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毕业论文页码怎么设置页码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wps毕业论文页码怎么设置页码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wps毕业论文页码设置页码
1、毕业论文页码怎么设置: 在菜单栏选择插入,进入页脚选项,在弹出的窗口点击编辑页脚
2、毕业论文页码设置: 接着在菜单栏会出现设计这一选项,点击页码,在弹出的窗口选择页面底端,然后出现底端各种样式,一般选择居中的页码也就是选择普通数字2
3、点击普通数字2选项后,出现页脚
4、 有时我们的毕业论文需要用到其他的页码,而非普通的阿拉伯数字,这时就需要在页码选项点击设置页码格式选项
5、在页码格式窗口,选择编号格式,起始页码,点击确定
6、 最后在页脚就出现数字
关于生命的论文
放飞心灵 感受生命
摘要: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关于美好童真、自由人性的美文,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绝好教材。本文试图从教师及学生等方面探索能够使学生真切感受作品情感和意蕴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情感体验生命感悟
《新华词典》里把“语文”注为“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或“语言和文章”。也就是说,学生们学习语文,是培养阅读、表达、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人文精神以及对爱与美的感知能力。《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的“工具性”就是要让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手法等文章语言和形式方面,获得实际的运用能力;所谓的“人文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追求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道德情操和审美境界。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就成了主导的,工具性应融化到人文性中。工具性的问题不能脱离开人文性的问题单独地加以强调。”[1]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也说:“文学的核心,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它。”[2]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获得情感体悟和生命感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这样一篇直通心灵,浸透个体精神、自由思想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多是关于爱和美的感悟、关于生命的描写与思考,相对明朗的文字,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现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中,尽管它也有更深刻的意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当时正是他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期,用作者自己的话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拾这一朵儿时的小花来自赏、自慰、排遣寂寞的”。所以我们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一种生命哲学,是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无言之中的打动正是生命哲学最好的邂逅方式,而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是无法体会的,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期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意境美和韵味美就在于它是甜美而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的调皮的童心,充满了天真无邪的童真、纯真自由的人性。
但悖论是,阅读课上,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字、词、修辞、文学常识,到情节、结构、人物、主题,给学生做彻彻底底的、明明白白的“生理解剖”。两节课下来,学生完全没有了创造和想像的空间。这就导致一种普遍的现象,无论课文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文章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文章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长此以往,学生会不断丧失对作品的主体认识,最终导致主体情感的萎缩,甚至连基本的感受能力也会丧失。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每一个字都饱含情感的课文学习中,这些问题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学习和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应该先静下心来。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在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直接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竞争,而这也就滋生了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普遍的社会心理。其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就是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应试教育”体系。“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教师们为达到这个目的,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最多应付考试的能力,几乎完全忽略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自我反省,转变观念,把眼光放长远,力求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静下心来,放弃原来的一味追求现实利益,心浮气躁的心态,这是一切的前提。
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与作品之间形成真切的对话关系,让学生与作品心灵相遇相通,在阅读中发现自我,以自己的视角发现作者的同时也发现自己。
一、巧妙导入
一课开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出学习、思考、竞赛、优美等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调。好的导入,往往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1.故事导入
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作者十二岁时的故事,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童年的故事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让他们讲一讲自己十二岁时发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2.图片导入
上课开始,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到鲁迅以及他曾生活的地方都是我们日常可以见到的。再让他们谈谈看完图片后的感受,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有一个初步的、主观的认识。
3.声音导入
可以放一些朗读带,教师也可以作示范朗读,使学生随着声音的引导进入到作品中的情景,展开想象。
也可以运用其他导入法,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拉近学生与作者和作品的距离,使他们不再对作品感到陌生,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读为本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这个阅读环境应该是原始,干净,自由的,让学生直面文章,直面与文字产生的任何陌生与距离感,获得来自于阅读主题的真实、个体的感受,作者说了很多话,学生读了这些话当然会有自己的感受。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和思考,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获得思想启迪。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剖析式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想法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所谓的体验,就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的活动,体验更多的情感活动。语文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的多边融合、互动、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一个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标十分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引导,不能任由学生自己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引导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较长,但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其中暗含的美好情趣和真挚情感需要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才能领会。所以,教师不能一上课就为了赶时间,急着进入文章的分析,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三、转变学生角色
为什么有些课文内容比学生生活中的事要生动感人得多,学生还是不为所动呢?这是因为,学生自己经历的事是真实的,无论是从听觉还是从视觉上,无论是从心灵还是从感官上,都给了他们“真正”的撞击,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课文中讲述的事再生动,也是“纸上谈兵”。而且学生的情感往往是粗线条的,他们不容易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世界,进入了往往又因一时不在意而离情远去。所以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才是真切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转换角色,让他们把自己置于文中的情境,成为文中角色,设身处地地去经历,去感受,去欣赏,去观察。这样,文字在学生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他们就能从文字中听到美妙的声响,看到迷人的景色,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就会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他们就能真切地感受作品所描述的情境和情感。当然这一工作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问题式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学生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进入文中情境。如:①文中的“我”每次总是捕不到鸟,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②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当你看到“三味书屋”匾下的画上的那只肥大的梅花鹿,你会想些什么?这样,他们会全身心地参与到课文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情境中,会在情感上与文中人物,作者想法相近,感受相似。
综上所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及其他课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重点不但要放在其“工具性”上,也应该对其“人文性”有所倾斜,让学生在心灵自由的状态中获得对作品的个性理解和生命体验,也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目标。这样,学生在某一篇文章中所受到的触动也许不能对他的分数有所提高,但会对他的人生观有所影响,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才,而是要培养有思想的人,即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人要活得聪明,活得明白,活得有尊严、有个性、有自己独立的价值。
注释:
[1]王富仁:《解读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思考语文教学》,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wps毕业论文页码怎么设置页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