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论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18:27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论文优秀范文

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对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应该引发广大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我校是一所综合性技工院校,李岚清同志为学院题名,布赫同志为学院题词“办好技师学院,服务经济建设”。学校以此作为办学的教育指导,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来开展教学。下面笔者具体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教学工作的展开做一下探讨。

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第一,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

注重传统中文基础和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统一。中外文学史、古代和现代汉语、文艺理论三大课程体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中文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单纯依靠这些基础,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教师需要在这个基础之外教给学生现代实用中文基础,即应用文体写作基础、新闻学基础和现代传媒技术基础。把两个方面的基础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教育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性。

比如:

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学习期间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并借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给予引导。这样学生就拓宽了视野,在阅读中获得多门学科的一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和艺体素养。同时,让学生具备了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以积极的鉴赏态度,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其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能力。

②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欠缺是当下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自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我们就制订了严格的写作培训方案。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文体不受限制,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基本功,求得语言表达的文通字顺,培养他们的基础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评论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与评论语言的技巧。

第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素质主要通过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及其相对应的能力表现出来。其能力结构基本构成要素如下:

1.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学习是学习各种能力的体现,是认知能力的整合和思维活动,是学习的根本。具体包括,学习的记忆力、观察力、探究思考力、想象力、观察力等。

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指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比如,写作、阅读、科研、对本专业的知识运用等。

3.普通话听说能力。学习汉语言专业,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变调、轻声、儿化等知识以及自己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能正确地辨析和纠正自己运用普通话时的方言土语,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能使用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作品,并能自由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

4.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包括座谈会纪要、迎送辞、自荐书、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题报告以及事物说明的应用文等,要求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正确、语言流畅。

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育是封闭式的教学,中文教师凭借一本书、一个粉笔让学生去记忆、写、练。教师只是在僵硬地传授课本内容,不是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容易眼高手低,走到工作岗位后会茫然不知所措,知识不能驾轻就熟地应用,导致学生在社会上缺乏立足的根基。所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既明白了道理,又学会了运用。我们要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策略,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应用性的教学是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将书本与实践相挂钩,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我们只有注重基础课与应用的结合,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的现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其一,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门,鼓励学生参加很多活动,学校为学生的实践搭建平台,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对社会的了解,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了衔接,帮助学生完成由学校走向职场的过渡阶段。其二,建立实习基地。应用性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工作能力上,为此,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岗前培训,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各行各业来适应毕业生实习多样化的要求。

总之,面对社会积极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实践路途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广大教师要担负起教学的重任。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领悟到,课堂教学要结合办学特色,才能形成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应用型中文人才,发挥应用型教学的作用。这些得益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得益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

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论文优秀范文篇2

试论对外汉语文学教材编写

摘要:在分析评价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这套针对留学生的文学教材的优缺点后,进而提出了对外汉语文学教材编写应注意的原则:分清文学史的介绍和文学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目标;针对不同的留学生对象来编写;教材编写的语言风格问题;文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学教材 编写

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为例探讨在编写对外汉语文学教材时的一些问题。这套教材由欧阳祯人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一、教材目标

作为博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文学教材使用,每周两课时授课时间为四学期。古代文学40课时,两学期;现代文学20课时,一学期;当代文学20课时,一学期。该教程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学。所以在内容编排和语言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材立足于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欣赏中国文学作品,这是其主要目的,无论是内容的设置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是围绕文学史和作品来进行的。

二、教材内容

选人教程的内容都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这套书专业性很强。内容涵盖比较广泛。古代文学选了从中国的神话开始到清代的小说;现当代文学也是按时间顺序选了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当代文学对港澳台文学也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当代作品截止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选21世纪的文学事件和作家作品。这些内容分为精读和泛读两个部分,两个课时以内的是课文、作品、练习和相关的注释;两个课时以外的内容是相关的文学史知识提示、名篇欣赏和相关注释。

三、教材编排结构

具体编排如下:共两册。古代文学教程:古代文学40课;现当代文学教程:现代文学20课,当代文学20课。每册书后面有生词总汇,收入了注释中的词语。每一课的结构一样,具体安排如下。

1.课文和注释

古代文学史教程课文字数在600字左右,现当代文学的课文字数在1200字左右。每课用概括性的语言介绍一个文学现象或一个作家或一个文学团体。

2.作品

古代文学每课诗歌选3~5首,戏剧选一篇或一个戏剧的节选。现代文学每课选一篇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前有100字以内的作品提示、或介绍情节、或介绍人物、或介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后附有注释,且注释很多。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注释特别多,都放在作品后面,不便于查阅,而且学生自己理解起来也很困难。

3.练习(关于练习的部分在下一章单独评价)

4.文学史知识提示

这一部分直接引用为中国人编写的各类文学书籍,介绍跟课文相关的文学史知识。

5.名篇欣赏及其注释

选取了跟课文和作品相关的一些名篇作为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诗歌作品就选3-5篇,篇幅长的选一篇。后面有所选作品的注释。

四、教材的练习部分

1.《古代文学史教程》的练习

练习都是围绕着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掌握来设计的,主要题型是理解、记忆型的。每课都有练习,大多数课基本有三题:背诵、填空和思考题。有的课有四题或两题,有一课有五道题。全部题型如下。

《古代文学史》:(1)背诵。(2)填空(目的是对知识点的掌握)。(3)思考题或回答问题。(4)解释带点的字(目的是考查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理解)。 (5)将下面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6)用自己的话复述“滥竽充数”的故事。(7)写一首诗的读后感并分析诗的思想与艺术特征。(8)请把《醉翁亭记》一文中的成语找出来,并解释意思。

(1)(2)(3)是主要的题型。后面的题型出现的很少。

填空题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背诵题要求学生背诵名篇名段,能记住当然是好的。但这些题可能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思考题能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或文学史知识进行归纳记忆,这些题目大多在课文中能找到答案。那么学生可能仅仅抄下这段话作为答案。这样的思考题强调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必须加强课文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引导,既要了解中国文学,也需要这样记忆这些东西。

总之,这些练习的设计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文学史知识的。但整体来说,这些传统的题目缺乏趣味性。

2.《现当代文学史教程》的练习

每课有三、四道题,主要题型如下。

(1)填空。(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3)讨论。(4)缩写作品。(5)分角色表演作品。(6)请任选内容,分组排练一个可表演十分钟左右的小话剧。 (7)复述作品的内容梗概。(8)朗读诗歌。(9)写作:模仿《春之声》的意识流手法写一段话;写一篇短文描写你家乡的风土人情。(10)论述题:请论述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50年代中后期,台湾“纯情文学”的基本情况。

填空题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基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跟古代文学教程题型差不多。这两种题型每课基本都出现了。总体来说,现当代文学教程的练习设计题型要比古代文学教程丰富,每一课都有一些变化。讨论题比较好,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和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写作和复述题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其语言技能。

分角色表演排练话剧题型也很好,能让学生积极体验文学形式,并积极参与创作。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加深理解和记忆,深人体会文学形式。

将学生的主动思考放进练习,将学生的生活和课文联系起来,这样。文学的学习不再是完全的填充式的教学,而是有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有了生命力的学习。但这种机械的练习和有生命力的练习还是掺杂在一起的,如果能更多地增加有趣性和主动性的练习会更好。

五、教材的优缺点评价

1.该教材的优点

这套书有三个比较大的特点:(1)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结合。(2)实用性强,易教易学。(3)有针对性。语言、注释和练习均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写。

笔者认为,该套教材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的结合确实是很大的优势,但结合得还不是特别好,如果专门以作品为例来介绍文学史就更好了。每一课的编排分了精读和泛读两部分内容,还设计了很多练习,遵循了教学一般的步骤。内容的编排有很强的文学专业性,内容涵盖较广泛、全面。

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论文优秀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