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及作品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书的艺术价值非常之高,其中有一个非常精美的书法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图片1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图片2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图片3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图片4
如何正确评价书法艺术
正确开展书法艺术评价的依据,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书法艺术美感的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一把尺子。没有这把尺子,任何人也无法去评价书法艺术的优劣。这个共识包括:笔法、结法、墨法与章法四个部份。
一、笔法。毛笔是书法过程中最最重要,并且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有人曾说古人以刀代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古人确实有刀有笔,但功用不同。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刻是为了不易泯灭传世久远。目前发现的甲骨文龟片上,仍有书丹而未刻者。在用竹简做书法载体时,是先用毛笔写,写错的地方用刀刮去,以免遗误后人。自蒙恬造笔直至现代,几经改造,毛笔成了最适合书法的表现工具。它在书写过程产生的笔意,形成了书法艺术的语言,把这种语言称之为笔法。比如:指实掌虚、腕活肘健,悬腕掣肘等执笔法;另外,正锋、偏锋、藏锋、露锋、折锋、搭锋、顺锋、截锋等用笔之法;还有悬针、垂露、印泥画沙、银钩虿尾等特殊技法等等。究其各法之精神只一个“力”字,一个“韻”字。它便给人以有骨有筋血肉丰富,充满生机的美感。。否则就如李世民评萧子云书法时所说:“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一派死气。
那么“力”又来自哪里呢。首先是执笔。柳公权把它解释的非常人性化:“心正则笔正”,无非一个正字。因此说正锋、悬腕、藏锋为第一要务。其二是一个“象”字。古人云:一笔一画皆有所象,即常说的下笔有由,晋代卫夫人把它解释的十分明白:“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空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唐代孙过亭进一步解释为:“一点之内,变起伏于锋杪;一画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因此围绕用笔,出现了许多技法,如提按之法,擒振之法、欹正之法、阳刚之气、淹留之美等。只有掌握方法、领会笔意,才能做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与风格。
二、结法。也就是字的结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掌握了用笔方法,领会了笔意技巧之后,运用抽象的艺术线条,去形象地表现字的势态。晋人有“谒骥奔泉、怒猊抉石”的比喻,唐人有“聳起一肩、虚其半腹”的比方。宋代苏东坡说的更加明白“真如座、行如行、草如走”。也就是说,楷书要动静结合,以静为主,表现出端庄和稳健。行书要以动为主,动中含静表现出动的态势,和动的闲雅;草书是一种奔驰的动,要表现出狂奔的姿势,速度和心态。无论哪种结体,都要表现出一个鲜活的现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结字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小字之别。人常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疏朗。又说大字要当小字去写,小字要当大字去写。这是一个战略战术的问题。
南北书风的不同,也是结法中重要的一个关键。南派书风即所谓的帖学,深受二王书法的影响,结字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为主调,充满书卷之气,给人以温和与亲近之感。北派书风即碑学,它自颜真卿书风出现以后,它便以雄强、粗犷、气势恢宏,笔力刚劲风靡与世。它像手执长枪大戟的威猛壮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造成艺术震撼威摄效果。
三、墨法。墨分五彩、干湿浓淡焦,各自都表达一种书法情绪,因此用墨是书法的又一重要手段。无论多好的结构,多美的笔意,多么娴熟的技巧,没有墨,一切都是空谈。墨的艺术效果,古人说的十分明白:“笔者筋骨也,墨者流美也”。因而说墨是构成血肉肌肤之美的质的材料。有人把墨法比作作家的语言,画家的颜料,歌唱家的声音,它们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美感的质量与评价。
用墨之法前人虽无专论,但在书论之中间或有之,现将宋代姜尧章《续书谱》中,有关用墨之法介绍给大家:“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笔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基本道出了用墨的一般方法。古人爱说:“墨不旁出、惜墨如金”。就是说要把墨用到恰到好处。孙过亭提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乍显乍晦,若行若藏”。因而说用墨是一个十分灵活恰当把握的一种技巧。只有把握好墨色,作品才能充分表达感情效果。该干就干犹如枯槎架险;该湿就湿犹如风云流利;但切不可过淡,淡则伤神,缺少光彩,使作品暗淡无光。因此说,会用墨作品一派生机;不会用墨作品则死气一团。
四、章法。就是作品的整体效果。具体从四方面去评价:
首先是单字造型,要具有舞蹈艺术的造型之美,或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或如拔剑张弩的武士;或如张牙舞爪的怪兽;或如面善心慈的老妪……切不可千人一面,千腔一调,形如算子,呆板生硬毫无生机。因此每一个字都要神采飞扬,活龙活现,各具神采。另外不要拘泥于一笔一画的刻划,要突出字的整体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第二是行气,气息要贯通,整体感觉要有音乐的旋律,有高低音,长短音,有休止符。上一字的末笔要与下一字的首笔相互呼应,或呼急应缓,呼缓应急;或笔断意联,笔联意断。整个作品一气贯之,自始至终浑然一体。要像一首歌,整体保持一个主旋律,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正如孙过亭所说:“一点乃一字之准,一字乃通篇之准”。不要为了把字写好写美而破坏了整体效果。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