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17-06-17 20:5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篇一

安全困境中的中日关系

摘 要:中日两国因钓鱼岛撞船事件,政治上不断交恶,政府间的一系列交流和互访活动受此影响而被推迟或取消,双方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国民情绪抬头并不断升温,两国关系降至多年来的冰点而无法解冻。在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矛盾中,中国周边外交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政治交恶; 民族情绪; 中日合作;战略互惠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7-0000-01

2010年9月7日,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端再度激化,中日关系由此陷入低谷。

一、中日交恶的结构性解释

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日本政府在钓鱼岛现实争端上的表现与其对历史的认识紧密关联,而对历史的受害者来说,现实的岛屿争端与历史问题相互“火上浇油”,导致中国民情激愤的局面。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中日关系放在国际体系的框架之中,就可以清楚地探究其发展脉络:中日关系的涨落几乎一直是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动相互联系的。由于中日关系没有摆脱1972年体制的结构,才造成了现在的不稳定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本身就是“二战”终结导致国际体系结构变动影响下的产物。此后的中日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也是当时体系格局的结果。国家之间只有利益的一致或者冲突,不存在远近亲疏问题。只有彼此间的共同利益超过纷争差异,国家之间就能很好地合作;相反,如果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纷争,接壤的两国也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历史与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中日民族主义和国民情绪因素

冷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作为在东亚不断上升、发展的大国,出现了经济层面的战略谅解与战略合作。然而,在政治层面,由于历史认识的差异、领土纠纷等问题,两国政治关系相对冷却。中日两国民族情绪受到了直接影响,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狭隘民族主义有所凸现,反过来又影响到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乃至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形成了一个逆动的循环效应。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考虑中日关系时,不得不考虑民族主义思潮所带来的越来越深的影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中国在确保本国国力综合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东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中国国民应摆脱传统的牺牲者心态,以“普通国家”的国民心理冷静应对中日关系中的复杂事态,化被动为主动,避免民众的良好愿望与和平诉求被扭曲、被利用。中国现今需要民族主义,但中国需要的是温和、理性、开放的民族主义,而不是极端、狭隘和狂热的民族主义,前者需要倡导,后者需要预防。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不仅要靠两国政府的努力,需要两国政治家的极大魄力和智慧,也需要民间各个团体、组织的积极良性的推动。[1]202

三、中日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和日本互为对方最重要的周边国家,也是构筑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关键。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则需要双方充分肯定双方业已取得的战果,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寻求和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点,通过排除障碍,达成共识,共同创造“经热政热”、“民热官热”的和谐氛围,推动中日关系朝着友好互信、合作双赢的方向发展。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很多利益交汇点和利益冲突点,如果政治关系冷淡走向长期化,政治上严重缺乏互信,那么中日间既有的“利益交汇点”就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某些“利益交汇点”还可能转化为“利益冲突点”,既有的“利益冲突点”则可能孕育、引发实际冲突的危险。因此,两国关系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既有“利益交汇点”并发掘新的“利益交汇点”,以造福于两国人民;避免既有的“利益交汇点”转化为“利益冲突点”;避免既有的“利益冲突点”引发实际的冲突,进而将“利益冲突点”转化为“利益交汇点”。依照目前中日之间的利益与冲突,“斗”则两败俱伤,但“和”却未必两利。和平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问题是,谁愿意做出让步?历史遗留问题与民族仇恨是中日关系恶化的推动力,新兴力量的崛起将动摇原有秩序,引起地区的纠纷甚至战争,这在古今历史上比比皆是。

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渊源很深,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很强。在中日之间,虽然在传统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完全可能通过相互对话和协商、使之控制在不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底线的良性竞争的范围之内。当前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矛盾升温至“无限上纲”,固然有地缘政治因素和实际利益矛盾在起作用,但从深层次上讲,主要起源于双方相互猜疑和不信任的心理因素。作为两个利害相关的大国和邻国,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努力增大合作的程度和范围,不仅可以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化解相互疑虑。事实证明,中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精神力量可能转化为巨大的建设性的物质力量;反之,两国之间的相互猜疑和误解的思想隔膜则可能转化为巨大的破坏性的物质力量。当前,中日急需防止相互间的安全猜忌、战略误判和政治不信任成为支配两国关系的“主旋律”,防止政治交恶影响两国的经济交流,努力缓解两国部分民众之间的情绪化倾向,努力消除日本及其他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猜疑和担心,确立和加强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战略与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力量相互呼应的战略对话机制。[4]55

五、结语

笔者以为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有两条可行性的选择路径,一是近期解决方案,即在中日双方协议解决不了争端的情况下,可诉诸海洋法争端程序解决,不可能完全按照双方的意愿来进行,法律一旦生效就对双方都具有强制约束力;二是长远的解决方案,维持现状目前的现状,正如邓小平所说,留待时机成熟由后人解决,后人或许比我们更具智慧。因为形势的发展只会对我们越来越有利,钓鱼岛及南海诸岛是在我国国力不够强大时为各国抢占使然,待我国力强盛,岛屿争端解决的天平会就会向我方倾斜,一旦握有这种筹码,钓鱼岛问题便会得到解决。如果中日双方继续听任两国政治关系冰冻状态趋于长期化,中国和日本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当前,首先需要做的是,迅速修补被破坏的中日关系,促使中日政治关系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高兰.冷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思想与实践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7.

[2] 喻常森.当代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合作[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1

[3] 刘宏煊.中国睦邻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4

[4] 张蕴岭.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新型伙伴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

[5] 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6] 王逸舟. 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探寻新的视角与解释[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7] 梁靖.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主权归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6)

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

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摘 要: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日本的战略利益,所以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中具有高度敏感型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台湾问题将会得到较好地解决,中日关系将会走向正常化,并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台湾问题,中日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5-0000-01

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本来只是中国的国家统一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许其他国家进行干预。但是总有一些国外势力费尽心机企图干预这件事情,试图想要鼓动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日本。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处于持续僵冷的状态,其中,台湾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本文将试着从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所具有的高度敏感性等方面来对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企图从中得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台湾被迫脱离祖国的怀抱,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来台湾好不容易得以回归祖国,但是又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阻挠,台湾迟迟不能与祖国统一。

从历史进程来看,台湾问题的由来曲折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了清政府,清政府被迫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第二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不得不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但是一些日本反动势力仍通过各种方式来插手台湾事务;第三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中日建交。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是日本政府并不予以承认,而是顽固地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并于1952年与台湾当局缔结了《日台条约》,同台湾当局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①;第四阶段是从中日建交到冷战结束。在这个时期,日本对台湾问题采取了一明一暗的两手政策。一方面,日本为了维护跟中国大陆的友好关系,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极力表示一定会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另一方面,日本在背地里做了很多违反原则的事情,企图阻挠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第五阶段是冷战结束后。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仍然采取之前一明一暗的两手政策,并且增强了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表面上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承诺,表示会尽量维护中日友好关系的大局;而暗地里日本的动作也更加频繁。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台实质关系有了明显的提升,日台官员互访不断,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具有高度敏感性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在近几年来中日台湾问题有了明显升温的趋势,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更加激化了中日台湾问题。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涉及中日双方的发展战略布局,更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因此台湾问题日益激化,不可避免的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问题。

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首先,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其次,台湾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的一个内政问题,不容许其他国家势力的染指;第三,台湾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唯一通道,也是外国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台湾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政治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并在中国的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台湾问题是一个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战略利益于一体的“国家核心利益”问题②。

台湾问题影响日本的战略利益。首先,台湾对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对外依赖严重,因此作为世界交通枢纽的台湾对日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作为台湾的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一大出口国,每年可以从台湾赚取巨额贸易顺差,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次,日本对台湾有着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结”③。日本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长时间的统治使日台两地在文化、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了交流,甚至产生了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结”;第三,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迅速崛起威胁到了日本,日本想要利用台湾问题来阻挠中国统一,以此来分散中国的注意力,限制中国的发展与强大。

三、台湾问题和中日未来发展的预测

台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中日双边关系的症结,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延伸到领土争端、东海油气田争端以及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争端等其他领域④。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中日关系急剧降温,但是从长远来看,台湾问题将会得到较好地解决,也就是说中日关系将会走向正常化,并实现良性互动。首先,正确、妥善地处理好台湾问题,符合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这是中日关系回到正常轨道的重要基础。虽然中日之间存在矛盾和摩擦,但是两国之间仍存在着广泛而巨大的共同利益。在政治外交上,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朝核问题等问题需要中日的合作;在社会问题方面,有维护市场安全、环境保护、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中日携手合作;在经济方面,中日两国需要彼此的扶持。中日两国是世界上的两大经济强国,经济往来密切。中日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需要彼此的相互扶持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其次,中日合作符合亚太地区要求稳定、发展与繁荣的共同愿望⑤。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同时也是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两大支柱,中日关系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因此,东亚地区存在着要求中日关系稳定与和谐合作的环境,有了外部环境,中日友好关系就不难形成。

台湾问题涉及到了多个国家的利益,解决台湾问题任重而道远。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中,推动中日关系朝向稳定、合作方向发展的动力是巨大的,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中日关系在良性互动中走上友好合作之路,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就不在是牵制对方的筹码,于是台湾问题也就回归到了中国的内政问题的本原位置,到时只要协调中国内部的矛盾就可以解决台湾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张仕荣:21世纪初期中美日安全关系中的台湾问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2] 申振华,杨红华,赵艳红:论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新西部,2007(14)

[3] 修春萍: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台湾研究.对外研究,2005(6)

注解:

① 申振华,杨红华,赵艳红:论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新西部,2007(14):102

② 申振华,杨红华,赵艳红:论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新西部,2007(14):102

③ 申振华,杨红华,赵艳红:论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新西部,2007(14):102

④ 申振华,杨红华,赵艳红:论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新西部,2007(14):126

⑤ 修春萍: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台湾研究.对外研究,2005(6):53

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