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故事800字

发布时间:2016-12-08 16:05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创业小故事8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创业小故事800字1:未盈利的大师之味

痛点:内部纷争、烧钱

“还没有实现盈利,我们的资金已经枯竭。”

说出这句话的人名叫范新红,他是大师之味的创始人。

昨晚,一封告别信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他在信中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透露了他自己的心情。

生与死只在一瞬间,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创业者身上。

菜品都是由五星级酒店的顶级名厨研发,而雇佣名厨无疑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采用签约分成合作模式,在加工上,我们和中央厨房合作,从而将我们的房租和人员成本降到最低。

范新红曾无不骄傲地向世人表示,在大师之味,39元可以吃到进口法国鹅肝、澳洲牛肉,还都是套餐——一个主菜、三个配菜、一份主食。

他们一群餐饮的门外汉,像升级打怪一样一关一关的往前打,冬天没有暖气的办公室,伙伴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办公,人手不足,就一个人兼市场、运营、客服、产品、配送员;

最直接的危机来自于融资的困难。

他面临的三大挑战:资金上要尽快完成新一轮融资、业务上要尽快找到新的加工方、模式上要尽快调整到位。

最初,曾有初创基金曾主动找过他们,愿意投资,但因为内部原因最终擦肩而过。

另外,重运营的外卖市场也曾让范新红这位“门外汉”焦头烂额。他曾细数了创业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人情世故。

“800平米的中央厨房动不动停水,不是因为管道坏了,而是因为给物业小哥少送了一包烟,动不动停电,不是因为线路烧了,而是因为没有请工程部吃饭,餐品加工间被检查,不是因为食品卫生而是因为过节少备了两张卡......”

其实,大师之味并不缺少订单,只是,这种没有掌握任何渠道和话语权的餐饮结构改造,最终受制于人。

最终,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只有裁员关张。

创业小故事800字2:烧钱过快的功夫洗车

痛点:非刚需,烧钱

过去一年,整个汽车后服务O2O进入洗牌期,洗车领域受到重创,洗车O2O企业几乎已全线阵亡。

“即便你知道很多其他人遇到的坑,也不能保证你就掉不下去,只是你掉下去的时候,不那么意外罢了。”

苏锐,功夫洗车创始人,2014年8月,他开始筹划功夫洗车。

功夫洗车和其他洗车O2O项目没有本质区别,表面看上去都很类似,只是可能内部的短期战略、组织架构,还有一些运营细节会有所不同。

但情况并没有那么理想。所有的手艺人凡是在非高溢价的情况下提供上门服务,其实都没有顾客到店划算。

我们的核心成本是人工成本。我们基本保证技师的收入在3000元以上,干得好的能拿到5000~6000块钱。你得保证技师在你这儿不比在店里得到的回报少。

而当时有很多同业企业给技师们开出了不切实际的薪酬,随随便便5000~8000块的月收入。这也给我们在人员问题上造成了特别大的困扰和压力。

后期我们觉得,预期的模式没有得到验证,又正赶上资本进入了收缩期,钱不那么好拿了,最终项目关闭。

在我们关掉项目的原因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觉得当时融不到钱了。

我们最初构想的商业模型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洗车本身是微利的。所以要将洗车作为跟车主建立关系的纽带,在洗车基础上推其他服务,比如美容、快修等。

第二,洗车的时间撮合成本不是很高。你只需要在顾客要求的时间点之前把车洗好,至于你具体几点过来洗,顾客并不关心。

现在很多O2O项目,成本不降反升。

2015年,O2O搞得太热了,大家不停地细分去寻找机会。我相信这里面的核心逻辑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用。

创业小故事800字3:一碗牛肉面的创业思考

“现在的人贼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是按销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给他5毛的提成,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这样一来他就在每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四块,本来就靠个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后来看看这样不行,钱全被他赚去了!就换了种分配方式,给他每月发固定工资,工资给高点也无所谓,这样他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因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没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老板有点激动了,“他在每碗里都少放许多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这是为什么?”现在开始轮到我们激动了。“牛肉的分量少,顾客就不满意,回头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师傅)才不管你赚不赚钱呢,他拿固定的工钱巴不得你天天没客人才清闲呢!”

啊!结果一个很好的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黯然退出市场,尽管被管理者只有一个。

当我们把这个案例告诉给其他的朋友并讨论的时候,他们先是拍案叫绝,继而沉思,时而悲愤,时而慷慨陈辞。

下面是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和一个MBA对这个问题的激辩,请大家参考!1.首先我们考虑将小老板所用两种方案进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据每碗的利润分配。这样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疯狂地多放牛肉。

2.后来又想到这一条是有条件的。问题是每碗的利润界定后怎么个分配法?一碗面能挣多少是瞒不过大师傅的,如果不能让双方的利益在某个点达到平衡,一切又会回复原样。而要达到所说的那种平衡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相关函数问题,说不定还要用到博弈论。

3.把面馆承包给大师傅,老板拿了提成后回家养花弄鸟去。当然,提出这个方案后大家都有过短暂的脸红,再否定!

4.然后我们谈到了企业文化、正义、道德、人性,并一致认为:管理学博大精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非得经过百般磨练方能修得正果,再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不适用的时候。

小小牛肉面的故事,却反映出了一个小企业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首先就是一个关于大师傅激励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个激励机制,就是在定额约束下的销量或利润累积奖励。首先根据每碗面的顾客可接受效用制订一个材料定额,大师傅的工资还是按照销售量提成,但是前题是月度的材料消耗不得偏离定额太多,例如允许波动幅度为20%,否则只有基本工资。或者说每碗面规定需要添加的牛肉克数,一批牛肉的总量是固定的,拉面的卖出量是可以计算的,多少碗面放多少斤牛肉限定住了,哪个加牛肉的要敢给我多加或者少加,工资就对不起了。还是底薪加提成工资,老板自己心里得算清楚一碗面的成本是多少?利润是多少?如果牛肉放多了,客户多了,以牛肉最大量为定量,以面条量为变量,控制一下放面条的多少使自己还有利润可赚,这个就得有一个取值的过程了!虽然现在都讲公司效益与员工利益进行挂钩,股权分配是个好法子,但对于一个小店,搞什么股权激励,有点不切实际了。

其次,我想饭店也是制造,必须有工作程序、定额消耗以及制度规范,可以没有书面东西,但老板必须心中有数才行。对这个小老板的拉面店来说,其实就是师傅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和老板利润分配,大家都双赢。两个人合伙做,费用两个人摊,进行规划化管理。在工作程序上:比如制订sop(标准操作程序),包括面条的量,水的量,肉的量等明确规定,制造方法、工艺也请大师傅标准化;在定额消耗上,也与上述的激励密切相联;薪水报酬上:参考社会上的平均工资和本店的盈利水平,结合师傅的劳动量、劳动结果(营业额的增加降低、顾客的反馈等)进行综合评定。

此外,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老板娘放牛肉不就得了?关键的资源一定要掌握在关键的人手里!关键资源才是最重要的。老板掌握了店面的所有权,才可能有大师傅为他打工;老板娘掌握了牛肉的分发权,才有可能防止材料的浪费和滥用。不过,老板还应该再掌握大师傅这一核心的人力资源,怎么掌握还是一个难题……唉,人力资源……而且,作为小规模店铺,老板要熟悉每一个环节,才能做好管理。如果牛肉拉面老板很熟悉牛肉面的制作,师傅也不敢乱来。有效的经营监督就是这样。

另外,任何工作除了要有监督、控制,其余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我们认为本例中没有一种好的办法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分配问题,在这种作坊式的小企业里,老板与员工每天有大量时间接触,关系是否和谐非常重要。惟有靠小老板良好的个人魅力并善待下属,才会让大师傅内心产生归属感及满足感,积极工作努力为老板创造利润,到那时候牛肉的多少就不成麻烦了。

创业小故事8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