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文明礼仪演讲稿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华文明礼仪的演讲稿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关于中华文明礼仪演讲稿篇1
同学们: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向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总理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傅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周总理忽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子,朱师傅心里一阵紧张,忙说:“我工作没做好,真对不起总理。”周总理微笑着宽慰他说:“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躲得快。”事后,周总理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除朱师傅的顾虑。
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长辈,对老师,对说话对方表示尊敬时,要称呼“您”;请求别人做什么或给予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或有事向你道谢时,要说“别客气”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你好”;分手时互相说“再见”。说话时,态度要和蔼、谦逊、文雅、亲切、得体,决不可以说脏话、粗话,要坚持说普通话。
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讲究文明礼貌,讲究仪表仪态,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撒野。要学会克制和谦让,自己不对,要勇于自我批评;别人不对,要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当别人对自己表示歉意时,更不能得理不让人。
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擅自进入别人房间,是鲁莽是行为。任何人在工作、学习时都需要专心专意,因此要尽量避免去打扰别人,当别人正在休息时,尤其是睡着了的时候,更要尽量避免打扰别人、影响别人。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传统,做到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关于中华文明礼仪演讲稿篇2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XX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关于中华文明礼仪演讲稿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文明,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种束缚,是被动的强迫性的接受。“不许随地吐痰”“不许乱丢垃圾”“禁止喧哗”“禁止吸烟”……在明确的指令下,人的外在行为因制约而沿着文明的轨迹缓慢的运行着。
法国思想先驱伏尔泰论及的“被动的文明”就触到了人类缔造文明世界的尴尬的软肋:你看,“禁止吸烟”的标牌下不乏吞云吐雾之士,宣誓“文明公约”后仍有污言秽语之辞,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港城仍存在“看着红灯过马路”“乱丢果皮视无睹”的反文明现象。
其实陋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从来都不缺乏,只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知晓文明的人却在践踏文明,这怎能不引起我们深沉的反思?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文明的源头—校园吧,当学生以作弊的方式完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卷时,当从小就口口声声喊着“老师好”的学生辱骂甚至殴打授课的老教师时,当部分学生面对受灾的川西表现出不屑的神情时,我们,将如何去抓握文明;我们,将如何去传承文明?
“现象永不能替代真理去诠释未来”,爱因斯坦曾用这句话劝诫战后垮掉的一代,今天我们同样用这句话告诉坚守着文明阵线、从未以阴霾而忘却蓝天的人们。只是我们更要理性的认识到:文明不仅仅是一条干净的街道那么简单,文明必须成为灵魂的需要,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文明从来都是人类最需要的。当然,之上高达194的天才马斯洛说过,生理的需要,物质的满足才是最基本的需要,其实这并不矛盾,只是回答的角度不同,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文明的倡导就在于让人们在文明中得到实惠,在陋习中吃到苦头。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到城市知识分子的丁克家庭很能从某个层面反映这个问题。
如此看来,灵魂与文明的碰撞还是很具有物质性的。当然,倡导文明不是让我们去追求物质,而是要明白文明并不是让我们变得木纳、贫穷。相反,只有文明存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世界才会更加有序、和谐与富强!
一个让座的落魄者得到了洛克菲勒的百万美元馈赠,东山再起;一个弯腰捡起废纸的青年在落聘的情况下得到了重用的机会,创建了“美国福特公司”,现实中的故事正在很亲切的讲述着文明的普遍意义,也只有这种普遍的物质意义为人接受时,与灵魂的对话才成为继续的可能,文明的传承才真正具有可持续的意义。
没有人不渴望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和满足,只是一些愚氓之辈以陋习的方式来索取物质或丰富精神,愚之蠢也!何须如此,文明一样可以得到,尚不用背罄竹难书之罪名。美国的埃里克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难道文明就不具有强大的力量?在汶川地震抢险的人民子弟兵,不仅是威武之师更是文明之师,他们不正是以强大的力量正在战胜这场空前的自然灾难吗?
让文明与灵魂对话,就是让我们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去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文明是否能带给我们这种需要。在这样的思考中,让文明成为我们内心天幕中的灿烂星空,照亮夜行的自己和他人,温暖黑暗中的一切草木和鸣虫!
谢谢大家!
关于中华文明礼仪演讲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