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1 17:14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对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各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探析

摘要: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国家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经济水平,而生产过程的同化导致服务水平的差异直接决定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份额,所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服务业,其利用现代化新技术、新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使传统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较强外溢效应,是对整体经济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其需要去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及生活服务,由此可见其具有现代性、高新技术性、知识密集性、动态性、生产性等特点,其是信息化、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发展成果,公共服务职能愈加突出,所以现代服务业不同于第三产业,其广泛分布于三大产业之中[1]。

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首先市场上对现代服务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其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相关产品行业的发展,形成相互消耗式的波及效应,例如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业发展会带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壮大,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发展会带动钢筋、水泥等企业的生产等,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消耗会波及相关产业,而相关产业的消耗又会形成现代服务业的间接消耗波及,以此推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其次,受消费者“以此购齐”消费心理的影响,现代服务业会形成配套需求式波及效应,例如消费者最初购买智能手机的目的是观看直播球赛,但其在业余时间可能会利用智能手机拨打电话、观看付费电子小说、付费视频,玩付费游戏等,为满足这种配套消费需求,现代服务业的产品会自觉与相关产品形成互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新兴产物,所以其具有示范作用,形成示范波及效应,例如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会出现咨询、管理等新的行业形式,会在信息传播交流速度逐渐加快中影响人的消费观念,以此引领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现代服务业激发生产者新的投资需求

首先,随着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生产者舍去了建造仓库、配置车队、信息交流、寻找市场等环节的成本开支,使其生产成本相比过去得到明显的提升,为生产者队伍壮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其次,金融业的发展、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生产者的融资渠道扩宽,例如民间小额贷款,为中小型生产者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使生产者产品升级、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有保证,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者开拓产品相关产业,也有利于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以此拉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现代服务业中的市场调查服务、会展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可以使生产者及时、全面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改进,为生产者提供展示自身产品、服务优势的平台,使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为生产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中的调研、策划、咨询服务及保险业使生产者的投资风险在事前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可以使生产者的生产难度降低,而生产利润增加,由此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激发消费者消费需求

首先,现代服务业重视产品的研究开发,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个性化、品牌化的追求愈加旺盛,生产者为追求经济利润,积极与现代服务业相关服务相结合,使其产品供应相比过去更加具有吸引力,以此激发消费者消费;其次,随着现代服务业分期付款等服务形式的出现,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传统的“先赚钱后消费”向“先消费,后付款”转变,而且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使房地产、汽车行业等一次性消费成本较多的产业在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此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再次,随着现代服务业中的各种保险服务的出现,使消费者对工作、健康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最后,现代服务业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网上交易等,使消费过程的安全性、便利性等更有保证,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消费需求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名经济增长。

(四)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机制

现代服务业的显性就业机制和隐形就业机制都非常明显,显性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中创造了庞大数量的就业机会,例如淘宝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截止2014年向社会提供近20万的就业岗位,而且仍以每月5000个新店铺开张的速度持续增长,而隐形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其相关产业就业机制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收入产生的乘数效应、因推动技术进步而创造就业机会、对供需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等方面,例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劳动力市场运行不稳定等,以此扩大就业的空间,在现代服务业刺激消费者需求,推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张术环;学术论坛2006-04-10

2、坚持教育创新 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林木西;张今声;马树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5-15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与GDP的比重以及旅游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出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发现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民经济

一、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迅猛发展。1996年9月,黑龙江省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新兴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把哈尔滨、五大连池、镜泊湖、扎龙湿地、神州北极、兴凯湖、小兴安岭、抚远华夏东极、大庆温泉、鹤岗黑龙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地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重点,辐射全省。目前我省有旅行社613家(其中5家入选“全国百强旅行社”,位居东北三省之首)、星级饭店309家、家庭旅馆230家、景区景点1000余个(其中包括国家A级景点175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S级滑雪场29家。黑龙江省2008—2013年度旅游产业发展良好,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二)研究方法

采用旅游增加值进行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然后,使用贡献率指标并加以修订,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其间接影响。

(三)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影响

1.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直接影响。以往对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比较,采用旅游总收入和GDP直接比较的方法。旅游总收入是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全部旅游收入,而黑龙江省GDP则是这段时间的生产总值,是所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其与旅游收入属于不同的统计口径,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会夸大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李江帆、李美云在1999年发表的《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中提出的“旅游增加值”概念,将旅游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除2005年增长缓慢外,2006—2013年均稳步上升。旅游增加值也呈逐步递增趋势,其中,虽然2004、2005年受到“非典”影响、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升幅略有下降,但总体发展情况较好,绝对数值稳步提升。旅游增加值绝对数值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只有旅游增加值占黑龙江省GDP的比值增大才能充分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计算得出,旅游增加值占黑龙江省GDP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其占第三产业GDP的比例达到支柱产业标准,说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贡献较大。虽然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较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这与地理位置、环境、资源等因素相关。因此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规划。除了从旅游增加值的角度研究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外,通常还需运用贡献率指标分析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贡献率是指某产业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借此了解这一产业生产的产值利用中间消耗的比例。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在1.4%~11.6%之间上下浮动。受2003年“非典”影响,2004年黑龙江省旅游收入下降,2005年开始回升,又由于2008年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导致2008—2011年旅游经济再次陷入低潮,直到2012年有所好转。这是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有所波动。总的来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水平逐步上升,说明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自身收入是对黑龙江省GDP的直接贡献,而其通过间接消费和诱导消费又为旅游目的地做出进一步的经济贡献,即旅游产业对GDP的间接影响。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设黑龙江省GDP为y,历年的旅游收入为x。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认为所建回归方程有效。R方的值是0.993,R方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点拟合得越好,表明旅游总收入与黑龙江省的GDP关系密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平方和为111400000,残差平方和为799502.325,总平方和为112200000,F统计量的值为1114.759。F值检验目的是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是否可用线性模型来表示。F值越大,说明自变量造成的因变量的线性变动越大于随机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显著。这里F值较大,说明旅游总收入造成的黑龙江省GDP的线性变动远大于随机因素对黑龙江省GDP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较显著。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每产生1个单位旅游收入,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个单位,说明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显著。

二、结论

通过研究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与GDP的比重以及旅游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出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发现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选用旅游增加值这一指标与全省GDP相比较,避免了用旅游收入与GDP相比较带来的数据夸大。贡献率弥补了旅游增加值的不足,体现了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得出每产生1个单位旅游收入,会使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个单位的结果。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等旅游关联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因此,必须提高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才能提高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此外,还应逐步完善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建立健全旅游业的法律法规,针对黑龙江省特点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商品,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民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包学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15

2、如何摆脱“永久打工者”的困境?——重读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晓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30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

1.国民经济学论文

2.国民经济学发展硕士论文

3.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

4.有关国民经济的论文

5.有关宏观经济学论文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