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导语:中国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适合中国国情基础上的,让我们的基础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国要提高教育竞争力、紧跟时代潮流,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一、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
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如果把我们今天正在努力追求的德育称作是现代德育的话,那么历史上三种德育都可以看作是传统德育,它们分别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德育,建国前几十年解放区的德育和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不过,这里所指的传统德育主要是指第一种,它是在小农经济、专制政治和大一统文化中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臣民和顺民。不管人们对这种德育和伦理道德赋予多少赞美之辞,甚至还有人把目前德育的困境归结为“传统美德的失落”,但都要指出的是,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存在根本差别,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社会是现代法制型社会,而不是传统的道德至上型社会,其基本内涵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对学校教育包括德育的要求是培养公民。培养臣民的德育与培养公民的德育性质上是根本对立的。
二、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
以改革开放为界,建国至今的学校德育大体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规范化的德育模式,一种是主体性德育模式。自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规范化德育模式的一统天下。规范化德育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道德教育过程,不允许学生对学校传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顺从,在家里是“遵父母言的好孩子”,在学校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所以在我国德育实践中,长期以来,老师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德育的主要办法就是灌输与训导。
主体性德育倡导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法官),把德育看作是对学生的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它认为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发展道德自主行为能力。如果说,规范化德育要求的是“教会顺从”,那么,主体性德育追求的是“教会选择”;如果说规范化德育的结果是教师、成人替学生作主,那么,主体性德育的结果是在教师和成人的帮助下,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建构。这两种德育的矛盾与冲突,将贯穿现代德育形成的全过程。
三、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
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专职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里有书记、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社会上从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人员也不在少数。但其专业化程度却不容乐观。在中小学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似平是专业水平低的教不好书的人才来做德育工作。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做德育工作要求并不高,只要把学生管住、吓住,不出事就可以了。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进修学习也只是科任教师的专利。通过访谈一些中小学,发现两个具有普遍性的事实:第一,做班主任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做,甚至愿意待岗也不愿意做班主任;第二,德育工作者几乎没有参加专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目前的新课改培训,十八科的培训都有,就是没有班主任、辅导员培训。长此以往,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不仅仅是道德素质)堪忧。
四、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
目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投资几乎都集中在智育和艺术特长教育方面。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或掌握某一特长,家长不惜“重金”;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也是尽其所能,各显神通。家长给孩子请一个家教,每小时支付课酬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尤其是音乐教育);学校为了开展教学竞赛与评比,为了教师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也是举全校之力(人力、物力与财力),包括“一掷千金”。
当然,我们不反对教育投资,更不反对智力投资,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似乎都忘记了德育投资。从社会方面来说,缺少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基地。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省会城市的一个区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供青少年免费参观的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是名存实亡。从学校来看,也很少甚至不敢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多城市学校尤其是条件一般的中小学,往往校园面积狭小,开展校内教育活动都有困难。有的学校甚至下一场雨,一个星期就不能出操,更不用说举行升旗仪式等教育活动了。农村学校的条件就更差,根本就没有“德育经费”一说。
五、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
学校德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只是校长、教师的责任。尽管至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然坚持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发展的“主渠道”,但这样的观念在事实面前却越来越多地受到拷问与挑战。调查结果显示:70.8%的班主任认为社会风气和家长的影响大于学校的专门道德教育。如果说这只是德育工作者“利益本位”的说法,那我们来看看学生的回答。问到对你“目前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初中生的回答是:社会风气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学校教育,第三位是同伴交往,第四位是家庭氛围。高中生的回答大同小异:第一位的是社会风气,第二位的是同伴交往,第三位的是学校教育,第四位的是家庭氛围。如果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可是有的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升学率。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必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无用人才。我们目前还缺乏衡量全面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束缚了人的头脑,与素质教育的主旨越离越远。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重视文化教育轻视道德教育、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能力、重视考试结果轻视创新能力培养。
二、学校层次不平等的问题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往往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和招生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重点学校的权利、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越,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出。这种做法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拉大,造就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学校,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了学生发展、学生身份的分化。现在很多农村学生千方百计地进城市学校就读,在享受更优越的教育服务的同时,还需要支付巨额的择校费用等。但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只好就近在农村学校读书上学了。尽管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说法,但事实上家庭的贫富差距造成了子女享受基础教育的不平等。
三、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别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近些年,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同城市基础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很落后。城市的教学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农村。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也很薄弱,有的教师一个人教很多科目,有的学校还缺少音、体、美专业教师。大多数年轻教师从业者更愿意在城市工作,因此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年龄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
四、合理配备教师问题
教师的合理配置是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大则对一个省,小则对一个县、一个乡镇都很重要。以孝义市为例,这几年,孝义市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招考了几十名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教师去农村学校任教,形成了一支农村年轻骨干艺术师资队伍。但是,艺术教师在农村学校还是十分匮乏,特别是音乐、美术教师队伍,在学校配置还达不到要求。因此,农村学校此类特长学生的培养无法与城区学校相比,可以说孝义市中小学生艺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五、网络资源利用的问题
现如今,网络已经步入每个家庭。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鸦片。加之社会上黑网吧接待未成年的学生,有的学生就是因为迷恋网络和游戏,荒废了学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引导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活动上来,配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通过互联网引进国内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服务,让快捷的网络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
六、校外教育的问题
校外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始终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发挥学生校外教育机构的独特教育功能。在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去少年宫、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进行各种科学、文化娱乐活动。校外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一、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团员青年虽知道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但大多数团员对自身团员意识淡薄,不懂团的基本知识,换一句话来说,便是团员青年的理论学习比较匮乏。作为团员教师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教书育人,我们把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精力和时间来顾及团员这一方面。假如需要做一个调查,每位团员教师都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团这一块只是次要的。综合上述原因,才会造成理论学习的匮乏。
团工作比较滞后,小学的团委一般都与政教处合并,或者与工会合并,这无疑对学校开展团工作带来了不便,带来了阻碍。学校团干部也是身兼数职,有些教导主任兼职,大部分都是政教干部兼职,从事团工作的精力也往往难以到位。
因此,应该加强对团员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方面的组织和领导,真正地落实团员学习的管理制度。完善学习管理,丰富学习的方式和内容。通过这些学习,使团员教师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从而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团员青年人数急剧下降
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学校教职工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相应的团员教师的人数也在减少。这也导致整个团的活动不够热闹,没有氛围,冷冷清清,无法开展一些活动。同时,教师的流动性也较大,有些团干部换的较频繁,这也造成学校团工作的衔接、团组织的档案资料管理等出现了漏洞,缺乏团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团活动单一,缺乏资金
综上所述,团员自身缺乏一定的精力,团员青年人数又太少,要开展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实属困难。最主要的还是活动的经费问题,这更给团的工作雪上加霜。一般都会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团员青年愿意积极参与的活动常常会因为经费不足而停滞。
在一些活动的开展中,团组织的教育等功能,尤其是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载体等方面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组织建设方面不够完善,不够规范,以至于团工作停滞不前。
四、小学的团员范围不广
我们都知道,学生到了中学大都可以申请进入团组织,因此,中学的团员成员大多是学生,和极少部分的青年教师。而我们小学的团员全是青年教师,这也使团员的数量越来越少,团活动活力不够。其实,在小学,一些年龄偏大的学生都已经达到了入团的年龄,而且在这些大龄学生中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因为一般小学里都没有使学生入团的规定,所以这些学生都还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其实,在小学如果达到入团的要求就能入团,也是激励这些优等生的好方法,与此同时,还能使其他一些大龄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无形中把入团当成一种奖励,岂不是更好。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