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励志成语故事_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17 01:05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关于励志的成语故事来看看,那么关于励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励志成语故事_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

关于励志成语故事:百丈竿头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大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个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这就是“百丈竿头”的由来,“百丈竿头”又作“百尺竿头”。

——《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

【求解驿站】百丈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勉励人产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活学活用】这位老作家衷心希望国人的文学创作能够再接再厉,~。

【妙语点拨】做人要有“百丈竿头,更进一步”的积极态度。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命运,选择决定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但这一切都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你人生低谷时期才会早一天迎来柳暗花明的惊喜;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你人生的巅峰时期,才不致于堕落,失去目标,才能够让自己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梦想中的生活。

关于励志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意率兵前去抗击敌人。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我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宣帝见赵充国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于是问赵充国:“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上的事难以遥测,我愿先到金城(今兰州市西北)去,察看情况后才能提出作战方略。羌族虽说是人数较少的民族,但它背叛朝廷,是叛逆行为,注定会失败的,请陛下相信我能担当此任,你就不必担忧了。”宣帝听他这么一说,含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的内部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团结大多数西羌人的策略,上奏皇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变为成语。当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二月赵充国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

【求解驿站】听到人家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活学活用】早就听说斯德哥尔摩风景好,这次去,真是~,果然景色如画。

【妙语点拨】赵充国善于治军,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羌人入侵一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策略,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再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像赵充国一样,调查研究后再下结论。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励志成语故事:安居乐业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时,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的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

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

即使有武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传》中亦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的说法。

后来,人们据此引申出“安居乐业”的成语。

——《老子》

【求解驿站】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表示生活美满、安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活学活用】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让百姓~才是硬道理!

【妙语点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一直为安居而沸沸扬扬。在高房价成为人们不能承受之重的情况下,政府建设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让百姓“安居”,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些措施又着眼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让百姓“乐业”。事实上,只有在权利的相对公平及公正的目标下,寻求并从事自己所需要、所忠实的职业、事业,才是人们所希望的、真正的乐业。真正的乐业并非由某个伟人或某个“既得利益集团”施舍这么简单。

关于励志成语故事_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