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论文范文教育论文
工科基础课程往往由于数学公式多,理论推导复杂而使学生望而生畏,如何使得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科论文范文一:工科数理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针对工科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更新教学理念,扩充教学内容,引进案例教学,统计建模等,使学生学会使用统计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其专业对统计方法的科研要求。
关键词:数理统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统计建模
数理统计课程是我校工科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学位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的工科专业研究生在其课题研究中要求具备较高的统计分析水平。然而,由于受计划学时少、教材内容偏理论、统计方法繁多、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价值取向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影响了学生统计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在在近几年的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尝试更新教学理念,扩充教学内容,引进数学实验技术,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树立统计建模思想,学会使用统计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其专业对统计工具的科研要求。
一、变革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
目前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的数学素养现状并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技术的需要,他们在本科阶段的数学基础仅限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初等概率统计的范畴,对现代数学知识知之甚少,计算机工具的运用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专业研究中的能力发展。所以研究生阶段的数理统计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强调理论与应用并重、研究与实践并重,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以素质培养为中心,把课程重点放在素质培养上,而不是放在知识的简单灌输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率统计思维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每一种统计方法的思想进行详尽解读,力图使学生真正掌握统计方法的内涵。比如,假设检验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统计思想,其思想原理几乎贯穿整个统计领域。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利用简单的实际问题从直观角度引入假设检验的思想,推断依据原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各种不同假设下所得结论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给出正态总体各种情况下参数的检验模式,再进一步深入学习非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其它统计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如果前期的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对后续的各种统计方法掌握起来就顺利很多。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知识层次不齐,需求各异的特点,改变教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重点讲授统计方法的内涵、特点和限制、统计建模和求解、结果检验及应用等。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而对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例如压缩了参数点估计的有关理论,加强了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的教学,并布置了相应的大作业进行案例讨论,强化其应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建模能力。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受过建模的训练,几乎不知各种建模工具和建模步骤,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经常选择与工科专业有关的实际案例,融合多种统计方法建模,配合统计软件的应用,并且对分析结果重点解读,效果很好。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工科研究生的数理统计课程是在研一开设,几年的教学下来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研一时学生学的还不错,然而等升到研二、研三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时,却不知怎么着手进行数据分析,经常有学生再回到教室旁听,或找老师求教。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到的仍然是书本知识,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在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我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收集了数十例与研究生专业领域有关的案例,如环境、生物、经济等领域,编写成文档与学生共享。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取互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寻求最好的解决问题途径。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成熟的数据案例,比如教材中或已发表文献中的案例,只需要对案例涉及到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适当抽象后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求出其模型中的参数,检验,应用即可;还有一类是往届研究生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的问题,经过加工整理后形成的案例,更像是数学建模训练。比如,河道水质治理,企业污水净化、空气质量监测、经济数据分析等,这些案例都有可能是他们日后面临的问题,因此更具有实际意义。在这些案例的研究讨论中,更侧重整个工作流程,在制订试验设计方案、收集试验数据、数据分析、计算机求解、研究结论与应用等每个环节,初步帮助学生了解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不少研究生的统计分析水平和数据计算水平有极大提高,不但在研一阶段就开始申请到校、省级科研项目,而且积极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还有一类案例是反面的案例,我们收集了部分错用统计、误用统计、恶用统计的例子,有已经发表在正式刊物的论文,有网络文章,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等等,借用这些反面问题警示学生,在使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要善用统计,用好统计,正确利用统计方法提高自己的统计分析水平。
三、利用统计软件和计算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统计分析水平
目前许多统计软件都能够方便、快速、有效的处理数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统计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挖掘出教材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且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发展提供统计处理技术手段。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至少要掌握一种软件工具帮助其计算,比如,Excel,SAS,JMP,SPSS,Eviews,Minitab等,除Excel外,其它的统计软件都提供了方便的菜单式操作,便于学习和应用。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介绍常用统计软件的特点,而且对所有例题都至少使用一种统计软件进行求解演示,同时要求研究生在案例分析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完成计算,并给出软件输出结果的合理解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不但理解和掌握了统计方法,也掌握了数据分析计算工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统计分析水平。
四、建立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灵活持续的知识学习和交流平台
我们利用学校天空教室网络课程系统,建设了工科研究生数理统计网络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持续的知识学习辅助教学环境,以及师生课余时间的交流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从而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知识和方法的需求。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中,我们不但设立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等常规教学资源的节点,还设立了统计软件学习、案例讨论、大作业、阅读等拓展类节点,同时网络课程平台还有通知、留言、在线答疑、论坛等互动窗口,方便研究生课后学习、交流和研究。网络课程运行三年来,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好评。同时也有不少研究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加大交流互动的力度,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学习。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考核评价系统
数学课程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是闭卷考核,评价内容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对于培养创新性工科研究生的数理统计学习目标来说并不适合。工科研究生学习现代数学的特点应体现应用和创新,因此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是必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进度,适时安排课堂作业、大作业、案例讨论、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练习,建立综合考核评价系统,采取多项加权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期末的开卷考试成绩进行加权综合评定。平时的多种形式的考查重点为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于给定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抽象、建立模型、计算或软件应用、检验及结论解读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要求以科研小论文的形式提交电子文档,相当于撰写科研论文的模拟训练。期末考核则是综合性的开卷考核,题目多样化、灵活化,重点考核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所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总的来看,重视统计思想的教学,加强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是工科研究生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一项长期重要内容和任务,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统计知识的能力、提升研究生在所研究专业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梦,孙海燕.工科研究生应用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62-63.
[2]肖枝洪,郭明月.研究生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00-103.
[3]钟波,刘琼荪.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137-140.
[4]刘旭华,田英,陈薇.对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7):76-78.
[5]赵姝淳.对研究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探讨[J].大学数学,2007,23(4):27-29.
[6]R.L.奥特,M.朗格内科.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M].张忠占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工科论文范文二: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自身因素成为了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仍然面临许多的不足。结合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高职 工科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实践 路径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高职院校探究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对于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高职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1.1专业教育背景单一,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我国高职教育兴起较晚,但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很快,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通常是在模仿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面对单一的专业教学背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视程度,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1.2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强化对工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高职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采用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工科学生的发展。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双师型”高职教师的人数的比例很低,部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缺乏实践的经验,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学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评价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理论为主,不利于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学生盲目的追求成绩的高低,忽视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导致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人文素质不高。
1.3工科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科学生很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很难落实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从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高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的专业型人才。从工科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它们两者相互之间不仅没有冲突,还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部分工科学生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为了实现某种功利性的目标,进行短期且见效快的专业技能学习,不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2探究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2.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
思想观念是工科学生行动的先导,同时行动也能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工科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人才能力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和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考核体系、学生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高职教育的“重理轻文”到“文理渗透”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工科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应该努力实现“教学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教学思想上的转变,“以教师为主体”向“师生互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2调整课程设置体系,设立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选修课
普遍高职院校的学制为3年,相对来说工科学生的实习实训学时较长,学校应该合理规划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时间,并且适当的增加一些相关的代表性课程。比如,历史、语言、哲学、艺术等人文课程。将课程划分为必修、选修和讲座三个方面,并以选修为主,以必修和讲座为辅。这样的安排能够突出人文课程的系统性,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喜好,合理的进行课程的选择,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2.3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工科学生的优势高职院校组织工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发明创新、科技制作、工艺设计等方面有专业的优势,因此,有效的开展高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课程作业完成的质量,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进行学术方面的科技创新研究。高职院校应该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工科学生进行学术成果的研制和开发,组织研发出优秀专业成果的工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竞赛,促进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工作。目前,高职人文素质专业教育的背景单一,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科学生自身同样存在功利主义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调整课程设置体系,设立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工科学生的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军,张帆.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素质教育路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29-30,41.
[2]黄飞青.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探析[J].科技视界,2013,(23):24,29.
[3]曾颂勇,贾建红.高职工科专业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8):101-102.
工科论文范文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