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发布时间:2016-11-10 14:11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里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一)

金人迫弁①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②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宋史?朱弁传》

注:①弁:朱弁(1085~1144),字少章,今江西婺源人,朱熹族叔祖。建炎中,以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拘留。绍兴初,金人逼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六年始得归。②瘗:深埋入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又忍北面臣之 B.金人亦感动

C.则使人夕以死 D.杀行人非细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迫弁仕刘豫仕:学习 B.吾尝恨不食其肉恨:遗憾

C,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致:表达 D.于我幸矣幸:宠幸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其饩遗以困之 ②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③久之,复欲易其官 ④吾曹遭之,命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南归之渐——这样你才有希望南归 B.复欲易其官——又想交换其他的官员

C.有死而已——只有一死罢了 D.又以书诀后使洪皓——又写信给后使洪皓诀别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朱弁宁死不屈精神的一组是

①固拒驿门,忍饥待尽 ②复欲易其官 ③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④要当舍生以全义矣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弁不肯与刘豫合作,不甘做刘豫手下的官员,主要原因是认为他们两人志不同,道不合,不足与谋。

B,朱弁忠贞爱国,面对敌人或“困之”或“易其官”这些软硬兼施之举,丝毫没有屈服动摇。

C.朱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坦然交代身后事,进一步表明了他爱国的心志。

D.朱弁谢绝了众人的劝告,没有放弃死的念头,谈笑自若,反而不明白诸君悲痛什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B(B,思想感情受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A.古义:面北C.古义:指出使之人,代“我”今义:令人,让人D.古义:使者)

2.C(A.做……官员B.痛恨D.满意)

3.A(以:来,连词,表目的关系;之:音节助词/杀掉使者这件事,代词)

4.B;5.C;

6.D(众人没劝告他不要死,只是为他的精神感动及为他惋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二)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①。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②,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廷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廷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

[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③忽然:指死亡。④熏:通“曛”,黄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让:责备。

B.是时司徒袁逢受计受:接受。

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临:俯视。

D.坐者皆属观属:通“瞩”,注视。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B.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逢则敛衽下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

D.壹独长揖而已岂独伶人也哉?

3.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 )

①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②壹独长揖而已 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⑤壹独柴车草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

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

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B(B项的“受”是“受理”的意思)

2.D(A项的两个“何”,分别译为“为什么”、“怎么”,前者作谓语,后者作状语B项的两个“乃”,分别译为“于是”、“却”C项的两个“则”,分别译为“于是”,“却”D项的两个“独”,都作“只有”“单单”讲)

3.D(第①句和③句所叙内容都是一般行为,没有反映出他倨傲特异的性格特征)

4.B(A项“玩世不恭”不当,这不是他的性格特征C项“反衬袁逢、羊

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不当,写袁逢、羊陟是为了衬托赵壹D项中“故作倨傲“不当,这是他固有的性格特征,不是装出来的)

5.(1)为人自恃有才而傲慢,遭到乡里人的排斥。

(2)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

(3)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

((1)需要翻译出被动句式(2)需要翻译出否定句式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