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26 16:03

开题报告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哲学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有关哲学论文开题报告篇1

一、论文题目:

《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二、学科专业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就对立统一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专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深刻剖析了对立统一规律,并推进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因此,《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而言,亦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矛盾问题历来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既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实践活动的核心问题。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的重要代表性着作之一,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并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以对立统一规律为中心的理论专着,深刻剖析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点睛之作。

当今时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民主化的巨变时代。世界性经济贸易的往来加强了人们的频繁交往,与此同时,各民族、各地区的多元文化也在人们的交流中相互激荡和碰撞。同样,西方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也与抱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碰撞与交流中面临激烈的冲突。而且,人们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也得到很大提升。因此,当今社会的现实矛盾也错综复杂。

一方面,当今社会的矛盾不仅仅有中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互相冲突的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矛盾,而且还有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或军事的摩擦和矛盾。另一方面,就中国国内而言,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经济转型的大发展时期,面临着一个矛盾突发与频发的阶段。

如何应对和处理、解决这些国际与国内面临的矛盾,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现实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也只有用发展的不断创新的理论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矛盾和冲突。这正如歌德所言:“理论总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笔者试图结合当代社会处于矛盾突发与频发的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情况,就《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四、研究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处在一个矛盾纷争的多发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分化加速,社会危机易发,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效率公平、民主多元等自然和社会矛盾亦日渐凸现。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并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个时候回过头来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不仅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研究《矛盾论》,就是为了让这部理论名着更好地切合当代社会实践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和当代世界矛盾的新内涵、新形式、新趋势,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哲学论证。2004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提出要调动群众的积极因素,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能力和素质,1增强创造活力,协调各方利益冲突,推动体制的创新,改进工作并维护稳定。胡锦涛也相应地指出:建设具有特色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尽管《矛盾论》的发表时间距离现在已有70多年,但其对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如何使其与传统的思想文化融合为中国本土哲学,正确看待、把握和处理当前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以及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换言之,《矛盾论》对推进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思想论坛走向“大众哲学”,指导中国本土的社会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五、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梳理《矛盾论》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秉承矛盾的辩证思维,对《矛盾论》的主要思想、理论成就以及历史局限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和贡献进行较为详尽地论述,揭示《矛盾论》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启示。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交代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现实必要性、《矛盾论》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的主体内涵,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属性,其基本属性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统一性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统--性。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通过梳理矛盾问题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唯物辩证法的创立者马克思、矛盾论基础的奠定者列宁和矛盾学说的深化和发挥者毛泽东等对矛盾问题的研究,揭示《矛盾论》的形成及其思想成就。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矛盾论》的形成背景、理论渊源、主要思想、理论成就以及历史局限进行归纳总结。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总结和归纳了中《革命的实践经验,系统论证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另外,还阐发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等主要内容。毛泽东的《矛盾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以及对立统一学说的基本要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化的主要标志。它不仅仅用中国形式表现了辩证法的内容,而且,它构成了矛盾学说的完整体系。这正是其理论成就的体现。

《矛盾论》中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的论述超越了唯物辩证主义历史以来的辩证法思想,这使其在辩证法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另外,《矛盾论》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矛盾学说的思维方式。这使其在中国辩证法史上也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矛盾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路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讨论《矛盾论》对以往矛盾问题精髓的承接。其中包括《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继承和《矛盾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方面的问题是探讨矛盾理论与传统文化、革命形式的融合。其中包括矛盾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矛盾理论与中国革命形式的交融。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探讨《矛盾论》对以往矛盾理论的发扬和创新。其中包含理论结合的形式创新和矛盾理论的观点创新。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丰富。一方面,《矛盾论》是矛盾问题精髓的升华;另一方面,《矛盾论》是矛盾理论的扩展。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示范。一方面《矛盾论》形式表现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矛盾论》

是思维分析方法的示范。其分析角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把握民族立场和时代背景是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竖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关键;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是核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关注大众、关注生活是基础。结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可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对人物思想的研究中特别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时代背景、人物经历以及实践经验去研究,坚持一分为二和批判继承的方法、原则;

第二,文献研究法。要深入把握《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就必须研究借鉴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对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二次研究,达到借鉴、深化研究目的;

第三,文本解读法。通读毛泽东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着作,尤其是W56-1966年的着作,以及相关文献,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梳理出毛泽东有关矛盾学说的基本脉络,弄懂毛泽东相关论述的原意和内在逻辑。

第四,系统分析法。毛泽东的思想与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很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因此,对《矛盾论》的研究不能脱离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必须要以一种系统分析的观点来考察;

第五,比较分析法。第一个将矛盾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提出并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深入论证的是黑格尔,之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结合各自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矛盾学说。因此,需要将有关矛盾的各种不同论述和思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以深化对《矛盾论》的认识。

七、研究现状

八、论文提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阐释

第三章 《矛盾论》的理论渊源、主要成就及历史地位

第四章 《矛盾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路径

第五章 《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有关哲学论文开题报告篇2

一、论文题目: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探讨

二、专业

外国哲学

三、研究意义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其书《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中第一次用了“历史哲学”这一理论术语。它以哲学思维的方式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而研究反思历史演变规律和历史的意义,这也是历史哲学的重要研究意义。它使人类以一种历史意识的形态取代原有自然法的意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对“历史”产生这样孜孜不倦的兴趣呢?就是人们并不满足于对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历史停留在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人们为了在当下的行动中找到根据,总会去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行动根据的来源。所以说历史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在于人的自我认识中: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经历过的历史能为人类能够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提供了指导和根据。对自我的认识与人性是同一的东西,而人对历史的认识也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指出:十八世纪的个人是历史的结果,并非历史的起点。

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是关心那些真实地表现了人们在以往时代中的自我认识的历史事件,而非是简单地准确地记起、恢复各种仅仅作为事件的历史,而历史学家只有重新思想了那种创造了他们正在研究的事件的思想,他们才能理解那个事件。这就表明了历史研究与哲学探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切历史研究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当下之中。处于当代问题的视野中的历史学家,通过重做人的自我认识在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而使这些过去的事情转化成作为当代人的精神财富的历史知识。

四、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视角对论文进行撰写:

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自由为研究重点对象,着重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梳理哲学史上关于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与当马克思的历史为主主义中的自由观进行结合,浅析以哲学思维对当下世界历史问题重新进行理解。

本文地撰写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文献方法:

1.把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需要通过对《历史哲学》文献的研究与理解,从而把握其哲学概念的意义。

2.研究其他哲学家原着,与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丰富文章内容。

3.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二手资料进行吸收理解,了解对黑格尔历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清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并对马克思的影响。

逻辑方法:理解黑格尔整体哲学的精髓,并以逻辑的方式展开叙述,然后整理出黑格尔其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的原貌。

本文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的观点作为研究重点,在系统地理清黑格尔哲学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黑格尔思想中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并对后人及其当下的影响。

五、总结

黑格尔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其构建的哲学的庞大的体系可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而其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庞大的历史感对后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看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下,历史哲学在从古希腊,近代启蒙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不同的哲学时期影响下的历史哲学的命运,直到黑格尔在其最具特色也是其思想最为成熟时期的作品《历史哲学》中完整的叙述其历史哲学思想,黑格尔思想体系的精髓可以总结是其强大的辩证逻辑与历史的融合性,并且以古典哲学的方式,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于逻辑与历史的自由之中。

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全世界沟通融合的局势,而如何更好的在全球多元化中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契合点,我认为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去寻找多民族共通点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在西方强大政治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理解西方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与趋势,就能更好的在全球化中争取优势并参与全球化构建。

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应该为世界历史负责,尤其在世界局势紧张的地区,中国更应该作为一个大国,肩负自己的使命。而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会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历史哲学的研究意义

0.2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1 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自由问题产生的背景

1.1 历史哲学产生前史

1.2 历史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3 德国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对自由问题的探讨

2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历史与自由的统一

2.1 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与对自由的理解

2.1.1 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

2.1.2 黑格尔对自由概念的理解

2.2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础

2.2.1 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一种态度:朴素的抽象态度

2.2.2 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

2.2.3 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三种态度:直接知识论

2.3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实现自由

2.4 自由在历史中的实现

3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3.1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自由观思想对马克思现实自由观的思想的影响

3.2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超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有关哲学论文开题报告的评论条评论