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业失败案例

发布时间:2017-03-21 15:00

风雨八年等待天晴,当理想被现实颠覆,理想是人生的味精,没有不行,太多了也不行,今天小编整理了最新创业失败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最新创业失败案例:休学创业输在眼高手低

从休学宣布打造“商业帝国”,到店铺开门而又关门,不过是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陈峰伟在拘留所里仍然认为:自己如果不因诈骗被拘,一定能把唐电做好。事实上,在他被拘之前,唐电公司就已入不敷出,靠向大学生借钱度日。

据内部人讲,公司账上也就几百元钱,而他欠外面的钱可能以几十元乃至百万元计。那么,陈峰伟创业到底输在哪里? 半年多来,一直跟踪追访这位大学生创业“明星”,早对他的创业模式捏着一把汗。

陈峰伟一输在眼高手低。去年年底,陈峰伟首次描绘宏伟蓝图:5年内,要让“唐电电器”成为上市公司;年销售总额要达到8亿元,占有南京仙林大学城80%的市场份额,并将业务拓展到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眼高手低几乎是年轻人的通病,但陈峰伟的“眼高”高得让人感觉有些过头。

陈峰伟二输在认为创业就是融资。陈峰伟动不动就要融资几百万元,毫无责任心。融资一定要控制好风险,要根据自己的项目和还债能力量力而行。为什么他开业是“做给媒体看”的?为什么一分钱还没有赚到就要捐5000元给南京民政事业?为什么三番五次追问他的创业事迹何时见报?这很像现在社会上的一种人,凭空吹出一个商业泡沫,然后四处融资,用新债来还旧债,当商业泡沫无法再吹下去时,骗局才会被揭穿。

陈峰伟三输在定位错误。他根据南京仙林地区有12万名大学生,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年市场份额达3.6亿元,推断出如果有18%的学生选择到他的店里购买,他就会占有6400万元的市场份额,凭着这个理想化的数据,他就要打造商业帝国,他不知道大学生们的想法是“如果买高端电子产品,到那些大店、名店更放心”。

陈峰伟四输在傍名人抬高身价。“我最近跟严主席去上海了,“严主席昨晚来电话了”、“严主席说给融资担保”、“创业失败有太平洋(集团)垫底”、“大不了到太平洋弄个副总干干”……一段时间里,陈峰伟一口一个太平洋。严介和对此的说法是,那是“小孩瞎说”,而陈峰伟到最后都坚信太平洋会帮他融资担保。

陈峰伟五输在享乐先行。他在南京仙林某别墅区包租了一栋别墅供休息和办公,在外面长租一辆小车代步,还没赚到钱就大手大脚地享受。

不客气地说,这次创业,陈峰伟肯定失败了。但如果能总结教训,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踏踏实实,勤学苦干,他就没有失败。因为,陈峰伟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

最新创业失败案例

最新创业失败案例:失败“磨”出来的创业者

他和他的团队曾经因为“大学生下乡当农民”而被各级媒体热炒,一时间闻名全国;他曾经短短两年就“败走农门”,背负10多万元的外债;他曾经一度陷入生活窘迫的境地,从自主创业者变为打工者……

今天的闫海斌,已经从昔日的辉煌和创痛中走了出来。他变了许多,但是梦想——创业的梦想,始终没变。

1998年6月,闫海斌从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与其他几名大学生组成一个7人团队,一起下乡创业,承包了荥阳市新村农场56亩土地,立志要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其后,他们又两度与河南豫青农场合作。虽然大学生们踌躇满志,干劲和吃苦精神也很足,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务农实践和市场经验,分歧也越来越多,最终陷于困境。2000年秋,从豫青农场二度撤出时,最初的创业集体只剩下闫海斌与周李娜两人。当时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他们除了身心疲惫、两手空空之外,还背负着将近13万元的外债。

“创业失败后的那段时间是我们最艰难的时期,那时我们的外债相当一个普通公务员20年的工资。人无信不立,那些债都是借亲朋好友的,必须尽一切努力早日归还,所以那几年每天睁开眼,我们就得为还债而发愁,为还债而奔忙。”闫海斌这样回忆。

面对现实,闫海斌选择了一条与他自主创业的梦想看似背道而驰的路——打工。

最新创业失败案例:创业——我是这样失败的

企业在创建以后,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然而过份追求成长的速度却无异于拔苗助长

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成长过快会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源。而当自己因此遭遇失败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企业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行为因其具有艺术性,因此追求动态的平衡便成为经营成长的动力。

初弄商潮

我之前在一家大型外企上班,因为已经做到了中层管理的位置,所以有很多管理的体会,加上公司大量的专业培训,自认为已经找到了管理的真谛。只是由于环境的束缚,使得我没有太多的施展空间。

1999年的春天,我接手了一个公司——中人力合公司。公司规模不大,经营电脑配件,是一个典型的中关村模式。兄弟几个从柜台开始,抓到什么就卖什么。一段时间下来,虽积累了一笔资金,但同时也丧失了很多做大的机会。有了一定的积累,野心也跟着来了,使得他们不再甘于满足现状,他们需要更大份额的蛋糕。为实现目标,他们需要一个更加专业的人来帮助他们,我就在这时候加盟了进来。

通过对以往市场的分析,我们认为,以前丧失的最大机会是没有成为一个大品牌机的代理商;同时也认为,计算机以后的应用趋势将是网络化,因此网络产品的需求将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为此,我们决定将业务重点转移到网络产品上来,并要成为一个大品牌网络产品的经销商。我们还对以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做了分析。恰好当时联想网络产品和D-Link网络产品进行合并。这两个品牌是中低端产品中最大的品牌,这个合并打乱了原来这两个品牌的销售渠道体系,市场形成混乱局面,这为我们提供了切入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决定代理联想D-link网络产品。

为了面对新的形势,我对公司进行了整改。按照准事业部的形式建立了四个独立核算的部门,它们之间可以用长期赚取高额利润的关联业务来配合短期赚小钱的业务。在产品分销的部门后面还设置了网络培训部门,以及系统集成部和当时很热的互联网业务部。

为了减小风险,确定了长短线搭配的业务方向。在确定组织架构以后,我开始招兵买马。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很好的时机,这个行业已经充满了竞争。竞争对手拥有多年的经验,而我们才刚起步,并且在开始之前没有找到一个打破这种局势的办法,但我还是顶着压力起步了。开始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的,只招聘了八个人。在人员不多的时候,公司的管理还是有序的。

艰难拓展

由于是代理商,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公司的业务是以销售为主。刚开始时,销售任务根本没法完成。对成本控制经验的不足,使得我们的产品总是比别人的要贵,而竞争对手在市场决策的质量和速度方面表现非常出色。由于销量不足,厂家对我们的支持也因此明显不足,而缺乏厂家的支持,销量也就更上不去。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能够完成销售任务,摆脱这种局面,我决定进行价格跟进,有时候甚至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赊账在我们这一行是非常普遍的,一般下家拿货都不会先付款的,直到卖出去后才付款,这要求商家要严格控制赊帐的额度和期限,不然会有很大的风险。可是当时,在一切以销售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我连赊帐这种事情都疏于管理了。三个月以后销量是上去了,可利润率却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一直到这里,如果不去深究投资决策的问题,做法似乎还没有什么错误。我被公司表面的繁荣场面和快速增长的销量所迷惑了,虽然心中知道公司潜在的风险和软肋。公司盈利能力和资金控制能力的不足是最需要进行改善的,但改变这些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在主观上我已经不愿正视了,我似乎在尽力地忘掉这些问题,眼睁睁地看着失败的到来。其实我可以有更合适的举措,比如可以加入能够提供更高利润率的产品,也可以修订付款流程加快资金流动,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对股东承诺过每月要有高达两倍半的销售成长率。

为了得到更好的销售成长率,我选择招收更多的新员工,以增强促销力度,提高销量,并通过各种短期的手段刺激销量的增长。我不断地通过制定低于成本的售价,放松赊帐控制这些方法来促使销售量进一步增长。以增加员工数量为例,最多的时候一次招聘进来了二十多名员工,也没有为他们进行必要分工和培训。有一些新员工一直到了公司倒闭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由于新员工的比例太大,对公司的文化、制度和监管等各个方面都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新员工的数量很大,直接进行管理已变得很困难。

因此我提拔一部分的老员工作为中层管理者,以便对日益庞大的员工队伍进行管理。这些中层管理者虽然有很多实际的销售经验,但几乎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中层管理能力的薄弱使人员管理这个重要方面逐渐失去了控制。同时新老员工存在着明显的隔阂,加上没有很强的中层管理支持,企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我作为企业的最高层,当时最恐惧的事情就是不了解员工的想法。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能经常的坐在一起聊一聊,交换一下看法。可是大量新员工的迅速加入,使这样简单的活动成为一种奢望。我对组织渐渐地开始疏于管理,这时的公司已显露败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公司的根本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难以解决。

2001年春,闫海斌进入郑州一家园林公司打工。他和妻子节衣缩食地计算着每一元钱,因为他们想把剩下的钱都用于还债、用于将来重新创业的原始积累。为了多点儿收入,那时候的他们每天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帮熟人绘图、做工程预算。

由于大学时的专业理论学得比较扎实,工作中又注意虚心地从实践学习,再加上踏实肯吃苦,闫海斌很受公司领导赏识。2001年11月,他被公司委任为环城快速路一个绿化工程的项目经理。对闫海斌来讲,这是他创业失败后第一次重新带领团队干事业。

闫海斌很好地完成了项目。此后,他又陆续负责了一些工程,这为他再次创业积累了一定的事业基础。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4年,将近13万元的债务已还掉大半。2004年初,闫海斌从公司辞职,拉起了一小班人马,挂靠在一家绿化工程公司,干别人承接的活儿,在郑州西开发区一家科研机构的庭院绿化工程中掘下第一桶金。“拿到这笔钱的时候,我和周李娜首先想到的还是还债。”闫海斌说。

此后,没有了债务压力的闫海斌和周李娜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继续他们的创业梦想了。2006年秋,“河南滨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握在了闫海斌手中,第二次创业由梦想变为现实。

随后的一系列工程不仅使闫海斌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工程收益更为他下一步的创业梦想奠定了物质基础。闫海斌说他目前最迫切的想法有两条:一是想法扩大经营;二是再次下乡,租建苗木基地,为公司储备工程自有资源,同时为公司由绿化工程向花卉产业转型奠定基础。言语中,我们感受到的闫海斌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仅凭青春冲动去打拼天下的屡遭挫败者,他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人。

闫海斌的创业感言细想当时失败的原因,说是年少轻狂也好,说是没有实践经验与能力也好,我觉得最根本的是没有正确面对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太过理想化,正是大学生创业中的一个通病。

最新创业失败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