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的良好方法
导语:语言是人类进行交往、思维的工具。在婴幼儿时期(0~6岁,即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孩子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种语言。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阶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把握时机好好利用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幼儿语言教育的良好方法
一、创设良好宽松的语言活动环境和氛围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景)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通过这些物质环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地去表述,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前提基础。
在活动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建立一种自信,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尽量不用否定评价,(除与科学性原则性相反的)同时还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表述。
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
二、采取多种方法整合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得到综合性的获取与提高。
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作记录,学表演,作游戏的活动并与内容有选择地、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题材多样化的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整合,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上的差异,将集体教学改为分组结伴、区角活动、个别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觉的交流和想象的过程中使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都在不断地发展提高。
三、运用先进的科学教育手段
利用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在活动中 尽量把一些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可利用幻灯机、电视机、多媒体技术,扩大和充实具体的感性经验,将一些童话、科普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像结合。
如“小水滴旅行记”、“小蝌蚪找妈妈”等,让幼儿在图文并茂幻灯片的播放过程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使幼儿的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中,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逐步体会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分真爱。
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辩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而说则是语言的关键,如何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从最简单、断断续续的说到流利、完整、连贯地说,应从对父母、同伴的说到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入手,将源自于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大胆说的情景。
在培养了幼儿听说习惯的同时,不应忽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陪养。应从幼儿视图入手;而后导入情景讲述、看图说话;最后介入有序的翻阅图书,学会观察和思考进行评价性的拓展评述。
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等级的思维会有不同的思维表述。结合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听、说、读的技能综合于一体的引导,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幼儿语言教育的良好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