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剖析论文
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上,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外因的强大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小觑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剖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剖析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留下子女在原籍生活与受教育,从而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备受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限制的格局打破,特别是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大规模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他们以劳务输出为手段,谋生致富、养家糊口为目的,每逢过完春节,大批农民便背井离乡,留下子女外出打工,从而形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根据不同标准的划分其概念亦不同,本文所界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包括完全留守儿童与非完全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17岁以下的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赚钱对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心理是否存在影响,以湖南省邵东县与靖州县为例的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的影响
从表格中可以推出,远离父母生活的儿童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见微知著,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数不胜数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只有孩子的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身体与心理茁壮健康的成长。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焦虑自卑,多发寂寞无助之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有依恋情结,依恋的程度与性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情感。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的烦恼与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导致内心的情绪无处合理的宣泄,尽管有委托监护人的照顾,但他们所能给予的只是身体方面的关心,而心理方面的问题大都置若罔闻,因此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极易产生焦虑、敏感等情绪。
2、性格孤僻,反叛心理较强。留守儿童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家人的关心与教育,但由于现实原因,远在异地的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长期以来,他们的苦乐基本是一个人独自承受消化,父母的爱可望而不可及,他们不愿主动参加班级团体活动,宁愿沉默寡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希望通过一种极端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与关心,喜欢与人唱反调,对周边的一切缺乏安全感,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周边的人与事。
3、道德意志薄弱。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过渡。自律道德是在他律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期的道德判断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阶段,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委托监护人抚养长大的,一方面由于委托监护人的疏忽,缺乏有力的监督管教,另一方面因道德情感缺乏和发展偏差,留守儿童的自律道德水平低下,道德意志力脆弱,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诱导而做出违背道德法律的事。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环境,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德智体与个性社交能力等密切相关。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确的教育和关爱是子女形成健康心理和意志力不可或缺的条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远离小孩,无法教育子女,亲情的缺失造成留守儿童性格的冷漠,不愿与他人交往。
2、学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迷惑,需要学校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来补救家庭残缺的影响,但由于学校一般重智育轻德育的课程偏向以及农村学校无专业的心理老师,且各科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过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3、社会因素。首先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务工,其随迁子女就地上学困难,只能在老家上学,远离父母,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其次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农村地区不论在经济还是精神方面都是比较单一贫乏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在农村地区逐渐出现并不断扩大,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课余时间都喜欢“泡吧”,由于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农村中小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与自制力不够,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而且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更加肆无忌惮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致使他们的心理状况受到严重的影响。
4、自身因素。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儿童期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育的阶段,而且是他们自我心理的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一特殊时期,他们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当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活空白区得不到父母与老师的弥补,他们往往把心理的需求与满足转向朋友,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不能有效地明辨是非,容易误入歧途。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地就业经济模式。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最终的目的是使农民摆脱贫困,减少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差距。要使农民真正富起来,必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与科技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不要再背井离乡,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的子女相处,给他们温馨的家庭环境,并教导他们。
(二)重视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校教育。首先各学校应该摒弃重智轻德的教育,不要被高考的“指挥棒”束缚,适当开设德育课程;其次各学校应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定期与他们开展心理交流座谈会;最后班主任应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以及心里状况,并做好详细的跟踪记录,建立“心灵驿站”,在生活与学习上更多的给与他们帮助与爱。
(三)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的健康性。首先根据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关心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状况,整合社会资源,增加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建立留守儿童生活托管中心等机构,聘请专业人士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与心理帮助;其次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障体系,不仅要增加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还要依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措施。
(四)留守儿童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上,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外因的强大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小觑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必须学会自己走路,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刻注重提升自我素质、谋求人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翔.农村留守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王海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 李倩.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子女教育[D].复旦大学,2009.
[4]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2007.
[5] 叶敬忠,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6]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7] 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
[8]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教育探索,2005.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剖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