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点
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那么我们一轮复习的任务大家是否完成?二轮将近,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2017年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点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7年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点: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离心时进入上清液中的是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如末感染的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沉淀物中则是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死亡小鼠体内既有活的R型细菌,又有活的S型细菌。原因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促使活的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这种转化属于基因重组。
5、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6、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9、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10、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2、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13、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
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6、基因重组的来源包括:
①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交叉和互换
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17、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18、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纯合体——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9、分离规律的解释
A、在F1(Dd)的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D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1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彼此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
C、F1形成含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D、两种类型的雌配子与两种类型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所以F2出现DD、Dd、dd三种基因型,比值为1∶2∶1,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表现型,比值为3∶1。
20、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1)常染色体隐性。如白化病。特点是:①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2)常染色体显性。如多指症。特点是:①代代发病 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3)X染色体隐性。如色盲、血友病。特点是:①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4)X染色体显性。如佝偻病。特点是: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5)Y染色体遗传病。如外耳道多毛症。特点是:全部男性患病
2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根本的来源。基因通过突变成为它的等位基因,可能产生出一种新的表现型差异,增加了基因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基因重组既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基因重组的来源包括:
①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交叉和互换
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24、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一倍体变异是指体细胞只有一组染色体的变异。由于一倍体变异的生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是不育的。经减数分裂生成的配子(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叫单倍体。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
25、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26、杂交育种最简便但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诱变育种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
2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28、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如: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9、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解释;对于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偶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炸等现象。
意义: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017年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