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1 19:47

论文摘要: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更是被用人单位关注。本文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着手,揭示了我国会计专业学生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两种途径,提出了建立由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实践性教学考评体系组成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论文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保障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在我国目前一千多所全日制公立大学中,有近九百所学校设置了会计专业,在校大学生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学习会计专业或相近专业。无疑,会计专业成了管理类的热门专业,受到办学机构和学生的追捧。越是这样的热门专业就越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越是要注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未能达到社会的要求,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委以重任。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这无疑与其在校接受的实践教学有关。因此,如何拓宽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是提高我国会计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各地人才交流会、毕业生招聘会和互联网上的人才需求信息中都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这种普遍要求,即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或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等。很多招聘单位认为,我国会计专业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基本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普遍很弱。可见,对于会计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社会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而且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这一环节上,这种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二、我国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启发性、实用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起到亲验实际会计业务、规范基本操作技能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的模拟实验。

1.校内模拟实验。校内模拟实验主要有《簿记能力训练》、《会计实务能力训练》、《成本会计能力训练》、《财务管理能力训练》、《纳税会计能力训练》、《会计报表分析》、《审计学案例分析》、《会计与审计电算化能力训练》、《会计综合能力训练》等。这些实践课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完成:(1)通过实物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在基础会计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接触到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相关知识。教材上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都是印刷在教材上的简化表格,与真实的账表存在一定的差距。(2)多媒体演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用电脑制作音像、图片、文字等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直观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快乐地接受所学知识。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也可以制作专门的演示课件(包括企业情景和人物情景)在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节约教学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果。(3)校内模拟实务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始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传统的手工账的操作,还要熟悉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账务处理。①传统手工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手工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分步模拟实习,教师要安排好分步实验的项目、内容,明确实验的重点与难点。待主要会计业务都完成分步实验之后,进入会计实践教学的第二个步骤,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生产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会计核算,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操作技能。

学校通过开设手工会计实验课程,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会计事项为依据,以会计核算业务、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会计业务的来龙去脉。规范的手工模拟实习,要有一套内容完整、业务真实的实习资料,还要有出纳、成本、固定资产、工资、总账等岗位,还应建立起与此相联系的职能部门,如银行岗位、税务岗位等,明确各岗位责任制。在实践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都能到相应岗位去锻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习的全面性,增强学生适应各岗位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复制若干个企业某年12月份发生的全部会计业务的所有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将这些资料复印装订成若干份,并装订成与实际资料一样形式,将学生分为2~4人一组,模拟各种岗位,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②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原有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和商用软件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很多会计专业院校,为适应这种变化,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电算化》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和一些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协调,获得了软件公司的支持和赞助,给学校机房装上企业版的财务软件。学生利用教师编制的模拟上机资料或者从企业获得的真实资料,在计算机里模拟企业的会计流程,实现建立账套、设计会计科目、编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等实践过程。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电算化的应用是多媒体实践教学的延续,老师可以先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操作程序,而且简单快捷。另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更加接近企业的实务,学生在全面掌握这些技巧后,在业务能力上达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对接。

2.校外实习基地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会计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在学校里的模拟试验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教学的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在校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检验的标准还是进入企业中实习的结果,学校内部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就成为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在公司、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会计学专业实习基地或者实践创新基地,并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教学评估体系,提高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外专业性实践机会。通过实习基地的建立,教师可以很方便地组织实习小组(3~5人为宜)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现场的财务负责人讲解企业或事务所里发生的各项业务。此外还可以邀请实务界精英来校讲学,增加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在会计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发展方向并不相同。有的学校倾向于在事务所建立实习基地,有的学校则倾向于在工业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由于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同样是会计专业其实习基地建设的行业选择也不尽相同。总之,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要加大对学生实习方向的选择,尽量使会计学实习基地和今后学生就业的行业联系起来。当然,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这种完善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也一定会随着学校进一步发展而更加完善。

三、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除了上述的一些途径以外,保障措施也尤为重要。保障措施是否有力直接影响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好坏,这些保障措施包括: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的多寡和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很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博士毕业或者硕士毕业、发表过一定层次的学术论文,便顺利地当上了会计专业的老师。他们从未从事过实际业务,很难具备相应的能力,无法从事实践课的教学。针对高校教师这种脱离实际的现状,各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交流机制。

2.有效的实践性教学考评体系。随着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与完善,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用以检验实践性教学的完成效果。实践性教学的途径比较多,内容比较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可以从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入手,全面考核学生的簿记能力、核算能力、实际业务的理解能力、处理非常规业务的应变能力等,促进学生熟练技能、提升能力、提高素质。比如对于校内的模拟试验,可以将会计工作过程分为若干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利用考试软件,自动生成考卷以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效率。对于校外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给企业发出调查表,反映学生真实的操作水准。

总之,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校内和校外,而要使这两个途径更好地发挥作用,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和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就成为两个重要的保障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会计专业来说: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应用,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出发,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析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