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
人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喜欢钓鱼,有的人喜欢赛跑,有的人喜欢逛商场,有的人喜欢打麻将,还有的人喜欢聊天上网。大家知道吗?有时候把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也是一种成功。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由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由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1:
从丹麦王子手中接过奖牌
柳州铁路一中高三学生何兴平有点“痴”: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当其他同学纷纷绷紧神经紧张复习时,他每天还会抽出时间摸摸电脑,看看天下大事,搜集一些电子制作的最新信息。
在学习上分心的结果直接导致他的学习成绩滑落至班级靠后的名次,连考个二本院校都有点悬。
这个“痴”也成就了何兴平:他用两年时间潜心研制的一款能防盗、防火、防煤气泄漏的智能安全报警器,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今年4月,何兴平带着这个项目来到欧洲,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回国前,他从丹麦王子阿希姆手中接过竞赛三等奖奖牌。
何兴平得到了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在面试中出色的发挥让中山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两所名校同时向他发出邀请。最终,他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
我能把它提出来,
就一定能完成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何兴平就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等科技竞赛活动,大大小小的奖没少拿。考入柳州铁路一中——柳州市两所最好的高中之一时,他的成绩排名处于全年级中上游的位置,只要保持下去,将来考上一所一本院校基本没什么问题。
何兴平却没有按照既定轨道走下去。
这个改变源于高一时何兴平的一次发烧经历。当时恰巧碰上家里没人,全身无力的他想走到电话机旁向家人求助,却力不从心。幸好妈妈提前回来,把他送到医院,方才脱险。痊愈之后,他想到,现在很多家庭也可能会遇到陌生人闯入、火灾、煤气泄漏等突发事件,如果家里没有人,后果不堪设想。要是能制作出一款远程控制的智能语音报警系统,在危险来临时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灾难的发生。
市面上像煤气报警器这样单一性能的产品已经很成熟,而且也有一些具备相关功能的电子模块出售。一开始,何兴平认为,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一些自己的创新想法,要完成这个作品也许半年就够了。没想到,这会变成一场持久战,开发过程前后持续了近两年。
为了挤出时间搞制作,何兴平基本上不睡午觉。高一高二两年,他每天都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以保证晚自习回家后能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的开发中去。晚自习后回家洗漱完毕一般都11点了,何兴平还要弄上一两个小时,却也不觉得累。
高一时,何兴平的母亲没有阻止儿子搞研究,而且还很支持他: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给儿子买电子零件和专业书时却从不吝惜。
进入高二以后,何兴平的项目开发进展并不顺利,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和老师渐渐有些不太支持他的研发工作了。当时何兴平安慰自己,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把这个阶段挺过去。“我觉得我能把它提出来,就一定能完成。”
在母亲眼中,何兴平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他总是跟我说,妈妈你不用怕,你要相信你的儿子,我是不会令你失望的。”初中时,何兴平因为投入太多精力从事科技制作,学习成绩也一度落到年级40多名,后来他花了些工夫补习功课,中考时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我不担心他不成功,我是担心他时间不够。因为已经高二了,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快要到了。”但是,母亲的担心和劝说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儿子虽然嘴上说不做了,但母亲仍能发现他暗渡陈仓的蛛丝马迹——从他书桌和床头放着的那些电子、编程方面的书就能看出他最近在干什么。
关系最紧张时,母亲连家里的电脑都不让他碰了。何兴平就偷偷摸摸地跑到学校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去做。回想起来,何兴平觉得当初的这种执著和坚持,也包含着一种青春期的冲动。“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我可能会在某些环节上舍弃,不会把太多心思放在与学习无关的领域,毕竟学习还是需要兼顾的。”
在各种工作之间进行转换,
也是一种放松
从小就爱参加各类比赛的何兴平,在一些同学眼里俨然成了比赛专业户。但在他看来,参赛主要是为了享受制作过程。初中时,为了制作一个城市主题的网站来介绍家乡柳州,他不仅学习了很多电脑方面的知识,而且一有时间就去柳州的大街小巷走访民风民情,搜集图片和文字素材。比赛完了,他也把电脑绘图、视频制作等技术摸个门儿清。进入高中后,性格开朗的何兴平还加入了校学生会,因为这些特长还被推举为宣传部部长。
“又要学习功课,又要搞发明制作,还要担任宣传部长,你怎么忙得过来?”
面对记者的问题,何兴平觉得是兴趣让他不知疲倦。高中三年,他每天的睡觉时间都只有六七个小时。学生会的工作虽忙,但他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懂得了怎样去做一个策划,组织一个活动,怎么样去协调各部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当从事项目开发时,他又会学到很多诸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辛苦,但并不觉得累,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每个领域都需要你,每个领域你都能做一些事。而且能够在各种工作之间进行转换,对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种放松。”
进行电子制作,需要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何兴平因此也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里各种编程、单片机、c语言和电子电路方面的书都被他翻了个遍。“从最初的如何辨别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场效应管以及各种芯片开始,到认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都得不断去学习,才能化解项目开发的一个个难题。”何兴平说。有时遇上一个星期都让他毫无头绪的问题,他就干脆放一放,让自己冷静冷静,利用那段时间给自己充充电,等到回来时又会有新的思路和收获。
让母亲印象最深的是,因为老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图书馆的老师也跟何兴平混熟了。知道何兴平家境一般,有一次老师就问他还想看什么书,可以列个书单出来,学校没有的可以帮他去进。没过多久,母亲看到儿子拿回来五六本崭新的编程、软件方面的书,一脸喜悦地对她说:“妈妈,这是我们图书馆老师特地帮我订的,要是叫你买,你肯定舍不得了。”
何兴平认为,这3年,学校抓成绩固然是一方面,但真正能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是让他们正常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满足。他很感激高中学校和老师的宽容和理解,班主任何茂森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总是很和蔼地提醒他两边都不能放弃。
由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2:
她从哈佛大学经济及数学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了咨询顾问公司观察者集团工作。两年后,她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很受老板赏识,也深受客户欢迎,但她却并不能从这份高薪工作中获得快乐。
紧张工作之余,她常常回忆起少年时去朋友家玩的情景。那时,她十二三岁的样子,去一位同学家,那位同学家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档教授做甜点的节目。面点师表情夸张,语言风趣,一块面团在他的手中三揉两搓,便如魔术师一般变出一个造型别致的糕点。她们看得兴致盎然,不时地对着电视画面惊呼。于是,她们从超市买来原料,依葫芦画瓢地操作起来。很显然她们没有面点师的娴熟,但是她们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从此她对做面点乐此不疲,一放学,便迅速溜回家,常常赶在父母下班之前,做上一块面点,有时也会别出心裁,搞些花样,她从父母赞赏的眼神里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支持。这件事一直到她去哈佛读书才结束。
在她工作的波士顿有一家著名的糕点烘焙店,每次去那个店,她都会点上一份糕点久久逗留。看到端上来的那一份份别致的面点,她都会情不自禁地“哦”一声。她的行为引起了店里做面点的大厨的注意。他们有了第一次交谈,她告诉他,她虽然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但对做面点特别感兴趣,那曾是她最美妙的时间。那位年轻的面点师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谈起面点时眉飞色舞的神态,于是邀请她走进了操作间。
进了操作间,她像鱼儿到了水里,鸟儿飞到了树林,她熟悉做面点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在案板面前,她眼睛发亮,两腮因为激动而变得更加红润。那位大厨成了她的下手,帮她递这送那。不一会儿工夫,她的面点做出来了。大厨惊呼着:“这不是面点,这是艺术!这简直就是艺术!”以后,她和这位大厨成了最好的朋友,一有空闲,她便来这里体验和大厨一起创作糕饼的快乐。
她也萌生了开一家糕饼店的想法。于是她说服父母,获得父母的理解后,她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准备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尝试专业烹饪这条路。她在波士顿南端的华盛顿街上找了一个合适的店面。
工作非常辛苦,她得从凌晨四点一直工作到午夜,一周六天,但她却干得非常起劲。她做出的糕饼、甜点大受欢迎,店里每天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她制作的“黏面包”,几乎一时成了店里的招牌,许多客人赶早排队来品尝,如果迟到了就会深感遗憾。有一位客人从佛罗里达州飞到波士顿,一下飞机便直奔这家面包店,吃了她做的黏面包后,便力邀她去佛罗里达州开一家分店。
她就是在美国有着“巧克力饼干女孩”昵称的华人张柔安。现在,她不但连开三家“面粉烘培店”,还出版了《面粉:波士顿面粉烘焙店的壮观食谱》一书,张柔安在她的书里写道: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人的热情、兴趣才是打开状元之门的金钥匙。
由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3: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 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从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