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

发布时间:2016-12-02 02:24

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是一门颇具研究价值的新课题,要求摄影者在摄影之前创新观念思维与行为实践方式。打破传统的为塑像而照像的时间观念,提出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指导。在摄影之后的摄影、拼贴与拼接,为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技法注入新的表现空间,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分享给你们!

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

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建筑与室内摄影在拍摄技术和技巧上有别于纯粹意义上的风光摄影;而且由于其自身在建筑学方面的特定要求,故在拍摄方面要求专业性极强,难度更大;另一方面,由于拍摄时经常碰到诸如灯光与自然光交替等特殊情况,因而更增加了其拍摄和创作难度。笔者之所以有幸修书于此与广大影友稍作交流,其目的寄望以此唤起有志于从事或爱好建筑与室内摄影的朋友对这一特殊领域的兴趣和关注,以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历史史料性作品以告慰后人。

笔者所谓之建筑与室内摄影的建筑学属性,概受惠于建筑学与室内设计专业之设计学基础课程之一二,即:建筑与室内透视学课程,建筑与室内设计效果图课程之要领。(注:笔者先前就学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并曾在国内权威建筑学杂志《世界建筑导报》就职)如果专业人士从建筑学及室内设计学本身的要求出发或出于商业特定摄影要求的需要,那么现有的许多稿件之95%以上都不合格,统统将被CUT掉了。原因是摄影器材档次太低,镜头根本不具备景物像差纠正功能,此硬件问题乃其一。

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

另由于室内灯光色温不等,有时交叉安置并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概念上的室外灯光片拍摄,几乎十有八九均不合格或根本达不到要求。要想在如此复杂的光影及色温条件下成功地拍摄合格的彩色片(尤其是正片),如果没有特定的器材及扎实的综合基本功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人说那你这要求也太苛刻了,简直是吹毛求庛等等。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冒然枉下如此结论未免太轻浮了一点。具有国际水准的深圳大学《世界建筑导报》杂志所刊载的大部分国外专业人士提供的照片稿件,其质素之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其中尤以第28期美国SOM专版介绍中的建筑摄影稿件,数百米的摩天大楼从上到下在照片上反映竟完全笔直,半毫米都不差(纯粹原版正片,未经任何电脑处理),而且所有样片张张如此,色温及色相表现更令人叹为观止。有如此高水平的同仁提供如此示范,国内同仁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以迎头赶上,除非你根本不想加入市场竞争之体制或就此为止惨遭淘汰。

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

回到上文提及的硬件问题即摄影器材问题。事实上,广大影友之所用135及120摄影器材系列,如果单从建筑或室内摄影及产品等商业摄影的要求来衡量,几乎99%都达不到要求,135机型中只有N系列之一款镜头具备PC调校纠正功能,但由于其底片篇幅太小,售价过高及调整方向单一造成性能价格比严重失调而问津者寥寥无几。于是一些专业人士纷纷将135,120系列打入冷宫以做收藏之用,同时又别无选择地将目光投向在像差调校纠正方面独领风骚的大型座机,4X5换成5X7还不过瘾,后来干脆象陈长芬先生那样甩掉所有细软,竟扛起100多斤重的8X10大型木头座机登上了古长城。在真正领略到摄影乐趣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以思考,我们究竟为什么去搞摄影?

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

摄影达到相当的深度之时,正是带给我们摄影工作者以低头反思人生意义所在之时。在我们广大影迷爱好者之列,少数人互相攀比名牌机之拥有,挎上尼康哈苏之属拟或端起变焦镜头来回抽拉以洋洋得意,在充分满足其虚荣心的同时对其作品的质素要求甚少,从来没有想到过他每按动一次快门留驻的将是历史,更没有想到过这将成为人类文化历史的遗产。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真实反映的建筑或风光景物也将会因时过而境迁则矣。故拍摄者如果从事其创作的同时没有这一理念马马虎虎地总寄希望与下一张的话,那么他终将一无所获。(注:本段落所指少数人竞相攀比名牌机型以满足其虚荣心者仅指极个别人士,对于从事新闻摄影或抓拍需要而为之者绝无半点贬低之意,请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据说深圳市摄影协会影艺交流工作十分活跃,同时在1997年前后推出了一系列摄影市场指导性参考价格,如135正片为100-300元/P,120正片为800-1400元左右/P,而4X5座机干版正片达到4000-8000元每页(后市场被一些鱼目混珠者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行为扰乱了整个市场),消息不一定准确,但却无不为摄影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探讨方向。

就象那位提者崭新的F5系列洋洋得意地问我可不可以搞风光摄影的同学一样,我回答他说:你如果真想搞风光或建筑摄影还不如手工做一个大机器。他说:那多寒谗哪,丢人现眼的。这位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虚荣心病患者(恕不便点其名),他搞摄影并非专心致志从事于摄影创作,而是关心别人看他用的机器是否名牌,是否足够神气以充分满足其虚荣心。一位优秀的赛车手说:我宁可按我自己的意愿用废旧零件组装车来开,如果让我开那种什么豪华型的自动波,还不如让我去死。这位发烧友朴实的语言一语而道破天机:无论从事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注重实效而绝对不能为了满足其虚荣心,最终说话的将是成果而决不可能是炫耀。一位姓马的发烧友只花了几十元钱用木头做了一个大片幅座机,镜板和片盒之间全用黑布围成,像差自由调校,但镜头却是一流的,其拍出的许多作品竟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幅还获了个佳作奖。他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应该成为名言:拍你自己的,你管人家说什么。

说到镜头这一硬件器物,笔者想告诫各位影友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大小照相机,如果你是真正想从事摄影艺术创作,那你最好别用变焦镜头,宁可辛苦一点多带几个。笔者曾与1986年买过一个28-200的长变焦镜头,当时拉来拉去觉的挺过瘾,但很快就把他扔到爪哇国去了。因为变焦镜头可以说除了方便之外其他因素均令人不敢恭维。我可以用那为赛车手的话说:如果让我买变焦镜头去拍风光,那我宁可去死。

建筑物及室内环境与纯粹的山水风光不同,山水风光多系自然景物,镜头无须调校即便稍有变形亦影响不大;而建筑物则大多为几何形体,所用器材不当或拍摄时稍有疏忽,将会导致变形而造成废片,像《世界建筑导报》这样专业杂志,每一张片的建筑物垂直线条从上到下要求笔直,即便有一毫米的弯曲或偏差也将会导致淘汰,与纯风光摄影概念完全不同也。用座机拍摄这样的景物,可以将镜头向上平行提起至适当位置;如果是超高层建筑,还应将镜头向前倾斜一定角度,同时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线平行”之定理将后背向后拉至相同角度,这样一来就可在毛玻璃上得到一个纠正过的图像,根据参考定位线确定所有垂直线条完全垂直于地面了再行固定锣栓调整焦距,最后确认一切工作完全就绪再装上片盒以便进行拍摄,无论单双轨机暴光前最好从侧面检查一下镜头视角是否含括了轨道本身。

根据室外摄影涉及到风速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应该说明的是如果是以拍摄室外建筑物为主兼做室内,建议最好使用双轨相机,双轨道相机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便于折叠携带和收藏而倍受广大风光摄影尤其是建筑摄影工作者的青睐;而纯粹用做室内拍摄的则可以考虑使用单轨道相机。

建筑与室内景物的摄影经验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