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医学论文研究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医学研究工作也在飞速发展,如何才能跟得上最新进展?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代医学论文研究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当代医学论文研究篇1
当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医学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日益提高。新时期条件下,尤其要关注医学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其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干预,确保医学研究生心理和学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2009年我国在普通校本/专科学生约2021万人,研究生约128万人。同期在校医学专业本/专科学生约151万人,而医学研究生人数已达14万。医学类研究生与本/专科医学生的比例接近了1∶10,大大超出了平均水平。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做好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医学研究生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医学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生源多样化,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原先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及读研目的也不尽相同;学生培养形式也是多样化,可能是公费培养、委托培养或自费等不同形式;同届学生年龄差距大,生活阅历差别大;流动性强;学习和科研任务重,需要补充的知识多,经常会面对束手无策的境况。这些因素决定了医学研究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使他们很难在群体内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医学研究生在文化层次、能力、理想信念等方面自我评价普遍较高,而自身具有的奉献精神、心理素质和集体主义意识较薄弱。
当前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心理状况亟待重点关注。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社会对医学、对“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医学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曾笼罩着“骄子”、“天使”的光环,但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医疗环境的变化,当代医学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诸多方面的压力;社会舆论对医生职业形象及医疗环境的负面评价加剧了对其自身前途的担忧。
应届考取研究生学位的同学还要面对经济问题,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及研究生们自己对自立性的要求也逐年增强,但是由于连年就读,无就业经历,未曾获得过经济回报,在经济上仍依赖家庭资助。
虽达而立之年却需要家庭给予更多的经济帮助,这也会引起自我认知上的冲突。这些压力、担忧、内心冲突会使医学研究生们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少研究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解决好医学研究生们的这些思想、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影响我国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可能为社会的医疗安全埋下隐患,这不能不引起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
对于大学生不断显现出的诸多心理问题,引起了国家、教育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早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没有像对大学生那样提出心理健康的指标,缺少制度性的指导和约束,因此许多学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缺乏重视和理解。高等医学院校大都开设有心理学相关专业,但缺乏针对医学研究生本身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条件下心理健康在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不断探索规律,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纳入教研体系,部分高校已开始筹办研究生心理健康自助团体。
二、新时期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
医学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的医学学历教育阶段。医学高校的任务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并且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出创新型医学高端人才,使之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能有效开展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的社会建设者和享有个人幸福的个人。新时期的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业导师是解决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把钥匙。专业导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情况下,医学研究生要跟随其专业导师共同学习工作3年。专业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业的引领人,也是他们心理状况最强大的影响者。医学研究生经3年的学习后都需要完成毕业课题及毕业答辩。
医学专业的本身特点决定了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须补充非常多的新知识,会面对许多专业难题。医学研究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能否按期完成毕业课题、通过毕业答辩常常导致医学研究生们焦虑不安。因此,专业导师一定要兼顾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与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尤其在研究的开始阶段,这时医学研究生们对所要从事的研究领域还处于懵懂状态,加之医学研究必然涉及伦理学和法律规范问题,专业导师一定要发挥拨云见日的作用,减少研究生蹑手蹑脚不敢开展工作所带来的焦虑和走弯路所带来的挫折感。此外,专业导师展现的宽容、稳重、耐心、平和、快乐、活泼等优良性格和情绪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反之,如果导师具有专制、急躁、狭隘、呆板、刻薄等不良性格和情绪能恶化学生的心理状态。
实际工作中,医学专业导师自身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培养的问题,有必要为医学研究生设定专门的德育导师。德育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是最贴近研究生心理教育的把关人。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大而化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
本着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德育导师要能够深入到研究生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面对面地了解情况,促膝谈心,增进感情,增强他的认同感,贴近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找准结合点,进而施加影响和干预,才能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当代研究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较高知识水准,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主体意识较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价值取向较高,有较高层次的追求。
这表现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我们不能忽视他们另一方面的一些特点:首先,当代医学研究生年龄跨度大,背景情况不一,学习目的各异,培养方式也多种多样导致其心理状况差异较大。其次,医学研究生学习内容差别大,往往各自忙自己的事,缺乏集体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对于这些变化,应有思想上的准备和工作上的对策,要坚持分析不同年龄层次研究生的心理特点,也要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研究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不管形势怎样变化,环境条件如何复杂,只要能够及早预测,加强防范并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鉴别力和免疫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取得主动。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医学人才,而医学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长,除专业素质外,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创造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学校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着眼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他们全面成才。
近年来,我院组织开展郊游、歌唱比赛、送医下乡、学术研讨会等,在各个舞台充分展示了医学研究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放、多彩、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能促进形成凝聚力,增加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能减轻心理压力,舒缓焦躁情绪;开放的文化氛围也能促进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能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也能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医学院校应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预警机制和心理援助机制,对严重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解决。医学研究生掌握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接触的具有毒性的物质,他们发生某些严重心理问题时,如抑郁、自杀倾向、人格分裂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高等医学院校在招生研究生时就应该进行人格分析和心理评估。目前政策下尚不能将人格及心理状态纳入招生条件,但心理评估能为高校提供监控和追踪的线索。建立起主要由研究生班主任、专业导师、德育导师组成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如座谈、讲座、个体化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异常情况。针对不同年龄、婚恋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容易发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重点群体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争取对研究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建立规范化的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医学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心理困惑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与心理治疗,解决心理方面的疾患。
心理教育对促进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管理部门及老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完善的制度,没有正确的方法,使得医学研究生心理教育严重滞后。医学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开设心理学专业的优势,针对专业导师、德育导师、学生管理者进行心理教育培训,使其具备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确保医学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EB/OL].(2009/12/23)[2010/0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分学科研究生数(总计)[EB/OL].(2009/12/23)[2010/03/15].
[3]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1):123-124.
当代医学论文研究篇2
医学物理学教学研究
摘 要 医学物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学生普遍不重视物理学、认为物理难学等问题,从物理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等4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医学物理学作为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课程。它为学生提供比较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使他们在中学物理学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医药卫生方面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2。然而在学生中却普遍存在不重视物理学,学习态度消极、被动等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帮助学生学好医学物理学。
1 让学生意识到医学物理学的重要性
通过近几年的授课过程,笔者发现,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不好医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毫无用处,对于他们以后将要从事的医药卫生工作毫无帮助,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因而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完全抱着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只求考试不会挂科。显而易见,抱着这种“物理学无用论”的态度来学习,学生是无论如何都学不好物理学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物理知识外,还应适当地为学生介绍这些知识在医学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如在讲授X射线的相关知识时,为学生介绍X射线的发现及对它的研究曾使多位物理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平面X射线图像占医院中全部影像的70%,是医学影像的主要来源[2]。让学生了解正是由于这些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才有今天的X射线技术在医学、化学、生物学、药学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通过类似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的发展,学好医学物理学这门课程,对于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帮助学生克服对于物理学的畏惧心理
医学物理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学、高等数学、电子学、医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课程,而其授课对象则为刚刚进入大学,对这些学科只有粗浅了解、基础较薄弱的大一新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物理学的理论晦涩难懂、公式抽象复杂,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而越是觉得物理难学,其物理成绩往往下滑得就越快,部分学生甚至因此放弃了学习物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对于物理学的畏惧心理,改变对于物理学的厌学情绪,教师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应该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秉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讲授顺序,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对于一些理论性特别强的物理知识,或者对于一些涉及学生还未曾接触过的数学知识的物理概念,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弱化严谨的理论推导,而将重点放在物理含义的理解上。
如在讲“频谱分析”时,涉及数学中的傅里叶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此内容是一无所知。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不提“傅里叶分析”这个对学生来讲很陌生的词汇,而从中学时学生就很熟悉的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这个知识入手,先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可以叠加成形状各异的曲线,然后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形状各异的曲线反过来可以被分解成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这个观点,在这里不考虑这个结论在数学上的不严谨之处。这样讲解完全不影响学生对于不同人的声带发声不同及人耳对于不同声音的分辨等机理的理解,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到物理现象的解释上,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频谱分析理论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3 引起学生对于医学物理学的兴趣
医学物理学的讲授内容多以理论为主,期间包含有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推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感到物理学枯燥乏味,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只是为了考试而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每个医学院校物理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保证物理学重点知识得到透彻讲解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认真挑选的、生动形象的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曾为学生播放“川大教授劈砖”的网络视频:四川大学的教授魏骁勇,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冲量定理”和“杠杆原理”的实际运用、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空手将一砖块劈断。魏教授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讲“伯努利方程”时,让学生思考人体血压测量位置选取的原因[1]34,将物理学知识与医学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学活用,使学生对于伯努利方程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入。课堂上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例子,使学生对于物理学产生兴趣,充分激发内在的求知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3-4]
医学物理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课。而作为大学新生,很大一部分学生还延续中学时的学习习惯,即对于新知识的获得,全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以及课后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本不去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不适合大学阶段的学习,尤其不适合医学物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医学物理学的教材推荐学时为72~108学时,而这门课只有36学时,致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只能对于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讲授,使得医学物理学这门课程的体系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教学内容偏窄,教学深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学好这门课,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以此为基础的各种专业课程,更不利于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自学内容和思考题。这里要考虑学生的普遍知识程度,选取难度适中的问题。若是选取的内容过难,使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也未必能完成,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起到反面效果。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多种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有用的信息,并利用得到的资料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继而得出结论。同时,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如在讲“原子核和放射性”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放射性的防护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的文章;在讲“X射线”时,让学生做一个有关“X射线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的调查。这样做,不仅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弥补了课时不足、教学内容不丰富等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开拓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为学生今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医学物理学作为现代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看到物理学的重要性,进而对物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好物理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物理学在医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学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喀蔚波.医学物理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J].物理,2002(6):400-405.
[3]刘成云,熊祖钊,徐麦荣.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6):458-460.
[4]李晓寒,宁旭,马显光.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1):545-546.
当代医学论文研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