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孩子孝心的文章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我国中华传统美德,任何一种优良品质的缺失都可以追溯到孝心上,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孩子孝心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写孩子孝心的文章:我的孩子最孝顺
(孩子的孝心是什么?——是那一杯热腾腾的开水,是那一声稚嫩真挚的问候,是那一块温热的毛巾,是那……)
我的孩子最孝顺!
我的女儿吴金阳今年今年十岁了,就读进修附小四年级二班。她大大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机灵与调皮,活泼好动、性格率直是她的天性,说起话来“叽叽喳喳”还爱笑个不停,生气的时候也就不过是小嘴一撅三分钟不过马上又多云转晴了,别人都说她就是一阳光女孩。
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晋朝的王祥为孝敬父母“卧冰求鲤”郭巨“埋儿奉母”等孝敬父母的感人的故事被人们世代流传。说起我们的吴金阳,呵呵——!她啊,从小就有爱心和孝心。喜欢小动物,喜欢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爱心的孩子啊她就有孝心,记得在她刚三岁的时候,那年夏天的某一天下午我还没下班,空中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在姥姥家的她跑到院子里看着即将下雨的天高声喊着:“姥姥!姥姥!快要下雨了,赶紧给妈妈送雨衣啊!别把我妈淋坏了!”回到家里妈妈笑着对我说了好几遍,把我心里说的热乎乎的,是啊,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已经被我们播下了爱的种子,它在悄悄的盟芽。
自从孩子入学后,变得越来越懂事了。经常在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帮我做点家务活。有时候我一边做饭一边忙着要刷碗,她便连忙跑过去忙不迭声的说:“我帮你洗,我帮你洗。”有时候我拖地时她会一把抢过拖把一边拖地一边说:“您累了休息休息吧。”有时候我累极了,她会让我躺在沙发上用她那双温软的小手捶捶我的腰再捏捏我的肩膀,每当这时看着她忙忙活活的样子,我的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平时家里要是做了什么好吃的饭菜,她总是说:“妈,你也多吃点,你要是不吃我也不吃了”“给爸爸留一点吧”。这倔强的孩子我还真拿她没办法,只好顺从她,我想这样也好,省的以后把孩子娇惯成家中的小皇帝,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改正。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由于过度疲劳和紧张,造成头和颈部疼痛,痛的眼睛都睁不开,晚上我躺在床上呻吟,孩子吓坏了,又是倒水又是给我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说:“爸爸不在家我来照顾你,妈,好点了吗?舒服了吗?”顷刻间,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头,我的心里酸酸的,泪水在眼圈里直打转转,心里猛的升腾起一种感觉,只觉得这世界上只有这孩子的心跟我的心贴的最近。
孩子不但孝顺我们还非常孝顺老人,每次她的奶奶和姥姥来我们家,她总是忙着又是倒水又是拿水果,吃饭时,老人给她夹菜,她总是说:“你们牙口不好你们吃好菜,我已经是小学生了。”逢年过节她总是抢着要去看望他们,虽然不常见到奶奶可每次回老家她都要帮她奶奶扫院子拖地板。老人乐的合不拢嘴,不住的夸奖她真是懂事的孩子。
光阴荏苒,孩子一天天长大,思想在一天天进步,也一天比一天懂事,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送给了一个特殊的礼物——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孩子在洗刷时给自己兑水的同时把我的洗脚水一起对好,还不住的提醒我们:“妈,快来吧,别等水凉了。”等我过去一看,呵!洗脚水正用另外一个盆扣着呢,牙缸放好了温水,牙膏也挤好了,一切就绪就等我过去。要是赶上我洗脚,她还争着帮我洗脚,一边洗一边说:“小的时候你给我洗现在我给你洗。”洗完之后再细心地一点一点地擦干净,看着她那认真的样子,我直想笑,开心极了。
要想说女儿对我们的关心和孝顺点点滴滴那真是说也说不完,爱的付出得到的是真情的回报。我真感恩上苍给了我这么一个活泼、健康、聪明而又孝顺的女儿,我为拥有这样一份爱与被爱的生活而感到幸福和骄傲。看看我们可爱的孩子,难道您不感觉我们已经是很富有了吗?
(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走向胜利!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家长
李瑛
写孩子孝心的文章:做个有孝心的孩子
看妈妈老是忙进忙出的,上班时的工作不胜枚举,下班时又要去热闹非凡的菜市场精心挑选我爱吃的菜,回家又一撩围裙,开始热火朝天的劳动。我做完作业看见妈妈一面辛苦的炒着菜,一面用手擦去晶莹剔透的汗珠,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寒假飞驰而来,我心中的如意小算盘早已打好,我美滋滋的想:妈妈,您就等着吃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于是,我拿出零花钱“一,二,三······”嗯,正好十张,我又拿出一个小菜篮,便满心欢喜的前往菜市场。一进菜市场,各种小贩的吆喝声与买主的讨价还价声震耳欲聋,我走过一个个摊点,学着妈妈的样精心挑选着新鲜的蔬菜。回到家我的手都酸了,颇有感触:买菜原来也有一番学问啊。我越挫越勇,系好围裙,耐心的洗菜,切菜,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切准备就绪了。我小心翼翼的放进胡萝卜“啪——”油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心有余悸的拿着勺子,让胡萝卜在锅中翻来覆去。胡萝卜在油的伴奏曲下,跳起了无与伦比的芭蕾舞,令我叹为观止!我就在这优美的舞姿正完成了一道菜,又满怀信心的完成了一道又一道菜。我仔细一闻,喷香喷香的。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了我烧的美味佳肴,竖起了大拇指,欣慰地说:“孩子,你真是个懂事有孝心的孩子!”我看见妈啊有滋有味地吃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在心底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做个有孝心的孩子。
写孩子孝心的文章:培养孩子孝心 塑造高尚人格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部分。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孩子的孝敬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美德,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同寻常。
一、“不孝之举”发人深思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种种“不孝之举”令人吃惊。
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床铺都要母亲来整理。有一天,母亲生病卧床,为了吃饭和铺床休息,这个男同学竟对着生病的母亲大发脾气。
一名六年级的男同学,明知下岗的父亲仅仅靠修理自行车获得微薄的收入,花钱仍然大手大脚,经常向父亲索要零花钱。除了出入游戏机房,他每天放学还要在校门口买上五串羊肉串,吃得满嘴流油。而当疲惫父亲要他打一盆洗脸水、取一条毛巾时,他却不屑一顾懒得动手。
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曾在周记中透露,自从头发花白、年迈的奶奶住进她家之后,她从未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给奶奶吃;而疼爱她的奶奶几次为她买了零食,反被他讥之为“太次”、“太土”,并把零食扔进了垃圾桶……
上述这些“不孝之举”屡见不鲜,但更让人震惊,让人难以接受的“不孝之举”不时见诸报端,如辱骂父母、虐待老人……父母们坐在一起,聊起各自孩子的日常表现,最感失望的往往不是成绩不理想,而是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孝敬,这几乎成为不少父母的最大忧虑。一位母亲说:“我简直难以想象,孩子长大了,对我们父母的态度竟会如此恶劣!上了六年级之后,他再也没有客客气气得跟我们说过话。我们那时候,哪敢这样对父母啊!”另一位母亲说:“我已经不指望年老的时候把她当作我生活的依靠,我只担心她的未来。因为不懂得尊重父母的人,必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位一气之下体罚了孩子的父亲说:“看到孩子竟然如此没有孝顺之心,真觉得在他身上的心血白费了。我知道我不该采取这样的粗暴教育方法,可俗话不是说‘百行孝居先’、‘孝乃德之本’嘛!假如不及时教育他,任凭他误入歧途,那是害了他。”
粗暴的教育方法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如今,父母们和社会各界对孩子“不孝之举”的害处,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然而,如果探究孩子“不孝之举”的源头,父母们却难辞其咎。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生之后即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长辈们恩宠有加,一味地让他们享受物质生活,接受来自父母的爱甚至袒护,而忽略了他感恩、回报之心的养成,清代黄宗羲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培养成“小皇帝”,忽视孩子的孝敬教育,这是家教的一大失误,也是孩子产生“不孝之举”的最重要根源。另外,父母对孩子祖辈的不尊重、不孝敬,乃至逃避赡养义务、虐待及遗弃老人的做法,也扭曲了孩子的心灵。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例证明,一个生活在不以孝敬为美德的家庭里的孩子,无法自觉养成尊老孝敬之心。而孩子一旦在幼时积弊成习,将直接妨碍他优良品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孩子们种种“不孝之举”催人警醒。鉴于此,一些父母已经加强孩子孝敬教育,并在实践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把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和对其品格的培养看得同样重要,在家庭成员之间达成意见、行动一致,比如从孩子尚在母亲的怀中、膝头,即开始浅显易懂的孝敬教育;比如从点滴抓起,以实际行动代替泛泛而谈的大道理;比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凡重视孝敬教育的父母都有个深切体会,那就是必须去除过分的宠爱,必须舍得让孩子付诸行动。有的父母亲口口声声要孩子懂得孝敬,可当孩子为父母到水、端饭、倒烟灰缸时,又心疼得不得了。孩子刚想表达孝心,父母就已忙不迭的让孩子放下手中的活,说:“让我来、让我来”。如此做法不仅无法成功地培养孩子的孝心,而且还助长了孩子的懒惰和对家庭事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今天,适当的借鉴某些先进性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大有益处。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事实上,在个人退休金和社会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美国,老人的晚年甚或自然无虞,然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没有因此冲淡,子女也没有因父母早早的让自己过上独立生活而逃避孝敬。相反,他们把自己的独立生活看成是向父母表达孝敬的形式,不希望父母成为自己的“保姆”,它们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天,和父母交友等,他们乐此不疲,还从中体味出了幸福。
值得高兴的是,如今,除了父母们加强孩子的孝敬教育,很多教育部门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以孝敬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部分学校开设了“孝敬课”。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以孝敬教育为支点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模式,并为父母、孩子和社会所肯定。其主要做法是,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学生的中心,通过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孝星”,通过写作文、演小品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有意识地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教育,孩子们都认为获益匪浅。好多孩子说,有关孝敬的道理,以前从未这么系统的学过:学了,才懂了;懂了,才会努力去做,有的孩子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不孝敬父母,我算不上是个好孩子。明白了孝敬的道理,我才知道不孝敬,不尊老,其实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爷爷奶奶,应该通过孝敬的言行表达出来。”孩子们普遍认为,孝敬课是他们人生中无法忘记的最重要的一课。
孝敬父母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敬爱之心、侍奉供养之行。但对幼小的孩子“孝心”的教育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以下几种基本教育方法可供参考:
1.身教重于言教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广告画面定格在这儿,广告语说:“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细节最能感染人。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
3.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当代孩子最缺乏的。因为他们平时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没有学会关心和感激。家长千万不要这样想:孩子还年幼,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什么也不用干,而是要转变观念: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好孩子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孝敬父母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常言道:“3岁看大,8岁看老”。因为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长大了也是难以改变的。培养子女的孝道,得从小抓起。
4.制定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民主,不可家长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孝敬父母”行为规范。我提出“五要五不要”供家长参考。“五要”是要了解父母,要亲近父母,要关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体贴父母。“五不要”是: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顶撞父母,不要独占独享,不要攀比享受。配合“五要五不要”还有几条具体要求:①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③我当一天家长;④单独走一次亲戚;⑤我和爸爸(妈妈)共上一天班。
5.亲子互动
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做游戏,共同搞活动:亲子共读一篇文章。如:孝心无价;亲子共唱一首歌。如:《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等;亲子共诵一首诗词。如:《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等;在亲子互动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品德。
6.家校配合
家长可主动与学校配合,请老师给学生出家庭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父母习惯知多少”为题回家访问父母。
三、培养孩子有爱心首先有孝心
一、做人第一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是教育之本,而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首先要培养孩子有孝心,孝敬长辈。
持之以恒的培养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东北山里有一对农民夫妇,养了5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老二回忆说,当时家里困难,他们几个只能带点儿玉米面干粮去上学。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发现自己忘记带东西,就回家去取。到家后看到妈妈正在舔他刚才喝过粥的碗!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他带的干粮是家里仅有的吃的,就把干粮拿出来让妈妈吃,他说:“我不去上学了,我要在家帮你干活、挣钱。”但妈妈却说,“孩子,咱们家砸锅卖铁都要供你们上学!”后来,老二研究生毕业,当了工程师,并且把父母接到长春去安度晚年。这是他们教育的成功。
所以说,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二、做人要有健康心理
健全的人格就是有健康的心理。
好孩子也一定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北京有一个女孩,小学年年是三好学生、少先队大队长,保送进了北京市重点中学,一切都很顺利。
一天女孩在校园里玩,看见对面走来了一位女老师,胖胖的,右手推着自行车,左手拿着吃的东西,女孩就和别人议论,瞧这个老师,长得这么肥,还吃呢!
没想到老师听见了,找到女孩的班主任,批评女孩讲话不文明,希望教育教育她。于是班主任就找这个孩子谈话,说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你要给老师道歉。下午,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又找女孩的母亲谈话。很快女生承认了错误,并且向老师道了歉,但她的妈妈却一直在训她。
回家的路上训斥,到家之后还训斥。3个小时中,妈妈历数女儿的毛病。女儿眼泪都哭干了。她抬起头来,死死地看着妈妈。
其实这时,女儿的心理已经出问题了,但妈妈不明白,“不说了,睡觉吧!”这时妈妈犯了一个大错误,只是一味指责,却没有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翻来覆去不敢面对明天,越想越害怕。凌晨两点,割腕自杀,没有死成。凌晨四点又从六层楼上跳下去,虽然没有摔死,却留下严重残疾。
这个孩子的教训非常深刻:千万不能忽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对他们一定要鼓励为主。
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有这样一个十二字秘诀: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这是两代人心理健康的秘诀。
三、剪掉脐带自己长大
自立是第一位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独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和选择,只能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这样的孩子显然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娇惯很容易给孩子营造一个依赖、娇宠的成长环境,而不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
有个父亲告诉我,他儿子五年级了,从来不在学校上厕所,一直憋着。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给他擦屁股,平时都是父母给他擦。自己的事情越不做就越无能,越无能就越受欺负,越受欺负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无能,如此恶性循环对孩子的成长当然不利。大凡孩子中比较有威信的、大家喜欢跟他玩的,一定是敢作敢为,能自作主张的孩子。
我的女儿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所有的志愿都是她自己填写,我们只有建议权,帮她做出分析。所以女儿独立性很强,从不依赖别人。她知道她自己的事情,第一个操心的应该是她自己。家里的事情也尽可能地跟孩子商量,让她像主人一样生活。
四、家庭教育培养孝心,塑造高品质的人
在大力倡导道德教育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孝敬”早已不是昔日维护封建统治者为目的的孝道了。愚孝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让孩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才是我们孝敬教育的根本目的。200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毫无疑问,在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孝敬教育,正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在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孝敬教育这一课上,笔者认为,必须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言传身教,持之以恒。习惯的养成尚需时日,更何况是对一种品格和精神的造就。具体说来,以下几方面做法可供父母们参考。
1、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么显赫,怎么日进斗金,却不愿讲其父母的钱是如何来之不易。由于不了解,所以不理解,也就谈不上孝敬了。这种情况下,有意识的把孩子带到自己父母的工作场所,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以致自然而然的心生敬意。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父母的劳动,加深体会、那名对已下岗的父亲嗤之以鼻的男生,有一天,陪父亲在街头替人修自行车,还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拧了几下扳手。他回家后默不做声,脸上写满了愧疚。从此,每当父亲回家,他必定端一盆温水,绞干毛巾塞到父亲手里。那份真诚的孝心,出自对父亲艰辛的感激和敬重,绝非来自所谓父母的不凡。
2、让孩子从小事做起。《新三字经》里的“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指的是汉朝时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9岁丧母后,非常孝敬父亲。每当夏夜临睡前,小黄香就坐在父亲的床上把蚊子赶走,把蚊帐挂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而每当冬夜,她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再请父亲睡下,不仅如此,小黄香在学业上也十分出色,当时就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之说。显然,小黄香表达孝心都体现在细节上,在日常生活中,细小的关心最能表达孝心。因此,对孝心的培养也应从细微处入手,为父母倒上一杯水、给父母捶一次背,让疲惫的父母欣赏一段音乐,好吃的东西请父母先尝……点滴小事既比较可行、又可以持之以恒,还容易养成习惯。
3、让孩子获得表达孝心的机会。孩子表达孝心需要实践,如果一直没有恰当的机会,总有孝心也无从表现,久而久之,那颗孝心也被淹么了,前文中提到的“舍得教育”之意,是指父母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疲劳”、“做不好”、“学习分心”而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曾有一位母亲卧病在床,14岁的儿子主动要求为母亲熬药、做饭,但这位母亲犹豫再三,最后不但支撑着下床熬药,还自己动手做饭端给儿子吃。母亲即使生病了也用不着我的帮助!男孩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劳累和难处就变得不闻不问,其实,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4、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无须多说,但应当指出,这种言传身教必须发自真心,而不只是为了做给孩子看。真孝心还是假孝心,瞒不过孩子,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对长辈的孝心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孝顺而粉饰上去的,那么,它对于塑造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另外,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发和培养孩子的孝心,这一过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那种以为“讲清道理就行了”的想法,是非常可笑而有害的。
5、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孝敬父母是一种强迫性的劳动,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孝敬本应发自内心,岂能被迫的表达?在棍棒威逼下是不可能培养出孝心的。孝心,只有在家庭融洽的氛围中,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爱心的驱使下,慢慢的养成,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旦孩子表达了孝心,父母应该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还应给予必要的鼓励,让孩子觉得孝心的表达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毋庸赘言,孩子若能怀着满腔幸福感一次次的表达孝心,那么,离这一传统美德的最终养成,已经为期不远了。
写孩子孝心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