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15 08:52

从物质本体的茶叶,到古朴典雅的茶具、景致幽雅的茶楼,以及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茶俗、茶礼,无一不是茶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也称为茶道。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一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燥,归复天然。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当某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他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朴归真。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传统文化之茶文化的发展

唐朝盛世,疆域广阔,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大气候息息相关。诗风大盛、科举制度的实行,佛教的发展,贡茶的兴起,以及禁酒制度的实行等都使茶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比如,“茶神”陆羽(72岁)所著的《茶经》,总结了唐代及以前茶叶生产和饮用的经验,它不仅涉及了茶学、茶艺和茶道,还把诸家的精华、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都渗透在其中。《茶经》为中唐以后饮茶习惯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著名诗人白居易(74岁)一生写诗达二千多首,但提及茶事的就有六十三首,所以白居易自称“别茶人”。诗人卢仝在《七碗茶诗》里也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壮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宋代边塞诗翁陆游(86岁),一生也甚爱饮茶,他写诗道“眼明身健何妨老,饭后茶甘不觉贫。”清朝乾隆(88岁)也喜欢饮茶,一位老臣在乾隆与嘉庆的传位仪式上说了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回答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唐朝的茶文化是以文人、道士、僧人为主的茶文化。到了宋朝,随着宫廷茶文化的出现,也随着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茶人一改唐人直接煮茶的方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南宋初年,又出现了泡茶法。于是,宋代的饮茶技艺使茶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黄庭坚、梅尧臣、苏轼、苏辙、徐铉、王禹、林通等文学家都成为了宋朝著名的茶人,他们的参与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进程。也正是因为这些诗人的茶诗、书法家的茶帖、画家的茶画等,使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更好的拓展,从此茶文化成为了文学、艺术等纯精神领域的一部分。而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则使饮茶成了一种增进友谊和社会交际的手段,即饮茶已成为了一种民间的礼节,如有人搬进新居,左邻右舍都要彼此“献茶”,邻里之间请喝茶叫“支茶”等等。宋代茶人拓宽了茶文化的文化形式和社会层面,与此同时茶艺也走向了繁琐 、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然喜欢喝茶,但不愿接受宋人的繁琐茶艺,当时的文人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气节,因此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在当时的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暗暗契合,于是出现了茶艺简约、返璞归真的状况。

明朝中期与元朝的茶文化相近,也是茶艺简约,与自然契合,充分以茶体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

明朝晚期至清朝初期,再次出现了精细的茶文化,制茶、烹饮的方法虽然没有回到宋朝时的繁琐,但茶风逐渐趋向纤弱,不少茶人整天泡在茶里,丧失了进取之志。

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