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
多少形形色色的美文家用其心灵鸡汤的图文来渲染一个“仅仅自己经历和唯有自己能贯彻实现”的道理,其他人看上去、读上去觉得很对,可是并不能匹配应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赏。
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与海伦·凯勒共进午餐
多年来,我经常可以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海伦?凯勒的消息。我知道安?苏利文已不再陪伴她,现在有一位新的看护陪着她到世界各地旅游。开车下山的短短几分钟,还不足以让我相信我将与少年时代的偶像面对面的事实。
我先生和我非常喜爱我们在意大利的房子。房子坐落在波多非诺的悬崖上,骄傲地俯视着崖下蓝色的海港。然而,我们的天堂中却暗藏危机──登上悬崖的小径。市政府不允许我们建一条适当的道路以取代现有的崎岖小径。唯一能够爬上狭窄小径、陡坡与坑洞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在吉诺雅买的美国军用吉普车。这部车既没有弹簧,也没有刹车。每次我们想停车都必须换到倒车档,然后靠着后方物体的阻力将车子停下来。
1950年夏季的某一天,我们的邻居康特莎?玛格?贝索兹(她因生活需要,也拥有一辆吉普车)打电话来说,她表姐和一位同伴刚刚抵达城里,但她的吉普车不巧坏了。她问我是否能开车去接那两位女士,她们正在史宾兰蒂多饭店里等着。
我问:“我到了饭店该找谁?”
“海伦·凯勒女士。”
“谁?”
“海伦·凯勒女士,大海的海。”
“玛格,你指的不是那个海伦?凯勒吧?”
她说:“当然是啊!她是我表姐,你不知道吗?”
我跑进车库,跳上吉普车,匆忙赶到山下。
我12岁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本安?苏利文写的关于海伦?凯勒的书。安?苏利文是一位值得称颂的女性,命运安排她成为海伦?凯勒这个又聋又盲的孩子的老师。安?苏利文通过教海伦说话,将这个叛逆、粗野的小孩教导为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她与那个孩子进行身体战争的描述。她把海伦的左手放在水龙头下,感受流动的水,然后那个又聋又盲且不会说话的孩子终于喃喃地说出了历史性的一句话:“水。”那真是最伟大的一刻。
多年来,我经常可以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海伦?凯勒的消息。我知道安?苏利文已不再陪伴她,现在有一位新的看护陪着她到世界各地旅游。开车下山的短短几分钟,还不足以让我相信我将与少年时代的偶像面对面的事实。
我将车子后退,抵着一堵墙停下来,然后走进旅馆。一个高个子、体型丰满、看起来朝气蓬勃的女人从饭店阳台的椅子上起身,跟我打招呼:“我是波莉?汤森,海伦?凯勒的看护。”然后,又有一个人抓着她的手从她旁边的椅子上起身。70岁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身材娇小、满头白发的女人,有着一双大大的淡蓝色眼睛,并总带着羞涩的微笑。
“您好!”她慢慢地说,略带喉音。
我抓住她的手。她把手伸得很高,因为她不知道我到底有多高。她第一次见陌生人的时候,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但对同一个人,她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我们道别的时候,她坚定地与我握手,位置刚刚好。
行李放进了吉普车的后部,然后我安顿心情愉快的汤森女士坐在行李旁边。旅馆的门童将海伦?凯勒抱上前座,我身边的座位。我到那时才想到我们正冒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吉普车是敞开的,没有让人稳稳抓住的东西。由于坡度与车子的情况,我开车登上陡坡时必须开得很快,到时我该怎样才能不让这个又聋又瞎的女士掉出这辆老旧的车子呢?我转向她说:“凯勒女士,我必须先跟您说明——我们将开上一个很陡的山坡,请您抓紧挡风板上这片金属,好吗?”
但她仍带着期待的表情,直直地向前看。在我身后,汤森小姐耐心地说:“她听不到你说的话,也看不到你,我知道你一开始很难适应。”真是尴尬极了,因为我结结巴巴的像白痴一样,希望能向她解释我们眼前的情况。整个交谈的过程,海伦?凯勒始终没有转头,也没有对这番拖延表示好奇。她始终挂着微笑,耐心地等着。汤森小姐抓起海伦的手,将她的手指很快地上下左右移动──用专用的语言转告她我刚说过的话。
海伦笑着说:“我不介意,我会紧紧地抓着。”
我鼓起勇气,抓住她的手,放在她面前的那块金属上。她快乐地大叫:“准备好了!”我开动吉普车上路了。吉普车开动的时候,晃了一下,汤森小姐从她的位子上掉了下来,压在行李上。我不能停车帮她,因为眼前的斜坡很陡,而我的车子又没有刹车。我们急速地向上行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狭窄的小径,而汤森小姐就好像芒刺在背般的无助。
我用这辆吉普车载过很多乘客,他们每个人都抱怨这辆车子没有弹簧让他们极不舒服。也难怪,路是这样的坑洼不平,更别提越过橄榄树旁那个急转弯了,那棵树半挡在急速下降的陡坡,把很多客人都吓坏了。海伦是第一个不注意这些危险的客人,她深深地被那些剧烈的震动吸引着。每次她被弹起、撞上我的肩膀时都大笑出声,还会大声地欢呼:“太好玩了!太棒了!”她快乐地大声说话,一边不时地上下震荡。
我们以飞快的速度越过我的房子,我的眼角瞥见我家的园丁吉欧赛普在胸前画十字。我实在不知道汤森小姐现在到底怎样了,因为吉普车吓人的声音早盖过她的惊叫声,但我知道海伦仍坐在我旁边。她稀薄的白发已经被吹乱了,盖住了她的脸,不过她仍旧享受着这趟疯狂的车程,就像骑着旋转木马上下震动的小孩一样。
最后,我们穿过两棵无花果树中间的弯路,看见玛格和她的丈夫正站在前门等着。海伦被抱下车,接受拥抱,汤森小姐慌乱地拍掉身上的灰尘。
我被邀请与他们共进午餐。两位年长的女士被领至她们的房间梳洗时,玛格告诉我她表姐的故事。海伦的名字在全世界流传,每一个文明国家的大人物都渴望见到她,并为她做些事。国家元首、学者与艺术家竞相接见她,而她也到世界各地旅行,以满足自己旺盛的好奇心。
玛格说:“但别忘了,她唯一能够知道的只有气味的改变。不管她是在这儿、在纽约或在印度,她都如同处在一个黑暗、无声的洞穴里。”
就像平常一样,两位女士挽着胳膊(像志同道合的战友一样)走过花园,来到阳台。我们正等着她们。海伦说:“这一定是紫藤,一定有很多的紫藤,我闻得出它的味道。”
我过去摘下大把围着阳台的紫藤花,放在她腿上。“我就知道!”她开心地大声说着,一边摸着花。
当然,海伦的声音和平常人不同。她说话断断续续,而且音调很慢、很长。她转向我,直直地看着我,因为她知道我坐的位置。“你知道吗,我们正要到佛罗伦萨看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我好兴奋啊!我一直都想看大卫像。”
我疑惑地看着汤森小姐,她向我点点头。
她说:“是真的。意大利政府在雕像旁边架了台子,所以海伦可以爬上去触摸,那就是她所说的‘看’。我们常去纽约的戏院,我会告诉她舞台上在演什么,并描述演员的样子。有时候我们也会到后台,这样她就可以‘看’到场景还有演员们。然后她会觉得自己亲眼看过表演了。”
我们讲话的时候,海伦就坐在一旁等待着。有时候,当我们的谈话太长,她会抓着她朋友的手询问,但一直都很有耐心。
我们在阳台上用午餐。海伦被领到她的椅子上,我看着她“看”自己餐具的摆设。她很快但很轻柔地用手摸摸餐桌上的盘子、玻璃杯和刀叉,记下它们的位置。用餐期间,她都没有找过什么东西,她就像普通人一样,自在、肯定地使用餐具。
午餐之后,我们留在阴凉的阳台上。包围着阳台的大片紫藤就像厚重的帘幕一样,阳光将海水照得无比灿烂。海伦像平常一样坐着,头微微抬起,好像她正在聆听别人的谈话,而她淡蓝色的眼睛则睁得大大的。虽然她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但她脸上却总带着一抹小女孩的天真。不管她曾遭遇过什么痛苦——我想她仍经历着许多痛苦——都不会在她脸上留下痕迹。那是一张与世隔绝的脸,一张圣洁的脸。
我通过她的朋友问她,她在意大利还想看些什么。她慢慢地打开她的意大利日记,我看到她想看的东西与她想拜访的人都记在上面。令人惊讶的是,她法文讲得很好,还懂得德文与意大利文。当然,雕塑是她最喜欢的艺术形式,因为她可以触碰它,并获得第一手的经验。
她说:“我还有好多东西想看,好多东西要学,然而死亡就在我面前了。但我一点儿也不担心,我的感觉正好相反。”
我问:“你相信投胎转世的说法吗?”
她强调地说:“绝对相信,那就像从这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去一样。”
我们静静地坐着。
突然间,海伦又说话了。她缓慢但很清楚地说:“但对我来说却有所不同,你知道吗?因为在另一个房间里,我应该会看得到。”
第三辑成功只在一念之间
被称为世界“假发之父”的富豪刘文汉,是因餐桌上的一句话启发而灵感降临,一举发家的。1958年,刘文汉到美国旅行。一天,他与两位美国人共进午餐。当谈到什么新行业可以在美国大行其道时,其中一个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假发”,令刘文汉眼睛一亮。这顿午餐成了刘文汉发家的起点,回到香港,他立即创办了假发工厂,假发业为他迎来一条广阔的致富之路。
真的,有一种成功只在一念之间就能够实现的。与这种成功相对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使对成功孜孜以求,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成功却依然不肯光顾。似乎成功很偏心,对有些人特别青睐,对另一些人却特别刻薄。
一句话改变一生
达柯夫写好后就交卷。如今他已不记得当年他写的那一章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记得布罗赫太太给他什么分数。他只记得──他会一辈子都记得──布罗赫太太批在作业上的评语:“写得很好。”
一句话。一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
“你真蠢,什么事都做不好。”这话是一个女人对她儿子说的,原因是小男孩从她身边走开了。
她说这话时声音很大,周围的陌生人都听得到。男孩挨了骂,一声不响回到那女人身旁,低着头。
也许这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小事有时会长留心中。简单的一句骂人话脱口而出,言者或许以为无伤大雅,其实可能影响深远。“你真蠢,什么事都做不好。”诸如此类的话,可能影响听者的一生。
最近我听了个故事。讲故事的人名叫马尔康姆?达柯夫,48岁,过去24年一直靠写作为生,主要是撰写广告。他告诉我:
达柯夫小时候生性怯懦害羞,缺乏自信,没有什么朋友。1965年10月里有一天,他的中学英文老师露丝?布罗赫太太吩咐学生做一项作业。他们当时刚读完《射杀反舌鸟》这本小说,布罗赫太太叫学生每人为此小说续写一章。
达柯夫写好后就交卷。如今他已不记得当年他写的那一章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记得布罗赫太太给他什么分数。他只记得──他会一辈子都记得──布罗赫太太批在作业上的评语:“写得很好。”
一句话。一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
“看到那四个字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他说,“看了她写的评语,我回家就写了个短篇故事。其实我很久以前就想写作,只是我从不相信自己做得来。”
他只记得——他会一辈子都记得——布罗赫太太批在作业上的评语:“写得很好。”
那一学年余下的时间里,他写了许多短篇故事,总是一写好就带回学校去请布罗赫太太批阅。她鼓励他,鞭策他,坦率指出他的错误。“她正是我所需要的导师,”达柯夫说。
然后他当选为中学校报的编辑。他的信心逐渐加强,胸襟也一天天开阔,就此开始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达柯夫深信,要不是布罗赫太太批了那四个字,这一切不可能发生。
校友会30周年聚会时,达柯夫回到母校,并且去探望了布罗赫太太,这时她已退休。达柯夫跟她说了她那四个字对他的影响,然后告诉她,全仗她帮他培养出了做作家的信心,他后来也帮助一个年轻女子培养出了自信,做了作家。他告诉布罗赫太太,那女子在他办公室里上班,同时上夜校修读中学程度文凭学程。她常向他请教意见并请他帮助。她尊敬他,因为他是作家,而这也是她找他帮助的原因。这女子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布罗赫太太听了他帮助那年轻女子的事之后很感动。“我想我们俩都明白她的影响是多么深远。”达柯夫说。
“你真蠢,什么事都做不了。”
“写得很好。”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也许能改变一切。
多少人可以梦想成真
每个人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但是随着时光流逝,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除了一部分复杂的社会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无法坚持到底。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中学B(2)班31个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1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七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像雪片般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孩子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每个人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但是随着时光流逝,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除了一部分复杂的社会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无法坚持到底。
安慰心灵中短篇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