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是三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语文老师在教学后应该如何反思这堂课呢?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1
1、走入文本,感悟情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2、情感体验,感情朗读。
由于新接手的这个班,学生读书习惯很差,朗读时张不开嘴,齐读时拖音严重。学生对朗读课文缺乏兴趣,不懂得美读课文。因此在《灰雀》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注重了情感朗读的引导:先让学生画出灰雀不见了那些言行能表现出列宁爱灰雀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体会情感。在学生体会出句子所蕴含的情感后,让学生带着情感读,师评读,再创设情境齐读,学生逐渐读出了味道。其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我读──我现在是列宁,学生读“一定会飞回来!”我摇头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再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学生融入了情景,就读出味来了。 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一个就是“重习惯”。训练学生读书,老师在课堂中要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从习惯到方法,从字词到句子到一篇文章。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我相信,只要做有心人,多从名家学起,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就会爱读书,爱语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2
上完本课较为满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浓厚的情绪与学习氛围,师生间没有强迫学习的感觉。课前我对本组的教材作了通遍浏览。《灰雀》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它有统领本组语文知识的特点。可以说,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在世人的眼里是四个闪光的名字。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佳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而又美好的品质。正因为这样的平凡而富于伟大,是后世人的灵魂支柱。
为此,本人并没急于提示新课内容,而是在课前搜集了以上四位伟人的照片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辨认并说说伟人的名字以及自己知道的伟人故事或者名言,学生不知道的,本人作了补充。并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证实了伟人的生活哲理,由此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以《诚实的孩子》中的故事为例以过渡到新课—《灰雀》。孩子们是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文本。本文句子意思丰富,感情色彩强烈,语言描述具体,生动。于是在自己的教学中,锁定目标,认读与书写生字词语,摘抄优美句子,仿写句式对于中低年级来说,固然是重点,但根据本课的写作特色,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于是在教学引导活动中以一“读”字为主要教学手段。本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在引“读”的过程中,分不同形式朗读,“师生引读”“领读”“个体角色”“小组引读”“男女角色”等朗读训练。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列宁的话要读出喜爱,焦急、担心、惋惜的语气;男孩儿的话要读出从支吾到肯定的语气变化,语速由慢逐渐趋于平稳自然。列宁的声音要成熟稳重,男孩儿的声音要天真稚嫩。(语气亲切,语调平静、节奏富有变化、表情要表现出焦急、喜爱,惋惜不自然、胆怯等变化。)这过程,孩子们是非常投入的。比如,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我从学生的“读”中感受到了那种“慌乱,目光躲闪、不敢直视,有的孩子还右手直摆的,如情如境。一篇课文就这样在“读”与“议”的氛围中迎来了下课铃声。
在第二课时,是本人在本课的教学目标锁定中最重要的环节—阅读与写作的同步。本文是通过大量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如,“没……我没看见。”“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从对话中,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的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告诉学生,这样写更突出了人物特点,生动地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何描写人物的对话呢?这是引导学生写作中的表现技巧。为此,本人安排了以下“精讲精练”的环节。
第一,写对话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这样可以使读者如闻其言,如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这里本人就地取材了,今天班上有18人没完成家庭作业 ,其中也3个班干部。我走到副班长汤遥桌前,说:“孩子,请把你昨天写的读书笔记给同学们念念好吗?”这孩子说:“我……我掉家里了。”我说:“一定是掉家里了,昨晚没休息好!”我转身又说:“多可惜呀,你的小作文写得那么好,看来老师是难以得见了。”“我明天带来,老师再给我写‘好日记’”我笑了说:“行!”。接着我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没有?好多孩子举手,一男孩儿说:“我发现汤遥根本就没写读书笔记。”又一女孩说:“我发现老师知道了汤遥没完成作业。”我又问:“你们发现汤遥是个诚实的孩子吗?”下面让学生拿出日记本,把刚才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写下来,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一下学生和老师。(15分钟左右,我巡视了,很不错的,有个孩子评价老师是位能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老师,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爱护学生的老师,是认真负责的老师,同时也是很严格的老师……)
第二、要注意层次清楚及人物的特点。出示小黑板《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中的对话描写。(具体内容略)也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所表现的心情,能直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话层次要清楚,这也是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第三语言要精练。虽然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文的阶段,在作文引导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往往会尊重学生的语言及思维。但写作是表现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作为老师,引导者要引导学生真正懂得生活,爱生活,惜生活,就得对生活中的事要有选择性,记有意义的事,说有意义的话,写有意义的文,这就得在引导中语言要经过选择加工,或者选择能表现中心的话。在此环节中,安排了学生课后练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人,通过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写一写“我的老师”“我的妈妈”“鸟儿回家了”“鱼儿回家了”等.(尚未见学生作品,待后)
当然也有不足,个别差生是难以跟上以上教学的节奏的。总之,语文老师的智慧就在于“勤”。“勤钻研教材”“勤创新课堂”“勤落实学生练习”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3
教学《灰雀》这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小组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孩子们依托文本创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间的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快乐成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