”

吕蒙正推脱不过,只得接过银子,谢了老者,奔京城而去。

后来,吕蒙正果然金榜题名,中了状元。特地去老者的家里致谢,并为老者题写了金字匾额。老者得到状元题匾,生意从此兴隆起来。

拆字对联故事四

明末,南京有一个习武的后生,名叫张弓,射得一手好箭,但他有个毛病,好自吹自擂。有一次,他正在练习射箭,不少围观的人连连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当即挥毫写了一上联: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大家看不明白,更对不上来了。恰好这时,走进一个卖弓人,看过上联之后,拿出自己的弓来,请张弓试一试。张弓连试了几张都拉不开。卖弓人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木料做的吗?”张弓摇头说:“不知道”。卖弓人说:“我这弓是李木做的。”张弓非常奇怪:“李木并非良材,怎么能做这么硬的弓?”卖弓人笑道:“这就是木匠的本事了。”说罢,提笔写下了下联: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众人不解,请教是什么意思,卖弓人解释道:“他姓‘弓长张’,我姓‘木子李’;他叫张弓,我叫李木;人称他‘张弓手’,却唤我‘李木匠’;他善张弓射箭,我却会用‘李木雕弓’;他射箭是‘箭箭皆中’,可惜拉我这李木弓却‘弓弓难开’。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张弓羞得无地自容,忙收拾起弓箭,恢溜溜地走了。

常言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且不可有一点本事就自吹自擂,一旦遇上高人,则自寻其辱也。

拆字对联故事五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尼姑, 在尼庵里随师傅习文练武,到十八岁时,已是文采出众,武艺超群,且貌似天仙。师傅圆寂后,一个人在尼庵里寂寞难耐。并常有花花公子,地痞无赖到庵里调戏取笑,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却也不是长久之计。后经亲朋多次劝说其还俗嫁人,终于被说动心思。她说:“我看不惯那些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儿,要找就找一个有文才又有德行的书生。我今天出一上联,谁若对得上就嫁给谁,不然,我情愿当一辈子尼姑。”她的上联是:

寂寞寒窗空守寡;

这句联语从字面上看,都是以宝盖头的字组成。下联的用字和内容必须也要与此相对才行,难度太大,以至于好几年都无人能对。

有一天,一位秀才来庵里上香,看见尼姑长的花容月貌,楚楚动人,顿生爱慕之心。又知其出联招亲之事,更为钦佩,便跃跃欲试。他苦思半天,终于思得一联:

宽容富室实安宁。

尼姑听了秀才的下联,亦为他的才华折服,随与他定了终身,结成百年之好。

秀才一联得娇妻,在封建社会并不罕见,似乎还要作为佳话传诵,因为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太少,每个村里难得几个有文化的。由此看来,此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到这里,小生忽然灵感陡起,想象当年尼姑所处的环境和情景,也思得一下联在此,且道来凑凑热闹,联云:

冻冰冲冷准凄凉。

此联所用字的偏旁全部是两滴水,既道出了尼姑当时寂寞难耐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她所处境况的同情,亦不失为一好联。只是小生无有此艳福,没赶上那个时代,只有守住丑妻居家过生活了。

拆字对联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