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褐斑病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7-02-20 09:48

芦荟可以护养皮肤,芦荟也可以食用,怎么样种植呢?芦荟的种植需要注意哪些疾病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芦荟的种植疾病的防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芦荟褐斑病怎么办

怎样做好防治

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多肉类植物,是具有食用、医疗、美容、保健、观赏等多种功能的热带植物。芦荟褐斑病是芦荟上常见的病害,各露地栽植或设施栽植都有发生,主要危害芦荟叶片,也可危害茎、花,影响芦荟产量,并降低其价值。病原菌为芦荟壳二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芦荟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水渍状坏死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会产生成堆的黑色颗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导致叶片腐烂。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均衡氮、磷、钾肥。做好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

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田间发病较严重地病株、病叶,将其深埋,并对发病区土壤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消毒。

4.药剂防治。苗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5?20天喷1次,1年内喷3?4次。

芦荟根腐病防治

症状

芦荟根腐病发生时,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现水渍状病变,后呈褐色腐烂。病情扩展迅速并可延及茎部,致植株萎蔫、失绿乃至死亡。

病原

Pythium ultimum 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μ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大小19~24μ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μm;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靠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μm);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μm,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发病后病菌主要通过病健株的接触和菌丝攀缘扩大为害。病菌在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最后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该病在温暖多湿的年份和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肥料带菌传播病害。

(2)高垄栽培,适时适量浇水,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进行,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间湿度。

(3)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应马上撒些生石灰灭菌。

芦荟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 aloes(Cooke)Magnus,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① 越冬后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② 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萌发后再侵入为害,后在寄主被害部产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③ 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32-270c,天资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芦荟褐斑病怎么办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