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励志标语
华为是我们中国的国产手机,你有在用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华为励志标语,供大家参阅!
华为励志标语
1、(从部队)走入地方后,不适应商品经济,也无驾驭它的能力,一开始我在一个电子公司当经理也栽过跟斗,被人骗过。后来也是无处可以就业,才被迫创建华为的。
2、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3、一个人离开家奋斗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一样,人家过了,你就不能过。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自横的独木桥,真不知别人是否已经过去,心爱的姑娘可安在。那种惆怅,那种失落,那种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4、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
5、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认差距存在,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满足感,不要不断地攀比。你们没有对自己付出的努力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不断地折磨自己,和痛苦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不是宿命,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变。
6、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7、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8、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把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础上,只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才会获得平等与尊重。
9、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还十分欠缺。华为是一群从青纱帐里出来的土八路,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的管理还十分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10、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
11、“王小二卖豆浆,能卖一块钱一碗,为什么要卖五毛钱?我们产品的毛利,要限定在一定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适。”
注解:有时,自己给自己的优势产品降价,不要等竞争对手进入后再降价,用抬高进入的门槛,来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反而能够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INTEL就是典范。
12、2001年,杨元庆来华为参观时,杨元庆表示联想要加大研发投入,做高科技的联想,任正非以一位长者的口吻对他说:“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
注解:研发作为一种战略性投资,其利益与风险同时存在。
13、时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够从80岁开始倒过来活的话,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
注解:年轻人不要光从书本上学习,一定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经历的失败和磨难中学习。
14、任正非问人力资源部员工:“如果邓小平到华为公司应聘,我们是否录用?”
注解: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人/职的匹配,邓小平不是不能用,但是先要考虑清楚用来干什么?
15、1999年,内地某副市长来华为考察参观,在欢迎晚宴上,副市长问任正非:“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究竟应该干些什么?”任正非笑着回答到:“政府什么也不要干,政府只要把道路修好、把城市绿化好,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
注解: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可以多听听来自企业的意见。
华为发展历程编辑
早年历史
1987年,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89 年,自主开发PBX。
华为总部夜景
华为总部夜景
1990年,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92年,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4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6年,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
开拓市场
试水香江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华为的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开通了许多国内未开的业务。使华为大型交换机进军国际电信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俄罗斯之旅
华为抓住中俄达成的战略协作伙伴这一国际关系变化中隐藏的商机,加快与俄罗斯的合作。1996年,华为开始进入大独联体市场。历时三年间,华为在莫斯科与西伯利亚首府诺沃西比尔斯克之间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光纤电缆。
进军欧美
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虽然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
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欧洲市场已然成为华为业务开展的重地,其多项创新业务首单落地欧洲,比如第一个分布式基站、第一个2G、3G合并基站商用地点在德国;同时,华为的全球能力中心、财务中心以及风险控制中心都设在了欧洲;从销售收入贡献来看,欧洲更是举足轻重。
征战亚非拉
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1999年到2000年的两年时间里,华为紧紧抓住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南亚客户普遍追求高投资回报率的心理需求,凭借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优势,先后拿下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GSM市场。随后,华为又以同样的手段把优势逐渐扩大到中东地区和非洲市场。
2002年,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尽管2001年到2002年间,全球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下降了50%,华为的国际销售额还是增长了68%,从2001年的3.2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亿美元。华为通过了UL的TL9000质量管理系统认证。为中国移动部署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模式WLAN。
改造华为
市场部大辞职
华为的大规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开始于1996年。1996年1月,华为市场部集体辞职。当时,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所有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公司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企业发展需要,批准其中的一份报告。在竞聘考核中,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
华为创始人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深圳华强北又开始了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一天。林立的店铺中,这家手机店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华为终端旗舰店,这里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超过3000人,吸引力就来自柜台上摆放的这些深圳本土设计、生产的华为手机。
与如今的家喻户晓截然不同的是,20多年前徘徊在深圳街头的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会降临到自己身上。1987年,43岁的任正非从部队以副团级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
一个偶然的机会,做程控交换机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便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深圳华为,成为香港公司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公司。当时,对于身处深圳企业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
华为:从代理到自己研发 撬动通讯行业“七国八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通信行业流传着“七国八制”的说法;也就是说市场上8种制式的机型,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7个国家,民族企业完全没有立足之地,装一部电话动辄要几千元初装费。正是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任正非看到了通信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本来做代理生意的他,拉起旗帜决定自己做研发。
市场化环境与技术创新 造就全球通信行业引领者
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深圳经济特区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无处不在的机会,让不少人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华为,也伴随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始起步。
2000财年,华为以152亿元的销售额,29亿元的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就在企业高歌猛进、迎来第一个成长颠峰时,任正非却说,自己思考的都是失败。在后来广为传颂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任正非大谈问题:“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华为的冬天正在到来,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
华为:“针尖式“创新锻造行业引领者
发展高科技离不开创新,为保持稳健增长,华为每年投入10%以上的资金用于创新,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900亿元,新技术始终保持领先业内5-10年,正是凭借这一点,华为不断扩大着自己的领先优势。从2G、3G时代的追赶者,到4G时代与国外巨头齐头并进,进而在5G时代成为了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者。
任正非:华为没有秘密 唯有努力工作才有机会
脚踏实地、不靠讨巧,在纯粹市场竞争环境下寻找自己的生存立足之地,如今的华为已经跃居全球通信设备商榜首。当人们探寻华为“成功的秘密”时,任正非却说企业成长不需要秘密。
华为励志标语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