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_人工种植猪苓方法要点

发布时间:2017-06-08 11:57

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为多孔菌科植物,以菌核入药。猪苓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的功能,是历来较常用的中药材,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_人工种植猪苓方法要点

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

一、对环境的要求 猪苓适宜在疏松、湿润20℃—50℃的向阳坡上生长,对温度变化敏感,当气温8℃以下、25℃以上时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15℃—24℃。栽培猪苓应选用PH值5—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砂壤土或黄土,尤以腐殖质壤土为宜。猪苓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于树木上,必须依靠环菌提供养料。猪苓对氮、磷、钾肥要求不高,种后一般不需施肥。

二、栽培方法

1.菌材培育: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培猪苓前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

①菌枝培养:于3月—8月选直径为1cm—2cm的伴生树枝条,截成6em-10em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挖一长、宽、深分别为60cm×60em×30cm的坑,坑底铺一薄层树叶,将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靠紧平铺2层,上面再靠紧摆放带有蜜环菌菌素的根或菌材,上面再覆一层薄土,后再摆上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6层—7层,最后在最上层覆土5cm—6cm厚,并以树叶覆盖保护培育40天即可。

②菌棒培养:将选好的直径6cm-12cm阔叶树枝干(最好是壳斗科植物)锯成40cm-80cm长一段,在木段上,每隔10cm—15cm砍一深至木质部的小口,将蜜环菌菌种接种于小口处。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5℃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个月即可。也可按菌枝培养方法,将段木置于坑底,每层靠紧平铺100根—200根段木,两层段木之间加入蜜环菌枝2—3根,用土填充空隙,共摆铺4—5层,最上层覆土10cm厚。

③菌床培养:一般于6—8月或10月至翌年3月进行。先挖30cm深、60cm见方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伴生树木段3根—5根,其间距2cm-3cm,放菌枝2根—3根,盖薄层砂土,上面覆土10cm厚。

2.菌核的培植

①制备菌种:在夏季采收到猪苓后,将猪苓子实体随即晾干(切忌熏烤、曝晒或雨淋),揉成粉末状,即成繁殖孢子菌种。也可选个头小、瘤状多,表面凹凸不平的猪苓直接作种。

②菌种的栽植:在4—5月和11月,先将湿润但不积水的肥沃熟土翻耕,加腐殖土,耙平,挖穴30cm-50cm深。穴地必须有伴生树的根或放入3根培养好的菌材,将菌核接在菌材间蜜环菌索旺盛之处,并用树叶填充间隙,再依上述方法反复层层放置菌材与菌核。也可直接在底层菌材上放一层猪苓菌种,最后覆盖腐殖土或砂土。还可将培育好的菌床挖开,取出上面几层菌棒,将猪苓菌核直接铺于最下一层菌棒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然后按上述方法摆放菌棒和猪苓菌核,最后在顶层覆土30cm厚。

三、田间管理 栽培后,注意保持栽培地土壤湿润,旱季应及时浇水灌溉,多雨季节注意排涝防渍,并严防人畜践踏。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一般栽后2年采挖。采挖季节为4—5月或9—10月,并选择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苓。

2.加工;挖出的猪苓要用刷子刷净沙土当杂质,不能用水洗。置于阳光下晒干或晾干,再放在通风处保存。

3.等级标准:甲级:苓块大,表面黑色,质地坚实,肉质白色;乙级:苓块小,表皮呈灰色,苓体烂碎,皱缩不实,肉质褐色。

人工种植猪苓方法要点

一、栽培前准备

1、密环菌材、菌枝、树棒、树枝。猪苓生长周期比天麻长。要求菌材直径在8~10厘米,长50厘米。每窝2~3根,栽培好的菌枝1公斤,树棒2~3根(长度粗细与菌棒同),树枝每窝2~2.5公斤,要求直径在1.5~2厘米,长15厘米。

2、枯枝落叶、腐殖土。坑底铺枯枝落叶一层(阔叶)。就地取材,厚8~10厘米。栽培层要夹放腐殖土。

3、选种苓:选择苓龄短的小个黑苓或灰苓做种。标准是手捏略有弹性,茬口为白色或略带米黄色均可。大块黑苓符合标准的,可从离层处,分成小决或掰成小块做种。

二、选择栽培地

1、海拔高度:海拔800~1400米左右林地均可栽培。林相似杂灌林、次生阔叶林、混交林。树种以排树、泡桐、扬树、构树、马桑、葛藤根、苦书树、竹林、青松、板栗、七里香、野樱桃树等阔叶树种均可。木质愈疏松、蜜环菌发菌愈快,能使猪苓早日接菌,接菌愈多产量愈高,也可提高收获。

2、山势山向:千米以下,以朝北阴坡沟漕和缓坡为最好。千米左右宜栽二阳山,以早阳山为好。并要求林内有一定光照的亮脚林。俗称“七阴三阳”的原始密林。顶风山、滚坡梁、向阳干坡、山顶山脊均不宜栽培。

3、土质:要求土壤湿润、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高的沙壤土。其次为黑沙土、石碴木、油页土、高山灰泡土。土壤PH6~8之间,粘土及死黄泥不宜。

三、栽培方法

1、栽培时间: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猪苓同天麻一样,要在休眠期栽培为宜。冬栽11~12月,春栽2~3月中旬为最好。

2、下种量:每窝三节菌材,2根树棒,用种苓不低于250克。

3、挖坑:坑深30~40厘米,长70厘米,宽60厘米。杂灌林可在小树丛间挖坑栽培。需有较丰富细树根和大量的须根,大树可利用树根末端细侧、须根栽培,注意勿将树根、须根脚截断,个别伸入坑内较粗侧根,应在侧根上砍好鱼鳞口,以利蜜环菌侵染。

4、下种放棒:

①填树叶、树枝、菌技:坑底刨平后铺8~10厘米厚的一层枯枝落叶。

②摆棒下种:取菌材三节、新棒二节,相间排列在底叶层上,棒间距离5~6厘米。将选好的种苓沿菌材两侧和两端摆好,每6~8厘米放一个种苓,顶端朝上,用土固定。在每块种苓旁的棒间夹放较粗蜜环菌枝一节。在菌枝空间大量夹放细树枝节,用细土将棒与棒、枝与技之间的空隙填实。棒上再摆放一层长15厘米,直径1.5~2厘米粗的树枝一层,然后盖上土。

③盖土封顶:在栽好的坑上,盖土15~20厘米(如树根深,栽的必然深,应深栽浅盖,盖土15厘米。反之,应浅栽厚盖至20厘米)。坑面要平,不垒顶,便于保土、保水、保墒。如地形为坡地,则应先挖成水平梯地后再挖坑栽。

④管理:栽后每年冬春和大雨后,要认真检查。如土层塌陷,要再盖一层枯枝落叶和土。从栽后第二年起,每年冬或第三年春,结合培土,将坑面上挖开在栽培层上添加长15厘米,直径2厘米左右粗的树皮一层,使坑内向上和两侧辐射生长的猪苓得到充分营养供应。在上壤干旱时,坑内应先浇水渗透后再进行栽培。夏季高温和久旱不雨,需及时浇水抗旱保湿,以确保高产。

四、收获与加工

①收获:栽培的种岑可在栽后2~3年挖收,商品苓栽后5年挖收。

②加工:将收获后的小黑苓、灰苓选出扩窝栽培,大个猪苓晒干为商品出售。平均每公斤鲜猪苓可加工商品苓半公斤。折干率平均2∶1。

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_人工种植猪苓方法要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