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掉脸上的斑点

发布时间:2016-12-02 11:11

斑点,是肌肤最讨厌的伤痕,就如同一朵开得正娇艳的鲜花,却被虫子咬出了几个小洞。不想让斑点停留在脸上,怎么才能去掉斑点?那就知道斑点有哪几种,才能对症下药。

雀斑:

99%来自遗传,大约在5~6岁间形成,在蓝发的白种人相当常见,然而亚洲人也所在多有。发生的年龄在青春期前,阳光晒得到的部位产生大小约1至2nm的浅棕色斑点,其大小、数目及色素深度在夏季加重,在冬季转好。

黄褐斑:

又称蝴蝶斑、肝斑,呈现淡褐色,呈片状,斑片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肤,常见于面部,对称于两颊,主要原因跟内分泌、女性荷尔蒙失调有关。

晒斑:

顾名思义是晒太阳引起的,因此好发于40、50岁的中年人男女性皆可,但也有人较早在20、30几岁就已长出。晒斑在临床上是境界分明的褐黑色斑点病灶可由芝麻大至十元硬币大小。好发部位是脸部、手背、背部、胸前、上下肢,但以脸部病灶较大且较明显。

怎么去掉脸上的斑点

老人斑:

学名是脂漏性角化症,中年之后不只在晒太阳的部位(脸、手、小腿)甚至头皮、背上、胸腹部都可能产生,但是数目多寡与个人体质有关,一般说来,日晒量大的人有较容易产生。

孕斑(妊娠斑):

在怀孕时出现,但在产后便会退去;由于黑斑形成的时间与怀孕时的年纪很接近,因此有些人会在孕斑出现的同时也出现黑斑,因此有些人会误以为怀孕生产后所产生的是孕斑。

汞斑:

有些人的皮肤产生了黑斑,而不懂如何的保护,道听途说用了一些可以变白的产品,但这些产品没经过化验是否含有汞的成份,它虽然可以暂时美白,残留的汞及毒素却会使皮肤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会伤害到肾脏。有些不良的厂商会将汞加在美白霜里面,短时间漂白效果会很明显,然而若长期使用,汞元素会沈淀在皮肤里,会反黑而且更黑,也就是俗称的「汞斑」。

汗斑:

汗斑是相当常见的疾病,尤其好发于夏天。在皮肤科门诊常有些病患,以为由汗水所引起的所有皮疹,都叫汗斑,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汗斑的确较容易发生在汗水郁积处,像是脖颈、前胸、后背,但是它是特指由一种类酵母菌样的霉菌感染皮肤所造成的皮疹。典型的汗斑会以雨滴状的白色或咖啡色斑点来表现。如果流汗或遇热时有时后患部会突然发红或发痒,为其特色。

黑色素:

黑色素是由位于皮肤表皮与真皮层间基底细胞层的黑色素细胞所制造的。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出生就有,有些表面长毛,从0.5公分到几十公分都有,甚至全脸、全身,有如狼人或披了兽皮一般。最好趁早以外科手术切除,因为此种痣细胞深及脂肪层,因此电烧或雷射无法完全去除,徒留疤痕与恶性病变的危险。

蒙古斑:

出生时在身上尤其是臀部、下背部有淡蓝色的斑痕,有如撞到「黑青、淤血」,通常四岁以前会完全消褪,不需要治疗。

太田母斑:

此种黑色素细胞增生的范围,从嘴角向上至额头的部位都可能连成一片深蓝灰色的斑,绝大多数是单侧,也有少数病例双侧都有,其特征为眼睛的巩膜(眼白)的部分也有深蓝色斑点。出生时可能很淡,会越来越多越深色。有些人是出生时并没有,孩提时代甚至青春期才慢慢产生。

黑斑:

皮肤较薄、较干的人会比较明显,可能是疏于保养、防晒工作做不完整,而使黑色素容易浮到皮肤的表层造成,为中年女性最常见的美容问题(男性也会产生黑斑但很少见)。通常在两颊、额头、上唇部及下巴,产生一整片赭棕色的斑,因为颜色的关系又俗称肝斑。产生的原因和恶化的因素包括:怀孕、口服避孕药、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及日晒。绝大多数的人一旦产生就很难自然消褪。现在的调理方法,包括维他命A酸、杜鹃花酸、对苯二酚、果酸、左旋维他命C、曲酸等等,配合彻底的防晒措施,可以得到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黑褐斑:

不规则黑褐色的色素斑点发生在脸部、眼眶及口唇周围,常见于中年女性,褐斑颜色会在过劳或月经时转浓,也常在妇女怀孕2~3月时产生,又称妊娠性斑,它在分娩一~二月后,即会自然消失。

血素斑:

因血管病变造成,大多形成在颧骨附近,因体内的关系而形成,除了做好外在保养外、服用健康食品调整体质是绝对须要的。 发炎后色素沉淀症, 最常见是痤疮发炎后留下的色素沉淀,此外任何的外伤、皮肤炎、手术、点痣雷射治疗等等,都会留下色素沉淀;肤色越深获日晒量越大的人,色素沉淀就越难褪;治疗黑斑的药膏及防晒措施会使病灶改善。

去掉脸上的斑点:食疗法

在天然食品中,具有保养皮肤和消除雀斑功效的食物有许多种。现介绍几种经临床验证确有实效的食疗方法。

1、核桃仁黑芝麻

原料: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牛奶200毫升,豆浆20毫升,白糖适量,鸡蛋1个。

制法:将核桃仁、黑芝麻研成粉末,与牛奶、豆浆、白糖调匀,放入锅中煮沸,打入鸡蛋,边搅边煮至蛋熟成。

特点:香、甜适味,可当早餐用,每日1剂,连服4周或更长时间。

功效分析:

核桃仁含脂肪及油、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及镁、锌、铬、锰等,味甘、性温,有补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道便的作用。

黑芝麻含脂肪油达60%,还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搁酸、花生酸、维生素E、叶酸、烟酸、蛋白质和多量钙等成分。其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润燥滑肠之功效。

牛奶除人体必需的丰富营养外,还有补虚赢,益肺胃,生津液,润大肠诸功效。

豆浆含蛋白质、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E、烟酸、钙、铁、镁、卵磷脂、亚油酸等成分。其味甘,性平。有补虚润燥,清热化痰诸作用。

此饮料有祛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或皮肤色素沉着等症。

2、西红柿汁:

每日喝1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黑斑消退。

3、黄瓜粥:

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烂时下入黄瓜片,再煮至汤稠,入精盐调味即可。一日二次温服,可以润泽皮肤、祛斑、减肥。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瓜含有丰富的钾盐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糖类、蛋白质以及芥、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黄瓜粥,能消除雀斑、增白皮肤。

4、黑木耳红枣汤:

取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将黑木耳洗净,红枣去核,加水适量,煮半个小时左右。每日早、晚餐后各一次。经常服食,可以驻颜祛斑、健美丰肌,并用于治疗面部黑斑、形瘦。本食谱中的黑木耳,《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去面上黑斑。黑木耳可润肤,防止皮肤老化;大枣和中益气,健脾润肤,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5、胡萝卜汁:

将新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以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去掉脸上的斑点:修复法

当色斑严重影响到美观,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时,那么应当到相关的医院皮肤科或者美容院进行彻底的“皮肤保卫战”,将可恶的色斑彻底清除掉。

第一阶段:中药调理。用1—2个星期的时间服用活血散瘀的中药,来进行身体内分泌的调整,使皮肤有个准备过程。

第二阶段:表皮祛斑。现在的斑点祛除几乎摒弃了以往刺激性很强的酸性祛斑方法,而采用激光和复合酵素分解。

第三阶段:修复过程。一般按个人皮肤持续1—2个星期,对色素还原功能进行修复。强力祛除斑点对表皮细胞有伤害作用,因此修复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夏季。

去掉脸上的斑点:日常疗养法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护肤习惯,并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配合皮肤美容、中医中药的手段,控制斑点蔓延,将色斑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1.防晒是关键。因此,出门前一定要做足防晒功夫,防晒油是必不可少的,在购买太阳镜和太阳伞时注意认清UV的防晒标志。

2.防止毛孔阻塞,随时保持毛孔畅通,彻底实施按摩、敷面、吸除沉淀色素之护理工作。

3.多摄取维生素C含量高的美白食物及水果。如西红柿汁。西红柿是“维生素C的仓库”,而维生素C有很好的美白效果。所以每日一杯鲜榨西红柿汁或一个西红柿,对祛斑美白有良好辅助作用。

4.全面均衡的营养,充足的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心理压力。

5.避免食用色素含量高的食物、饮料,如已形成习惯,可考虑食用一些代用品,如用糖果等帮助戒烟;用清香的绿茶和新鲜的小番茄来代替提神的浓郁咖啡。

6.淡斑的美容产品可用于应急。在一些重要场合,可用淡斑笔或者遮瑕膏来暂时充场面,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可以暂时保持最佳状态。当然,护肤才是正道,不能靠遮掩蒙混而忽视皮肤问题。

去掉脸上的斑点:按摩去斑

只要好好利用按摩,也可以达到去斑的效果。

1、按摩部位

在按摩面部的基础上刺激风池穴和合谷穴。

风池穴在颈部,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合谷穴在手背部,第1、第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2、按摩方法

A.掐风池穴

被按摩者背向操作者坐好,操作者一手拇指指端按放在其颈部枕骨头后方的风池穴处,用指端甲缘着力,做按掐活动,一掐一松,连掐21次。

B.按揉合谷穴

操作者一手拇指指端按放在被按摩者虎口上的合谷穴处,四指屈曲,抵放在该手的手掌下,用拇指指端着力,做点按活动,一按一松,连按2 1次(图97)。接着,用拇指指腹揉动,连揉1分钟。

3、注意事项

A.在摩面、重点点按迎香穴(图99)的基础上采用本法。

B.要注意情志调摄,排除忧虑、愤懑等不良情绪,保持愉快乐观的良好心态。

C.按摩时注意心情平和,不要急躁、焦虑。

怎么去掉脸上的斑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