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宋美龄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7-03-31 23:19

宋庆龄众所周知,孙中山与宋庆龄相恋时,两人年龄相差27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孙中山宋美龄的那些事,希望对你有用!

孙中山宋美龄的那些事

宋庆龄,中国近代以来着名的女性,伟大的民主人士,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22岁,孙中山比宋庆龄年长27岁。宋庆龄与孙中山之间,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平凡温馨的生活,有夫妻间的温暖与体贴。孙先生的菜烧得很好,宋庆龄也会烧很多好菜,他们常常交换着烧菜。那么宋庆龄有孩子吗?

在上海的宋庆龄故居里,餐厅里一直挂着她母亲的油画像,这是她对母亲的一种歉意,也是对家庭的一种怀念。在暮年,宋庆龄坚持自己死后能同父母葬在一起,这也是为了表达她生前在婚姻问题上未能如父母所愿、无法尽孝的遗憾,希望死后永远陪伴父母。

这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却形同母女的两个人。一位是孙中山的夫人,一位是极为普通的女子。24年里,隋永清依偎着宋庆龄长大,伴随她走到生命的终点。30年后,2011年5月29日,“遗爱长留——隋永清藏宋庆龄文物展”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开幕。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原副秘书长沈海平女士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完成对隋永清女士的访谈,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宋庆龄。

平日生活中,宋庆龄几乎从不佩戴任何首饰,但从少女时代出国一直到暮年,她将祖母传下的绿松石戒指、发簪,以及母亲送给她的钻石别针等等,都珍藏着。直到后来,一部分送给了隋永清。甚至她父亲送她的酒,她也在故居中一直存留着。宋庆龄保存这些东西,寄托了对于家族的怀念和祖辈的记忆。宋庆龄毕生热爱家庭氛围,热爱紧密的家庭关系,思念远在他乡也割舍不断的亲人。她曾对隋永清说过:“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改变。”

“妈妈太太”是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专有称呼

隋永清是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的孩子。1957年底,隋永清出生,隋学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宋庆龄,那一年宋庆龄64岁。隋永清回忆道:“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个习惯,谁家有孩子了,都会抱给她,给她看一眼。”宋庆龄一生未曾生育,但她非常喜欢孩子。

当隋永清被抱到宋庆龄面前时,她非但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因为认生而大哭大闹,反而是对宋庆龄一笑,正是这一笑,让宋庆龄觉得冥冥中同这孩子有一种亲密的缘分。

宋庆龄不喜欢被人叫显老的称谓,如阿婆、奶奶等。多年从事宋庆龄研究的沈海平谈到,“妈妈太太”是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一个特有称呼。这个特别的称谓曾令宋庆龄研究者们费神考证了许久。

那时,在宋庆龄上海寓所餐厅里有宋庆龄母亲倪老夫人一张画像。在永清刚会讲话的时候,吃饭前,宋庆龄把她领到倪老夫人像前,让她面对老太太说:“婆婆吃饭了”。永清问,她是谁?宋庆龄答,“这是我的妈妈。”然后让永清再叫一遍。隋永清就大声叫“这是太太的妈妈”。第二天饭前,宋庆龄又领永清走到倪老太太像前。永清一下子懵了,不知该叫什么,脱口叫了“这是妈妈太太”。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宋庆龄却说,好啊,这个称呼太可爱了!以后小孩子都不许叫我太太了,都叫妈妈太太!秘书张珏也说,今后小朋友们就都跟着永清叫妈妈太太!这之后,“妈妈太太”就成了永清这一辈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专有称呼。

养女隋永清出嫁宋庆龄哭了

宋庆龄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家庭氛围,过普通家庭般的朴素生活。平时在卧室里,宋庆龄总是用着明显发旧的手绢,穿一身布衣。隋永清曾问宋庆龄,为什么不用新手绢?宋庆龄微笑说,旧手绢反而软和。下楼会见来客,宋庆龄会另用手帕。隋永清记忆里,宋庆龄在正式场合,会把一切做得很圆满很完美。而居家没有必要的时候,她就很随意。宋庆龄觉得,如果两边都太过了,其实累的是自己。

宋庆龄常常把小永清带在身边,她把一个铜鼓形的红木凳反过来,把永清放在木凳里,就好像站在一个婴儿车里,非常安全。小永清尿了她一身,她也毫不介意。今天上海故居的地毯上还有一摊深色的印记,是当年永清的尿渍。近年故居翻修时,要照原样仿制地毯,以为这是特有的颜色,专门仿制了深色。

宋庆龄有很棒的厨艺,她做得一手很好的美式炸鸡块。有一次小永清忍不住偷吃了炸鸡被发现,宋庆龄并不责骂,先笑她:“你小孩子很聪明的,那么多的鸡块你单把鸡腿给拿走了”。然后再和颜悦色地说:“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很没有礼貌吗?我跟你讲过的,不是不给你吃,是告诉你到了楼下大家一起吃,你如果要做一个好孩子的话,下次一定不要这样做,答应我好不好?”

1980年,隋永清要结婚了。按照中国的传统,女儿出嫁前,母亲照例会有一番细细的叮嘱。她非常严肃地亲口对隋永清说:“如果他打你,马上回来离婚。我最憎恶的就是家庭暴力,不管男人打女人,女人打男人都不可以,你打他也不行,这是一步不让的。如果说真的发生这种事情,他哪怕就是打了你一巴掌,你也要回来。你离婚,马上离婚,你回来,回到我这儿来。”仪式结束之后,宋庆龄怕大家放不开,悄悄离开。隋永清出来送,宋庆龄却让她回去招呼客人,但就在隋回身的一刹那,宋庆龄拉住养女,抱着她哭了。

与孙中山一起的十年最幸福

有一天,一起吃午饭,隋永清发现宋庆龄格外喜形于色,宋庆龄问她说:“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当时是10月,隋永清回答说:“今天25日”。宋庆龄告诉她,这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她特别高兴,摇头晃脑的,完全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好像那意思是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记住哦。”她完全沉浸在对孙先生的爱和回忆之中,说当时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决定要追随孙先生,绝不回头。

宋庆龄说起过,有一点别人永远比不过她,要是有点什么病痛,孙先生是医学博士出身的。她充满自豪地说:“你看看,你看看我找的男人。”她如果要认真地给孙先生记录一些东西,孙先生总要她舒舒服服地坐着,怎么习惯怎么去做。她就懒懒地靠在沙发扶手旁,孙先生口述文件,她就在那儿记录。

她告诉隋永清,她和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而且这一生她拥有这样一个男人足矣,这样一个男人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孙中山。他是最优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很骄傲。

后来,宋庆龄的身体条件不允许爬上高高的中山陵,她又不能容忍别人将她抬上去,因为她认为这是对别人身体的凌驾。于是她只能在家中、在重要的日子,在孙先生的像前摆上花朵。1975年10月12日,当北京香山的红叶遍布山野之时,宋庆龄最后一次拜谒了孙中山在香山碧云寺的衣冠冢。那年,宋庆龄已经82岁高龄。隋永清回忆说,宋庆龄是坚持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的。自此之后,她再也没能亲自去为孙中山扫墓。

宋庆龄告诉隋永清,“外面流传什么我是被家里关起来,从窗户逃走结婚等等都是胡说。我离家时,心情十分矛盾,特别觉得对不起母亲。我与母亲感情很深,从心底里不忍伤母亲的心。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还恋恋不舍地回身看了一眼,发现母亲房间拉着的窗帘动了一下,我隐约看见母亲正在窗帘后面看着我。吓得我慌忙扭过头走了。我真害怕再多看母亲一眼,就会软下心,迈不动双腿而留下来。”

1915年6月28日,日本外务省的暗探注意到,孙中山发了一封挂号信给宋庆龄的父亲,即在上海的“查理·宋”。五天之后,他又给同一地址发了一封给宋庆龄的电报。宋庆龄离开东京回上海之前,曾同孙中山商定,她要去争取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但爱泼斯坦指出,“这封电报她有没有收到是个疑问,因为这时在宋家内部发生了一场尖锐的冲突,她失去了行动自由,她个人的信件也被扣了。”1915年10月初,孙中山又派他信任的秘书朱卓文到上海去把宋庆龄接回日本。朱卓文的女儿慕菲雅(英文名)是宋庆龄儿时的伙伴,或许是通过这层关系,朱卓文与宋庆龄设法取得了联系。关于此后的细节,爱泼斯坦语焉不详,仅仅写道:“她偷偷溜出了屋子,给父母留了一张字条。”随后否定了关于从阳台逃走的传言。

关于那些宋庆龄成婚细节的“猜测”或“夸大”,隋永清说,宋庆龄对她讲过,她和她的家人“是决定冷静之后再解决的”。但宋庆龄的离家,确实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临走时,她也觉得对于父母是有些愧疚的,她违背了他们的意愿,要给他们鞠一躬,告诉他们:‘对不起,我不孝。’”

宋庆龄给隋永清说这些事的时候,是“眼睛望天,难受的那一种表情”。隋揣测,“在那个时刻,对于母女两个人来说,肯定都是万般滋味在心头”。宋庆龄决定不回头,来到日本和孙中山成婚,这之后她的父母才追到了日本,最终将宋庆龄的嫁妆给了他们,也代表了家庭的一种认可和祝福,家族对宋庆龄的选择表示了接受。由于宋庆龄突然结婚,家里准备的嫁妆还未齐备,这块菊花图案的衣料,还是半成品。倪老夫人对宋庆龄说,你今后请高人把它绣完。

可以政治观点不一致,但亲情不能丢

在与晚年宋庆龄相处的岁月中,隋永清始终感觉,宋庆龄有一种寂寞。宋氏家族是中国现代史上很特殊的一个家族。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骨肉分离的痛苦,宋庆龄尤为如此。

宋庆龄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半天。隋永清开始以为她是在办公,只见她低着头,双手放在拉开的抽屉里,摆弄着什么,翻看着什么,或者就是长时间的发呆。永清习惯了只要她不发话,就不去打搅她。

直到有一天,宋庆龄把永清叫过去。永清发现,宋庆龄拉开的抽屉里有一本相册。宋庆龄翻着相册,一张一张地向永清介绍:“这是我们全家,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妹妹、我的三个弟弟。”宋庆龄保留着宋美龄送给她的精美衣物。晚年,当宋庆龄得知宋霭龄去世的消息时,她难过得默默独处很久。

宋庆龄对隋永清说过,她非常不赞同那些一奶同胞之间仅仅因为政见不同就发表声明脱离关系,而那在当时是很常见的。隋永清还记得宋庆龄说过:“你和家人可以政治观点不一致,但是亲情不能丢。”面对文革时期那些对亲情血缘的淡漠,她认为不可思议,对此她曾说过一句:“不要教坏小孩子。”

对父母抱愧终生

隋永清展示了宋庆龄的一件嫁妆。这是一件苏绣高手精心绣制的菊花图案的衣料。上面应有99朵菊花加一组由13朵菊花组成的团花,寓意“天长地久”和大圆满。可是沈海平和隋永清仔细地数过,发现绣好的只有93朵,还差6朵没有绣完,上面已经用粉块画好了图案,绣好了拓片,点好了花样,但就是没有绣完。

这张衣料为什么没有完成?这和众说纷纭的宋庆龄为婚姻出走有关。曾经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宋庆龄因与孙中山相恋,被软禁在家中,她瞒着家人跳窗逃走。“这次出逃后来被编成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阳台加梯子’那种场面的浪漫故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由他撰写的《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的传记中写了关于出走的细节,“庆龄自己从来没有加以证实过”,又指出,“真正的戏剧价值倒不在于经过的细节。”

宋美龄的人物评价

社会评价

宋美龄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宋家三姐妹,有句评语:“大姐爱财,二姐爱国,三妹爱权。”

《生活》周刊:议员们全被夫人的风采、妩媚和才华吸引了,惊愕了,缭乱了。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达四分钟之久以后,蒋夫人开始演讲,她的主题是:战胜日本比战胜德国更重要,美国应当让她的人民去中国战斗,而不应该在太平洋花费那么多的力量,当她说到,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时,欢呼的掌声达到了高潮。

尼克松《改变亚洲历史的人物》:蒋夫人除了担任她丈夫的议员,还具有其他意义,一般人认为:一位领袖的妻子系因夫而贵,与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无关重要。这种看法,不但忽视一位领袖妻子在幕后所担任的任务,且玷污了领袖妻子所具有的特质与性格。我相信蒋夫人的智慧、说服力和道德力量,已使她自己成为一位重要的领袖。蒋夫人是一位文明、美丽、整洁、女性化及坚强的女性。

冰心《我所见到的蒋夫人》:1924年我在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学生,即1917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聪明、漂亮。在我至今为止见过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她身材苗条、精神饱满,特别是那双澄清的眼睛非常美丽。宋美龄并不是一个政治的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历史评价

汪日章:宋美龄有较高的文化教养。她头后梳一个小发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轻步走过,我每次碰到,她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每每不觉得有骄矜盛气,和她谈话不觉得拘谨。她言谈委婉适度,声音从不放重,6年中,我从未见闻过她和蒋有过口角。她和别人谈话,总是只让对方可以听清楚就是,从不大声,颐指气使。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西格雷夫:蒋宋美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影晌了两代美国人,美国人多年来一直把她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三十年。

美国将军史迪威:一位聪明、有头脑的女人。持有西方的观点。(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在政治和斗争上往往采用拐弯抹角、间接、隐晦的方式,而她能够理解一个外国人对此做出的反应。)她直爽,坚强,精力充沛,喜欢权力,重名誉,喜奉承,对于她的过去满不在乎。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她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中国人永远是正确的;外国人永远是错误的。文笔引人入胜,但也失于肤浅,对西方的缺陷极尽讽刺,但从来不提中国任何一个微小的缺点。能够随心所欲地施展魅力。她知道该怎么做。对蒋介石有很大影响力,主要是好的影响。有几次帮了大忙。

美国总统布什:“蒋夫人是美国人民的亲密中国朋友,为她的过世感到难过。”

丘吉尔曾对罗斯福说:“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丘吉尔这个骄傲有名的英国首相,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

张学良: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

陈纳德:“宋美龄对于我,永远是一位公主。”

蒋介石:“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2003年10月24 日发出唁电,高度评价宋美龄女士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功绩。

陈谦平:“宋美龄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宋的一生值得肯定。”

孙中山的人物评价

胡锦涛: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江泽民:在1996年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就指出:“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

邓小平:邓小平的谈话将孙中山的伟大的历史功绩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指出:“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

朱德: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陈锡祺:孙中山先生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提出过系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这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气魄与眼光,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孙穗芳:祖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艰辛,为了救国,他经常是吃不饱睡不好,颠沛流离。这些年我寻访祖父足迹的讲演经历,

让我亲身体会到他的这种艰辛。

韦慕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在他生前确实没有成功,他未能及身看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可说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对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斗争;在他身后,中国革命成功了,中华民族继承孙中山遗志,终于取得全世界瞩目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又不能说是一个失败者。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孙中山宋美龄的那些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