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
摘 要:面对新形势,当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已不再只是人类已有文化的传递者、一个客观的传播工具,而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情感、观念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教师教学最直接的效果就在于其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学生进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进步性及大小,就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显性影响 隐性影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综合评价和要求。可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所应该起到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广大教师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文明就无法传承。毋庸置疑,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教学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于其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学生进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两个方面,尤其是隐性影响对学生来说极其重要,下面一一分述。
一、显性影响的特征
显性影响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产生的通过量化看得到的影响。众所周知,教师向学生传播人类已经获得的间接经验,这些经验经过老师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成为显性影响。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时,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意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另外,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即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急需提高,只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显性影响。
二、隐性影响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隐性影响是指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而又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现成的知识固然重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只学会“是什么”,更应该学会“为什么”和“怎么样”。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促进人类认识的提高、文明的发展。因而,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看他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主要是看他在教学中是否教会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即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背完词典上密密麻麻的单词是不现实的,而如果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背单词时发现并掌握其构词的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以后看到不认识的词,学生也会通过分析词的构成来判断词的意思。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面貌的完美性。”从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教师身上,学生可能汲取到的道德经验是负责、热情、尊重、同情、诚实、守信、友爱、平等,这些品德将成为学生一生的动力,这样的老师也将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必将受到众人的爱戴尊敬。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而更重要的是他“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的治学态度以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情的热忱,给了他的学生及后人一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不算好汉”的自勉与身体力行的诗行,给了无数青年无尽的启迪与鼓舞。这些伟大的教育家给人们精神上的隐性影响是巨大的,已远远超出了他们传授人类间接经验给学生带来的显性影响。
三、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的关系
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有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截然把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分开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首先,显性影响是隐性影响的基础。
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知识,在其所任教的领域中,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来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这是一个老师为师的基础。教师心中有了能教给学生的内容,才能探究怎样教学生。一个老师如果没有能够教给学生的知识,即使有再高尚的道德修养,也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产生显性影响,更不用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汉朝的扬雄在《法言·学行》中就曾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在课堂教学中,要成为老师首先就要有这门学科丰富的知识。一个学生对老师深入的了解就是从老师在传授知识、产生显性影响的过程中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治学态度、道德品质才会为学生所渐渐了解,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再深远的隐性影响都是从显性影响开始的。
其次,隐性影响对显性影响有巨大的反作用。
好的隐性影响对显性影响有不断促进加深和拓展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授学生间接经验,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师传授的间接经验,进而加深拓宽显性影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积极鼓励与宽容,能够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影响,以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稍一点拨,就能说出一个很妙的句子;而有的学生经过冥思苦想,造出了一个句子却是他人已说过的。这个时候,老师该如何处理呢?是一句“Sorry”告诉他句子被人说过,还是以“Good”来肯定学生的创造(虽然这个创造已为别人首创)?我想,具有高素质的教师定会以“Good”赞同学生的创造,因为这样的老师明白,创造性并具有多元化、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鼓起自信心之帆,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与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师生情很深厚,分别多年后,鲁迅依然十分怀念他的老师,他把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订成三厚本收藏着,作为永久的纪念。藤野先生给予鲁迅的教育和影响,成为激励他做人做事的一种精神之柱,鼓舞他更深入地学习研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可见,积极的隐性影响对显性影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消极的隐性影响也会阻碍显性影响的深入。一个治学不严谨、态度傲慢、作风散漫的老师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极大地破坏应该产生的显性影响。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把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割裂开来是不可取、不科学的。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显性影响,就会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只强调应试教育”的毛病。应试教育就是脱离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了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它会使教育失去应有的活力。而如果只注重隐性影响,教师在课堂不传授间接经验,那么上课就变成了思想教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轨道。因此,只单纯强调某一种影响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都是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就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善于营造一种创造思维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开拓进取的学生,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2]《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