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励志的文章,青春励志文章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会经常找一些励志的文章来激励自己,那么青年人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青年人励志的文章:没有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
低级职位总是这样,让人看不到上升的空间。但如果连这样的职位都做不好,你想要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恐怕来得更加困难。
一年过了一小半,又迎来跳槽小高峰,媒体报道说,今年五六月准备跳槽另谋新职的人里,最多的是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三四年的年轻人。
职场中骑驴找马太稀松平常,往往还有人在“找马”之前需要“有神通”的算命大师指点迷津。这点,我是不信的。谁想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万一他告诉我命运多舛,以后几十年还怎么过?要是说命好,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就什么都别干躺在床上等着掉馅饼就行了?
再说,我基本上也不相信谁有那本事可以一眼望见别人的未来,望见他们人生的尽头。
但人们往往以为自己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以后的生活。从他们还在学堂之日就已经开始人生规划了:读名校,然后做喜欢的工作,努力赚钱买大房子,然后再争取30岁创业成功,人生只有一次,太平淡怎对得住自己?
“我才不要过这种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这种工作做到60岁估计也还是这个鬼样子……”这种话你一定说过,就算你没说过,肯定也听其他人讲过。
嗯,我承认我当年也说过——事隔多年,我觉得当时真是白痴,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的眼光,看得到人间沧桑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更别提自己未来的命运了:你怎知哪片云彩会下雨?
诚然,很多工作确实无聊,只要你不求上进可以混一辈子。当年我就是这么想的,对着几本账簿,在一家看来永远不会倒闭的事业单位,和一群“无趣而友好”的女同事坐在一起,假如可以,60岁光荣退休那天也就是换了容颜。每每想到这里,便惊出一身冷汗。
后来我顶着家人的压力和朋友们不解的眼神辞了职,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时隔多年,更多的辛苦和幸运之后,也可以坐在那里云淡风轻地翻看杂志和报纸,看那些成功人士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的时候,发出一声轻笑——多么熟悉的措词啊: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望得到尽头的生活。
成功人士说出这句话,代表着他们成功之后的重新梳理。而上班才3个月的实习生,一脸无辜地把辞呈放到你面前并说出这句话,你就不知道心中该作何感想了——大约一方面觉得他们觉醒太早,一方面觉得他们未免也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了。
低级职位总是这样,让人看不到上升的空间。但如果连这样的职位都做不好,你想要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恐怕来得更加困难。我当年离开的那家事业单位的同事,如今再回头看,也已经沧海桑田,有已经做到管理高层的领导,有远赴重洋的学者……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你够上进,即使是玻璃天花板也可以打破。以今天的阅历回头再想象,如果那时候不离开,现在过得没准儿也很丰富多彩;但如果那时候不离开,也不会有今日今时我的存在。
所以,你其实永远想象不到未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没有“一成不变”这样的生活存在。那么你到底是该大胆离开追求理想仰望星空,还是该脚踏实地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呢?挖井是个好例子,你固然可以大胆判断哪口井更容易挖,但一地浅坑绝对不是成功之路。
最简单的职业原则其实是这样的:无论这份工作是不是你想要的,无论你是否看得到那生活的尽头,当你走的时候,有人无比惋惜地挽留你,那么,你的未来总会如愿。
青年人励志的文章:年轻时看平台,年长后看翅膀
作者:李尚龙(龙影部落编剧导演,北京新东方老师)
最近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平台重要吗?
我的回答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重要。
虽然现在无数人去批判清华北大,但如果有机会,还是会去那里读读书,哪怕只是在校园里走走都能感觉到学术的氛围,毕竟,环境对一个人的成败,至关重要。
所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平台很重要。我们不能否认同样的一个人,去大一些平台发展空间确实大。但请听我说完,且不要把平台的资源认为是自己拥有的财富。年轻时靠平台,但工作几年后,看的就是一个人翅膀是否能让自己飞得更远了。此时此刻,个人的能力、魅力和领导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的朋友小一曾经上过一个电视求职节目,让一家房地产商的老板看上,当即进了那家房地产公司当了营销经理。之后,每次我们出去社交,介绍她时总是会带上她的头衔:XX房地产小一。
当她递上名片的时候,对方会认真地读一遍她的标签,却往往不读她的名字。
她的工作很出色,愿意和人交流,甚至一段时间业绩非常突出,通过这个平台,还认识了很多人,甚至和很多人都交上了朋友。
有一天,她忽然告诉我,她要辞职了。
我问,为什么?
她说,姐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开始创业了。
我有点惊讶,说,你在这个平台才半年,平台的业务还没太熟悉,认识的人很多也不过是泛泛之交,要不再等等?
她说,不用了,我觉得我已经够强大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我真感觉她在发光……
几个月后,她告诉我她刚开的公司因为没有业务最后宣告破产,她被迫转行。她问我,龙哥,你说是不是房地产业在我辞职之后就缩水了?
我说,你可以试试卖冰棍儿,你会发现你辞职之后冰棍儿业也缩水了……
她不解,说,很多人之前跟我关系很好啊,在我自己开始创业之后慢慢地竟然没有往来了,很多项目也无法合作。到底怎么了?
我没说话,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我读军校的时候听过一个队长,每天办公室的水果都吃不完,因为他的学员为了讨好他,每次外出请假都会给他送苹果。
后来有一天,他被命令转业,在即将转业的几周里,他惊奇地发现,没人来找他了。
朋友问他,说你转业前后的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他笑着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得自己花钱买水果了。
所以,你知道吗,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靠平台,但千万别把平台资源当作自己的能力。美国队长之所以是美国队长,不是因为他在复仇者联盟,离开联盟,他依旧独当一面。其实,很多人之前帮你,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你的平台,你的头衔;很多人对你笑送你礼物,不是因为你本人,而是因为你背后的公司,你的身份。
要知道,离开这个平台后剩下的,才是你真正的能力。
新闻报道过很多当官的视察工作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其实,他们不过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人毕恭毕敬的,不是因为领导值得尊敬,而是尊重他屁股下面那把椅子。
当他下课时,才发现人走茶凉。
真正值得人尊重的领导一定是能力出众,效率高,领导力强而且以身作则的长者,他们真正的值得人尊重。
我很支持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一个大一点的平台,因为大平台毕竟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不用着急去征服这个世界,相反,应该跟对一个老大,看他如何征服这个世界。
毕竟,过十年,世界就会是你的。不过,你可能还是无法征服这个世界,但至少,最年轻的日子里你从这些人身上,能学会更多,这样的成长速度,更快。
其实,你会发现很多刚毕业就创业的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了经验,哪怕不缺钱,很多时候也把公司做死了。
但请听我说完,且不要以为有了一个很高的平台,就沾沾自喜,你要区分出自己和平台的区别,保持离开平台还能活得很好的能力,这点很重要。
在职场中有一句话,说:二十多岁的人要学会跟对人,三十多岁的人该跟对的人合作,四十多岁的人应该学会领导人,五十多岁的人应该学会培养二十多岁的人。你会发现,从三十多岁那一档开始,平台就不重要了,合作、领导、交流、专长等个人能力就占了上风。
所以,无论多大的平台,你终究有一天会离开它,飞到属于自己的港湾。所以,在这个平台上,不要以为平台等于个人,更不要以为有了一个保护伞从此可以放任自由。相反,你更应该利用这样的环境去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当有一天自己不得不离开时,能有足够的力量,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飞到属于自己的环境中去。
所以,年轻时平台很重要,但年长后,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那双不同的翅膀了。
青年人励志的文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不接受无端指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会有盖世英雄,也会有凡夫俗子,有蝇营狗苟,有超然脱俗。我们大部分人,在普通家庭里,过平凡生活,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还有许多同学、普通朋友、同事邻居,组成“熟人圈子”。许多八卦评价、议论纷纷,就是在这个圈子平地而起流传开来的。几乎没人幸免。
说“评论”相对宽泛,其中可能有八卦、有流言、有偏见,当然也有“背后说坏话”以及很随机的有感而发。听说真正厉害的人,对于别人背后的议论完全不care,因为他们内心太强大了,能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对流言蜚语蛮不在乎。
不过,这样的人很少见,想想看,明星们都免不了俗偷偷地上网看评论,甚至动了气发了怒。要说内心强大,他们受过的委屈比我们多得多,大多数都修炼得功夫了得,似有金刚不坏之身。他们尚且如此,何况你我?
尤其是在猝不及防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得知有传言在在某些地方游来荡去,乃至听说别人说自己坏话时,目瞪口呆是一定的,气急败坏也常见,如堕冰窟也是有的。
讲真,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都略高于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分数——就像是过半数的人都觉得自己长得比一般人好看一样(这是有研究的哦),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还不赖,甚至很不错。
因此,当得知别人对自己颇有微词的时候,就像是冰与火之歌,碰撞出的全都是情绪上的激烈反应。
有人心中暗恨,成了心结;有人口直心快,一定要当面找对方评理;有人不动声色,却从此疏离背后议论自己的人;只有少数人,会甩甩头,继续往前走:我做我的,你说你的,我管你!
年少一点的时候,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希望是完美的,即:没人说你不好。人无完人,哪怕你再努力地朋友努力交好,再认真地把事情做到你认为的足够好,再用心地去跟七大姑八大姨各路亲戚维系好关系……但总会有一天,你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你的评价:有人说你这人太敏感,有人说你太拖拉,有人认为你优柔寡断,而你认为处理得还不错的事情,却被认为根本不够好……
那时候,简直无法承受,觉得委屈,愤懑,甚至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人太失败了。
这根本不是你做人失败,而是你对人还没有全面的了解。
这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人对你完全认同,如果能观点趋同思想相近已经是幸事,可以因为知己,而其他人对你颇有微词、大发议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要改变的不是别人对你的看法,而恰是你希望人人都认可自己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闷不吭声不做事情也不惹麻烦,那么,很少会有人评论他,存在感很低的人,谁会去留意呢?
反而一些有想法有观点有自我愿意做事情的人,总是会招致各种评论——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坏的;有人夸他锐意进取,当然也就有人说他功利现实。
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总是会因为“不同”而受到关注。
中国人讲究从众,讲究中庸,大部分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人,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铺天盖地的议论。
所谓清者自清,一个人做过什么,人品如何,最后透过别人的评价还是能够看出端倪的。
真实的人际社会,没法刷单,只有好评这件事不可能存在;若有人偶尔得了差评,也不要一竿子把他打进冷宫,学着去自己判断,而不是全信别人的评论。
曾有人用很长时间跟我讲我一个朋友的事情,当时我简直如堕云雾万分惊讶:怎么可能,他不该是这样的人啊!
可是说的人言之凿凿,让我半信半疑,甚至开始动摇我对朋友的看法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有点看错他了啊。
那之后接连好几天,我都难以释怀,想想我认识的那个朋友,再想想别人说的那些话,我甚至有一种疑惑:我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了:我是透过他与我交往中的思想、语言、做事来形成的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了解他,信任他,真的要通过第三方乃至第四方的对他的评价来决定我对他的印象吗?!不需要啊。
想想也是,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当然有缺点,有短板,做事肯定会有破绽,为人也不可能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而这些,当然会引起别人的评价、议论、反感,即便你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也没用,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八卦。
如果背后有人说你坏话,怎么办?
若你不知道,自然万事大吉,你一如既往,该干嘛干嘛。
若是一不小心,被你知道了,换成是我的话:离那个说我的人远点儿,然后,该干嘛干嘛。
不生闲气,懒得对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不接受无端指责。
青年人励志的文章,青春励志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