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牛蛙 牛蛙的疾病防治
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因此需要大量养殖牛蛙,那牛蛙要怎么饲养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牛蛙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牛蛙的养殖方法
池塘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
蛙池建造 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苗种放养 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放养密度: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饲养管理
(1)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
疾病防治 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牛蛙的疾病防治
在牛蛙的养殖中,有下列主要疾病:
1、车轮虫病该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所引起。常在密度过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发生,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蝌蚪尾部发白,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一是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的水体;
二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1.4ppm。
2、气泡病患该病的蝌蚪,身体膨胀,失去平衡能力,在水面仰游,解剖可见肠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一是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新水一次,可搭棚遮荫降温;二是捞出患病蝌蚪放于较清凉的水中,用20%的硫酸镁液浇洒,1~2天后再入放蝌蚪池。
3、肠胃炎病该病是由细菌性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该病发生快,危害大。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幼蛙或成蛙肌体酸软,无力跳动,可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放养前蝌蚪池作好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
二是饲料的原料要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三是每日清扫饵料台的残饵,并刷洗饵料台;
四是除保持水质清新外,每周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使池水漂白粉含量为1~2ppm;五是患病时,可用0.05~0.01%的食盐水浸泡。
4、红腿病该病多发生于密度过大、水质差的池塘中。患病牛蛙大腿腹部与前肢之间的皮肤发红,后肢无力,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月后死亡,是牛蛙养殖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
防治方法:一是养蛙池定期进行消毒,以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及时将病蛙隔离治疗。二是病蛙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天,可以治愈。
牛蛙的形态特征
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怎么养牛蛙 牛蛙的疾病防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