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英语教育毕业论文
专业英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浅谈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突破口,外语文化的建设也成为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论证了外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我校为例,探讨了外语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大学文化,外语文化,第二课堂
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努力形成催人奋进的人文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着力构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民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文化虽然抽象,却可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方面体现;外语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语文化的建设同样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物质文化也叫外显文化,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相关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以英语书写的教学楼、办公室门牌、橱窗、板报、挂画、路标、实验室装饰等。在适当的场所设计一些名人的题词、警句、格言;塑造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密切相关的教育名人的形象;设置文化墙、文化长廊 ,雕塑;尤其是外语系的文化走廊,更要弥漫浓郁的外语文化气息。
2.制度文化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院系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窗口,外语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制度保障。
3.行为文化指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它包括大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等。它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如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和社团活动,开展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外语第二课堂是行为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4.精神文化是内隐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在长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它包括校园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一个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文化,也是一所大学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当代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创建与繁荣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综合育人的重要方面。而在当代高校中开展外语文化建设更是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年特点、提升校园文化、服务综合育人的重要举措。高校教育者应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积极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使其走在时代前列,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1.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以及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多维方向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外语文化方面更是走在社会接纳外来文化的潮流之前。而外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视野范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潮流者有之,逆中华传统美德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者亦有之。面对这样的现实,只有依托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将外语第二课堂活动视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我们才能站稳这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 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优化提升作用。
由外语教学衍生而来的第二课堂活动立足课堂外语教学,以引介外语文化、提高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让大学生置身于外语文化氛围,汲取外语文化中人类文明成果精华。开展此类活动既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亦能促进大学生学业成长,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得以优化。从参与对象上说,外语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必修基础性课程,其受众为所有在校大学生。因此,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具有最广泛的基础,提高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同时,在此过程中,大学生通常能接触到符合时代潮流、较为先进的理念或思想,这既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生事物的心理特点,也为教育者把握大学生多维思想动态提供了认识角度。
3. 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育除课堂教学外,更重要的在于综合育人。引导大学生提高他们面对外语文化中人类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能力,培育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综合适应能力应当成为大学综合育人的目标之一,这些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等。除开设相关课程外,具有潜移默化育人作用的校园文化理应承当这一教育功能,而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应当成为培育大学生贯通中外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开拓宽广明晰的国际视野,树立敏捷创新的全球思维的重要阵地。通过该类活动的参与又使大学生增强了外语学习兴趣、提升了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大学外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承载着营造外语学习氛围的功能。
(二)我校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举措
1. 创建外语文化活动阵地
校园文化的构建离不开文化设施的保障,外语第二课堂活动需要以平台建设形式加以“固化”。我们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和“语言情境仿真实验室”项目,整合提升各类外语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物质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外语文化实训活动,如《商务谈判》、《英美文学作品欣赏》、《英语文化周》、《涉外礼节与礼仪实训》、《职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战演习》等;借助清心广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展如英语角,英语沙龙,化妆舞会,英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有形”的外语文化活动设施近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参与外语文化活动的热情。
2.完善机制及资金保障
以立体多层的机制框架保障外语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外语文化建设。例如,每学期有步骤、有创新、有重点地站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高度策划组织各类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既依照业已构建的机制框架中外语文化活动目标行事,又不拘泥条框,充分根据大学生兴趣特点和教学及育人需要,充实优化该机制框架的构建,使之为促进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产生助推提升作用。资金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除了有效利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经费外,我们还通过拉赞助的方式争取外援,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定期、高质量开展。
3. 营造浓郁的外语文化氛围
(1)注重活动侧重,凸显培育目标
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各种外语文化活动的侧重,力争凸显对大学生相应综合素质培育的活动目标。
我们把外语文化活动分为民俗文化类、西方节日类、影剧展演类、语言运用类等,见下表:
外语文化活动分类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所属类别
活动目标
1
西方风土人情知识竞赛
民俗文化类
以多种形式使大学生了解外国风俗习惯及其内涵,培育其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外语思维方式,从而初步树立一定的全球思维
2
中西习俗对比讲座
3
英美民俗文化嘉年华
4
圣诞节系列活动
西方节日类
通过对西方节日的了解,激
发大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并
利用该类文化活动进行如
“感恩的心”等主题教育。
5
万圣节系列活动
6
感恩节系列活动
7
外语戏剧节
影剧展演类
理解影剧展演中体现的外国
社会文化现象,进一步加强
跨文化交际意识。
8
外语跳蚤市场
9
外语影视欣赏
10
“希望英语”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
语言运用类
引导大学生在外语综合能力
运用中增进对外语文化的理
解,增强外语文化信息敏感
逐步开拓较好的国际视野。
11
英文歌曲大赛
12
英语角
13
外语报刊设计
以外语为载体,引导大学生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关注并理解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途径。同时,将外语文化活动进行分类有利于活动侧重,在不同类别活动中能够较为明晰地对大学生相应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以利用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服务学校综合育人目标。
(2) 利用品牌效应,扩大活动影响
在外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活动的品牌效应,它是营造浓郁外语文化氛围的有力保证。教育者应有一定的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将若干个外语文化活动打造成影响深远、参与面广、口碑好的重点项目,在资金支持和组织力度等方面加强投入,这样不仅能在教师和每一届学生中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并且有助于该活动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连带产生更多的品牌项目。
“‘外研社杯’英语文化节英语风采嘉年华”是我校的外语文化品牌。该主题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对全校师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对学风建设具有的巨大推动力。此活动展示了外语素质教育成果,体现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展现了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英语实践能力,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这样的活动我们将定期、长期开展下去。
(3)注重方向引导,蕴含主题教育
在和谐繁荣、展现个性的外语文化建设思路下,我们注重引导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向,并以此为契机,将积极向上的主题教育蕴含其中。在创建和繁荣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时,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贯穿始终,仔细筛选、认真整合、全面优化一切有益于向主旋律发展的外语文化活动,吸收外语文化中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以此引导、塑造、鞭策和鼓舞大学生提升美的情趣,塑造高尚灵魂:对于消极堕落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要借机引导大学生辨别认清、予以抵制。同时,可以借助某些活动突出主题教育,例如在感恩节活动中可用“感恩的心”主题一以贯之,引导大学生感激社会,关爱他人。
4. 稳定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主体
外语系在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资源、专业师生和组织经验等优势。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依靠外语系的上述优势,依托外语专业背景出身的团学活动指导老师、院系的专任教师的学术指导以及外语专业学生对外语文化内涵的高度敏感和认知对活动组织的助推优势,指导和引导全校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质量和专业程度上有所保障。因此,我们为外语第二课堂活动配备指导教师,一般而言为外语专业背景出身的团学活动指导老师或院系的专任教师。同时,我系的外语类学生社团组织,如英语协会,口语协会,也成为外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外语类学生社团组织,如英语俱乐部等,在外语文化活动组织及活动设施上也有一定优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整合他们的资源形成合力为外语文化活动组织提供保证。
创建和繁荣大学校园文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外语文化创建是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优化提升作用。只有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认识,勇于拓展内涵,善于创新形式,既要把握社会主义高校育人的主旋律,也要敢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吸收外语文化中积极的人类文明成果,为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相应合格的大学生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黄立鹤,大学外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新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向燕,外语教学在校园文化创建与繁荣中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04.5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英语拒绝语的顺应论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顺用论”研究日常会话环境中的英语拒绝语及其使用过程,认为在众多语言和具有策略性的手段中,拒绝者选择合适的一个来动态顺应双方所处的物理世界、社会关系以及当时的心理动机。同时拒绝者不是被动的适应,他还利用各种语境因素来满足自己的交际目的以图获得交际成功。
论文关键词:拒绝语,顺应性
1.引言
对于英语拒绝语,国内外已有些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过专门研究,但都是局限于单一角度,如礼貌语用,跨文化语用及二语习得等方面。本文从一个全新的理论即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努力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功能等角度来综合研究英语拒绝语,并进一步得出它的生成机制.
2.顺应论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起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维索尔伦(2000:58-59)指出,任何选择的做出都涉及到语言的三个特征:多样性,商议性和顺应性。其中顺应性是语言使用的关键。对维索尔伦(2000:56-61)来说,语言的使用是人因语言内或外在的原因,从多种可能里有意无意的做出可行的语言选择,来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的这种性质就是顺应性。
3.顺应论与英语拒绝语
英语拒绝语的使用是一个复杂,与很多因素相关的,动态的过程。每一个拒绝策略的选择所顺应的因素,都不是绝对和单一的,是同时起作用的。只是在特定语境下,有一个相对凸显的因素对策略的选择起着更大更明显的作用。
3.1 顺应说话者
从顺应论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使用者是关键,因为物理,社会和心理因素直到被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激发,才会在语境中起作用。如:
(1) Maid [in the doorway, left]: The children keep asking so nicely if they can come in and see Mummy.
Nora: No, no, don’t let them in! You stay with them, Anne Marie.
Maid: Very well, ma’am.
据维索尔伦(2008:83),语言的传递者会影响说话者的语言选择,反之,说话者的选择也会尽量顺应传递者。上例中不难推断,作为一个热爱孩子的温柔母亲,Nora是不会这样断然直接拒绝她的孩子们的,她之所以以成年人的方式拒绝,是为了顺应话语传递者女仆,使态度清晰表达有效。
3. 2 顺应心理世界
维索尔伦(2000:87)指出口头的交流同时也是内心的交流,心理因素会在各自语言选择的过程中被激发;同时,语言的选择也是以试着揣测听话者心理状态为前提的,比如听话人的个性特征、愿望、动机、信仰和意图等等。一般来说,在拒绝者的话语中总是有一定的意图。一般我们不会错过机会来任何顺应自己意图,从而达到成功交流的目标。如:
(2)Strasser: What's your nationality?
Rick: I'm a drunkard.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总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来达到成功的交际。但是Rick在这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的意图是阻止Strasser的审问。他对法西斯警官的问题装聋作哑,答非所问,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符合一个正直聪明,反法西斯的美国人的身份,因为直接生硬的拒绝可能反而会激怒Strasser。
(3) Ben: Let me whitewash a little.
Tom:--No, mo; I reckon it wouldn’t hardly do, Ben. You see, Aunt Polly’s awful particular about this fence—right here on the street, you know—but if it is was the back fence I wouldn’t mind, and shi wouldn’t.
有时我们拒绝别人,其本意是刺激他们的兴趣和挑战他们,意图是诱惑。上例中Tom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事实上他已经非常厌倦刷篱笆了,但是当Ben提出要帮他时,他反而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还假装Aunt Polly 只信任自己的水平。这样更加让Ben 跃跃欲试,想争取机会证明自己。
(4) Louis: Garfield! Garfield, where are you? Garfield, get down from there, man.
Garfield: No. I’m not coming down. I’m happy to live the rest of my life up here. Thank you.
Garfield 并不是真想呆在电线杆上不下来了,它的意图只是开个玩笑,非常符合它爱捉弄人,诙谐的个性。要是它不这样回答,就不是经典的Garfield形象了。
(5) Brandon: Yeah. So, you wanna go shoot some hoops? My next test
isn’t until Friday.
Joshua: No! Don’t you get it? Study first, play later!
Joshua 的本意是通过拒绝来劝说Brandon,因为Brandon 可以从这个劝说中获益,所以也有利于降低拒绝的言后之力。
(6) Mr. Lockwood (the tenant): Perhaps I can get a guide among your
lads, and he might stay at the Grange till morning-could you spare me one?
Heathcliff: No, I could not.
我们使用的语言总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我们如何使用语言很大程度上也由个性决定。上例中Heathcliff 是个冷漠粗鲁的人,这里他直接生硬的拒绝了租户的求宿,毫无同情心,更别说考虑到别人的面子。
(7) A: Let’s go shopping this afternoon.
B: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exam.
这里B好象违背了关联原则,他拒绝的本意只能从文中推断。一般对学生来说,考试是很重要的事,B这样拒绝顺应了A的情感,更容易得到A的理解甚至同情。
(8) Rose: Stay back. Don’t come any closer.
Jack: Come on. Give me your hand. I’ll pull you back.
Rose: No! Stay where you are. I mean it. I’ll let go.
Rose 是Titanic中的女主角,因为绝望想自杀。这里她的拒绝顺应了Jack 的意愿,非常有效。如果想救她,在她放手之前Jack 肯定只能呆着不动。
3.3 顺应社会世界
人作为社会动物,在交往中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社会约束。维索尔伦(2000:91)指出,语言选择所相互顺应的社会因素是没有局限的。比如社会地位、知识、权威、年龄、社会阶层、亲疏等等,这些因素对语言的选择上有很重要的影响,说话者也往往会在拒绝语的选择上顺应这些因素。
(9) Principle: With your untrammeled sight, whom did you see?
Charlie: Well, I saw…I saw something, but I…I…I…I couldn’t say who.
Principle: All right. What was something you saw?
Charlie: I…I couldn’t say.
Priciple: You couldn’t say or you wouldn’t say?
Charlie: Well, I just…I…I just couldn’t say. I’m…
面对校长的询问,Charlie尽管意志很坚定,但是拒绝起来还是结结巴巴,因为要拒绝上司或者权威的请求都显得有点冒犯。
(10) Molly: Can I go out now and spend a little time with my friends?
Cattie(the grandmother): No, you can’t!I know you. Those scruffy
urchins outside the window, I saw them too. Following them
up the hill, is that what you have in mind? Do you know what
you’ll find?
奶奶无论在年龄,知识还是权力上都比孙女更有权威,所以断然拒绝了孙女的请求,还给出了她的道理,很符合长辈的身份。
(11) Krogstad: All right, all right. But to come to the point: there’s still time. And I advise you to use your influence to stop it.
Nora: But, Mr.Krogstad, I have no influence.
(12) Megan: Gross!! He just barfed all over the floor!
Brittany: Well help me clean it up before my roommate gets back.
Megan: No way! I’m outta here.
第一例中Nora和Krogstad并不熟,用到了称呼语,意在与请求者保持距离,同时也是修复面子。第二例中两人是同学朋友关系,非常熟悉,所以用的简单直接拒绝,并不影响两人以后的交往。由此看来,社会关系越亲密,拒绝语更随便更直接。否则,就需要更多的辅助行为来降低由拒绝带来的不满甚至敌意。
3.4 顺应物理世界
没有物理世界语言使用不可能存在,语言的使用通常要考虑物理世界,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顺应物理世界,比如身体姿势(耸肩,摊开双手,摇头等等),表情,说话者的性别等等,英语拒绝语的选择也是这样。
(13) Leila: Whoa! Has your boss gone crazy?
Mary: Let’s go get some coffee.
Mary 的拒绝违反了相关原则,但是她注意到了谈话的物理环境,在办公室谈论老板显然是个不合适的话题,所以通过转换话题避免了这个尴尬的话题,这个拒绝很好的顺应了所处的物理世界。
4.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谈话者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拒绝策略来顺应众语境因素的。我们认为不仅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社会和物理世界等因素都会影响拒绝策略的选择,同时,拒绝者也会利用各种语境因素来满足自己打交际目的以图获得交际成功。
参考书目:
Jef Verschueren.2000.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 New York, Sydney, and Auckland: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Zhang Xinhong. 2000. The Pragmatics of Chinese Refusal: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M].Manuscript of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Aristophanes, 1969, Four Major Plays [M].New York: Airmont.
钱冠连、霍永寿,2003,《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得杏,1993,谈话里的协调[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孙建秋,2005,美国当代短剧选[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朱维芳,2000,英语电影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科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英语教学本科毕业论文
2.大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3.有关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4.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5.英语专业自考毕业论文
6.英语专业学年论文范文
本科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