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精选

发布时间:2016-12-27 17:23

外国文学史的编著是外国文学学科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一代学人的外国文学史研究的成就和经验的一种总结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一: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及策略

摘要: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但容易造成学生以观影取代文本阅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精心甄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外国文学 电影 细读 问题意识 比较文学

在视听文化影响强大的当下,经典名著备受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普遍倾心于影视产品带来的视听愉悦,而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索然,这给以作品为支撑的外国文学课堂带来了挑战,有学者提出构建“图文互文的教学模式”。[1]许多中文专业的教师根据外国文学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外国电影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开发利用。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打开一扇窗,也可能会让学生止步于文学阅读。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弊端,才能充分发挥电影作为课程资源的功能,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大学生健康地鉴赏西方文学经典,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建构开放性的人文视野。”[1]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本文围绕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和策略进行思考探索,希望能对外国文学课堂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1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的优势

1.1电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

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资源,为学生感知国外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文学植根于深厚的国外文化土壤中,对外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对西方文化存在疏离感,文化差异成为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障碍。由于个人经历、视野的局限,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化符号上。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基本上是由外文翻译的中文版本,因此与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又隔了一层。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建立在了解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了解不足,学习外国文学如同雾里看花、隔靴搔痒。译制电影是学生感知了解外国文化的便捷途径,尽管电影中的人物语言经过了翻译转化,但影片所负载的风俗、礼仪、艺术、宗教、历史等文化信息则是原始直接的呈现,它是鲜活生动的文化资料,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学作品的人文意蕴奠定基础。

1.2电影进入外国文学教学能促进教学相长

新生代大学生思想自由活跃,周围充斥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文化消费产品。外国文学课堂如果继续依靠教材和教师传统的讲授已经很难唤醒他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声、情、画并茂的影音资源则让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主体性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而电影资源的巧妙嵌入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走进外国文学的世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电影是一门有别于文学的艺术样式,它的叙事手法、鉴赏方法都与文学存在着差异。外国文学教师要高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加强电影艺术鉴赏活动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影资源,重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探索文学作品向电影艺术转化过程中的取舍与再创造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只有加强电影鉴赏和批评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实现文本阅读与电影鉴赏的有机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外国文学课堂利用电影的弊端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它们有各自的媒介、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依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融合了编导的生命体验、价值取向、艺术个性等元素,即使是忠于原著的电影也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电影创作者受到电影时间和叙事节奏的制约,在改编时会对原著中的人物、内容、情节等进行削减和压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而观看一部译制影片仅需一两个小时,且给人带来视听愉悦。尽管每位外国文学老师都会给学生提出文本阅读要求,但很多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捕捉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把电影看作原著的压缩版,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放弃对作品的阅读。文本阅读的缺失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电影毕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消费文化产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考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因素,会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造成电影在人文诉求、风格呈现等方面与原著产生很大的分离。如果学生选择这样的影片作为文本阅读的替代品,则会造成对原著的误读。

3外国文学教学运用电影的策略

3.1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

电影资源进入课堂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以服务文本教学为指归。外国文学教学以文学课程的学习为主阵地,“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影视教学服务于文学教程,就是要更加突出专业特点,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2]教师要正确认识电影资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喧宾夺主,以影片观赏代替课堂讲授。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引入电影资源,充分发挥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作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和司汤达,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历史、社会心理等文化信息。由于年代间隔及社会文化差异,仅靠文本阅读及想象活动和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进入小说构建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教师如果借助《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经典影片,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立体可感的历史情境中,缩小历史文化隔膜感,走近文学大师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用心灵触碰他们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3.2精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

部分外国文学名著有不同的电影改编版本,有的电影对原著改动较大,注入了浓重的商业元素,不适合选作外国文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谨慎筛选影片,“真正把那些成功地体现原著精神,又能依据影视艺术本体特征改变而生成的作品带进课堂。”[3]教师在选择影片时,最好选取原声带中文字幕的电影,此类影片能够呈现给学生原生态的声音和情境。《高老头》、《包法利夫人》(1991版)、《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安娜•卡列妮娜》等影片成功再现了原著的艺术风格,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审美体验和情感涤荡,而且能够诱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冲动。“文学经典的意义永远阐释不尽,而一个好的电影版本只是众多阐释中的一种,鼓励学生从图像回归到文字,在比较和细读中发现问题,获得认知和审美感受。”[4]教师选取忠实于原著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影片,通过电影这扇艺术之门,引导学生向文本阅读回归。学习外国文学如果离开了文本阅读这一根本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通过电影这个窗口,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潜心阅读小说原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和专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鉴赏批判能力。”[5]阅读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学生要涵养文学精神,是不能绕过文学作品阅读这个基本途径的。阅读过程是一个陶冶心灵和蓄养情操的过程,它能够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自身的生命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外国经典电影与小说文本进行参照性阅读。日本电影《罗生门》通过多视角叙事揭示人性的深邃复杂,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也采用了多视角复沓叙事的手法。学生在学习福克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影片《罗生门》,学生通过观摩影片获得对多角度叙事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阅读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两者的对比性阅读,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二者叙事艺术的差异,实现文学史与文论学习的结合,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与作家的灵魂展开碰撞和对话,丰富情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3重视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跨学科思维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对于培养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眼光、本硕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以及和课程本身的时代性和学术性,都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6]而引导学生对电影和原著进行比较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思维的一条途径。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电影改编是一个跨学科重构的过程,电影创作者在重构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赋予文学经典以现代性审美内涵,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旨趣和艺术追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思考文学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利用这类电影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文学的概念。例如好莱坞影片《特洛伊》对《伊利亚特》的改编大胆调整了人与神的关系,有意弱化了神的色彩和力量,突出了人的因素。[7]教师要把学生观影的热情与史诗的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运用影片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小说和电影文本的细读,考量电影在画面构图、场景调度、视点转换等方面的深层意蕴,探索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对原著的继承和超越。只有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才能洞察细节差异,逐步建立起问题意识,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探索文学转化为电影艺术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归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逐步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能力。而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或者学术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外国文学教学课时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可以将精选的外国影片推荐给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观摩鉴赏,将影片细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观摩影片之后,鼓励学生撰写影片赏析或评论,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能力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借助撰写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机会,激发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感受力,在文学作品和电影的话语转换之间进行穿越性思考,将体验和感悟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阐发,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贤林.图像时代的外国文学教学的创新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

[2]孙晓文.论高校文学课程的影视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107.

[3]王俊虎.论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教育[J].电影评介,2007(2):69.

[4]高瑾.外国文学教学应当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J].语文知识,2013(4):69.

[5]李琨.论影视改编给中国当代小说教学带来的活力[J].电影评介,2007(19):67.

[6]王春景.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1.

[7]刘萍.从《伊利亚特》到《特洛伊》———经典重构之反思[J].外国文学,2008(3):63.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是我国当前初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中考考核中分值最高的科目之一。就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是对外国优秀作家、优秀作品进行赏析与学习。当今的世界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之中,教育也不能盲目闭关自守,也应该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教育和世界文学的发展。每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反映着该国家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对初中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教育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非常必要。然而,我国现在有关初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其发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形势挑战与教学弊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外国文化的影响已相当普遍。这些,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冲击,对我国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所以,当今语文教育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新课标改革就提出了学习中西方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汲取世界文化中的营养的要求。若要达到这一要求,初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育就可以直接实现。现在的语文经过新课标改革,教材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其重要性。中国文学的教育和外国文学的教育有一定联系,但也都各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二者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现在初中一般都采取中国文学的教育方式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教育,这样教育的效果自然难以达到。还有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作品在教育中直接被忽视。还有,当前初中教育,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相关的外国经典文学作品。文学的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必须从心灵上感受到其魅力,从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与教育。

(二)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另外,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缺乏相关的保障。虽然我国教育已经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做出了相关的调整,但是这些还不够。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什么学什么。虽然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思想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改变。目前,初中生升学压力比较大,所以在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取舍。因为外国文学作品在中考考核过程中所占分值较小,所以一般都会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在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方法上,教师也只要求学生记忆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能够应付考试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的。然而,教师这种做法已经背离了文学学习的根本理念与目的。文学的学习,相关文学常识的记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寄托。

(三)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

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解决传统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1.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实践决定认识,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更新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理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意识,对教育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与时代需求和世界教育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师须认识到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我国初中教育和我国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传统中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式,如死记硬背,并不适应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所以,教学方式必须适时改变。新的教学方式应该引导学生用心灵学习文学,感受其魅力,并且在课后也要有充足的时间阅读相关的外国文学名著,不断获得发展。

2.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主要由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完成,所以对教师也应有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应该对其写作背景与写作艺术有通透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外国文学的宫殿中,引导他们用心学习。在课堂、课下都留出时间,让学生能够对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内容沉淀、消化,最终能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二、结语

学生的发展,不仅依靠知识,还需要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外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可让初中语言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1(3):123.

[2]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外国文学论文精选相关文章:

1.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浅谈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论文

3.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大全

4.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5.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

6.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外国文学论文精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