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经济区发展方向论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孜州和阿坝州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大力加强。“十一五”时期,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植被恢复任务,空气和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川西北经济区发展方向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关键词:经济区 发展
论文正文:
川西北经济区发展方向
1、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以发展生态产业为主,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
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功能类型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四种。四川省蕴藏着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陆生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地貌共生,多种生物共存,保护好丰富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护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地理位置看,川西北地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
该区域地处长江和黄河流域上游,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环境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规划,阿坝州的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等3个县纳入了“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地带,湿地泥炭层深厚,对黄河流域的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有重要作用。
根据评价,由于湿地疏干垦植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沼泽萎缩、水位下降。该功能区定位为水源涵养类型,目的是作为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其重点是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根据规划,甘孜州的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色达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白玉县、石渠县、德格县、理塘县、巴塘县和阿坝州的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共28个县纳入了“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原始森林和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獐子)等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评价,现山地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草原超载过牧等因素,生物多榉j生已受到威胁。该功能区定位为生物多样l生维护类型,目的是作为构建全国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重点要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
2、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2.1发展方向
包括阿坝州3个县范围的“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方向是:一是推进天然林和天然草地保护、退耕还林。ih理水土流失,维护和重建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二是依照法规认真保护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防止过度放牧、毁林开垦草原。三是加强江河源头及上游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和植树造林,减少面源污染。包括甘孜州全部18个县和阿坝州l0个县范围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方向是:一是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滥采,积极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努力保持种群的平衡。二是加强防御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建设,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生态系统的侵害。三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防止生态建设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改变。
2.2发展目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孜州和阿坝州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大力加强。“十一五”时期,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植被恢复任务,空气和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努力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进一步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沙化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植被恢复取得重大成果;巩固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物种多样性退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重要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得到保持,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积极保护,基本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规划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要积极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和开展有关工作,使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大幅度提升,森林、水系、草原、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
3.1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程,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启动第二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深入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提高天然林管护、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巩固实施成果。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全面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科学合理布局草原围栏,加快重度退化草原的补播改良。
采取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治沙还湿、灭鼠保湿等措施,重点保护石渠、色达等高原湿地,尽快促进湿地恢复和修复。加快若尔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工程和阿坝曼则唐湿地保护区工程建设,启动红原日干乔、壤塘南莫且湿地工程建设。加快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森林植被恢复、林地生态监测、自然保护区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恢复森林植被。
3.2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合理实施生态资源开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综合运用工程、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资源管理。推进清洁能源、优势矿产、旅游资源和水资源等优势资源集约开发和节约高效利用,培育生态农业、生态能源业、生态旅游业、生态药业、生态矿业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等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健全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资源就地转化尽可能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矿产资源有序合理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尽可能依托现有城市作为后勤保障和资源加工基地,避免形成新的孤立居民点。建成以水电为主体的生态能源输出地,除满足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需要外,主要向省内和全国东中部地区输送水电,为保障全省的能源需求及支持全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3加快以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适度集聚和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县城和特色集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提高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州府和县城所在地城镇、重点旅游景区和交通交汇点城镇特色风貌打造,提高综合城镇的存在能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明确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自然风貌,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组团城镇”发展思路,建立区间便捷通道,引导中心城镇有序拓展空间。阿坝州将积极培育汶川一茂县一松潘一九寨沟、汶川一理县一马尔康一阿坝、九寨沟—若尔盖一红原一壤塘一金川j条城镇轴线,逐步形成点轴结合、功能互补、规模协调的城镇体系,打造内涵丰富、文化多元的特色魅力自治州。甘孜州的康东区域将加快集聚生产要素,加快重点城镇发展;康南区域将依托水电、电网建设和旅游圈以及高原特色农牧林业,培育壮大相关产业,打造一批旅游城镇;康北区域重点解决农牧区的民生问题,加快县城公共设施和集中定居点建设。
4、推进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建议
4.1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生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须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的限制,拓宽投资渠道。积极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继续加大对川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广泛吸引和鼓励外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建没。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负担,谁建设、谁保护”的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4.2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长效机制。强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政策的稳定性。加强对生态移民项目和后续替代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林业发展基金、牧区育草基金等生态公益基金或征收生态环境建设税。强化重大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保护,增加项目投资中生态保护的比重。探索实行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强化资源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完善资源开发的补偿政策,加快制定资源开发的反哺政策,促进资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
4.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充分重视科技成果在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管理中的转化、推广,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行之有效的科技推广模式和典型,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加大相关农业科研经费对牧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优良畜种和草种选育、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4.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专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大力培训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急需人才。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其他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到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丁作。继续努力加强人才和智力对口的支援工作。
4.5推动丰十会公众广泛参与。努力在全社会侣导生态文明,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广泛发动每一位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川西北经济区发展方向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